起:
暗红色“清理者”留下的恶毒低语,如同宇宙深寒的瘟疫,在每一个知晓真相的灵魂中蔓延。【…将你们最精彩的‘毁灭瞬间’,制作成永恒的‘收藏品’!】这句话彻底颠覆了人类对“监管者”的认知。它不再是冰冷但守序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更恐怖的存在——一个以观察文明在绝境中绽放的“毁灭艺术”为乐的、宇宙尺度的“标本师”。而之前的“清理者”,不过是与之竞争、口味不同的“鉴赏家”。
掩体内,沈星辰感到通感症带来的不再是信息过载,而是一种粘稠的、被浸泡在福尔马林般的窒息感。她仿佛能“看”到银河系那片被标记的文明墓园,每一个坐标都像是一个被精心封装在透明琥珀中的“悲剧瞬间”,供更高维度的存在永恒品鉴。周野的呼吸粗重而压抑,他感到自己与木卫二、土卫二的连接线上,传来一种被当成“展品”观察的强烈屈辱感。连那两个懵懂的卫星意识,都传递来了不安与恐惧的颤抖。
承:
“监管者”在逼退竞争对手后,并未对人类文明做出任何新的指令或评估。它恢复了绝对的“观察”姿态,但这种观察,此刻在所有人感知中,都带上了一层毛骨悚然的意味。它在等待吗?等待人类在得知这残酷真相后,会演绎出怎样“精彩”的绝望、内讧、或是歇斯底里的自我毁灭?这本身,是否就是它期待的下一个“收藏品”?
理事会内部彻底分裂。一部分人彻底崩溃,主张放弃一切抵抗,等待最终的“收藏”;另一部分极端分子则叫嚣着要向“监管者”发动自杀式攻击,至少让“收藏”变得“不那么完美”;更多的人陷入死寂的麻木。沈星辰和周野成为了少数还能保持清醒思考的人。他们意识到,无论是顺从还是激烈反抗,可能都正中了“监管者”的下怀。真正的生路,或许在于打破这个“观察-表演”的死循环。
转:
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沈星辰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她关闭了所有与理事会和外界的通讯,只留下与周野、以及两个卫星意识的连接。她开始…创作。但不是创作反抗的乐章,也不是谱写绝望的哀歌。她创作的,是“日常”。她用通感症捕捉地球上最平凡、最琐碎的画面:清晨叶片上的露珠、母亲哄睡婴儿的摇篮曲、街头小贩的叫卖、孩子们追逐足球的笑闹、老人午后在阳光下的瞌睡…她将这些毫无“戏剧性”、毫无“收藏价值”的、属于生命的朴素碎片,用“法则”能力细细编织,然后,平静地、持续地,向着“监管者”的方向发送。
没有激昂的控诉,没有悲壮的宣告,只有一种近乎顽固的、对“活着”本身琐碎细节的呈现。她在用这种方式宣告:我们不是为你表演的演员,我们只是…在生活。
合:
起初,“监管者”没有任何反应,仿佛在无视这“无聊”的信息。但沈星辰坚持不懈。一天,两天…她发送着日出日落,发送着柴米油盐,发送着生命最本真、最不具“观赏性”的脉动。周野明白了她的意图,他也加入进来,不再散发任何强烈的守护或对抗意志,只是稳定地、如同呼吸般,传递着生命固有的、坚韧而平凡的节奏。木卫二和土卫二意识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平静,它们的力量波动变得温和,如同行星安稳的自转。
悬念:
在持续发送了长达七天的“日常”后,“监管者”那冰冷的观察界面,第一次出现了非逻辑性的细微波动。它没有传递信息,但沈星辰的通感症却捕捉到了一种极其微弱的、类似于…“困惑”的情绪残留。与此同时,一直沉寂的、来自银河系中心那个“源头”坐标的接收器,突然自行启动,接收到了一段极其微弱、却让沈星辰和周野瞬间心跳停滞的、熟悉的旋律片段——那是林月茹未发表的、只有他们一家人才听过的、一首关于“家”的私密钢琴小样的前奏。
---
喜欢听见你的星星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听见你的星星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