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年的初雪,轻轻覆盖了武当山玉虚宫的琉璃瓦。一百一十四岁的张三丰正在丹房捣药,忽闻山门外马蹄声碎。邱玄清疾步来报:师父,朝廷遣使,持圣旨至。
但见锦衣卫仪仗蜿蜒如龙,礼部尚书陶凯手持九旒圣节,朗声宣诏:朕闻先生道德崇高,特遣使迎请,愿闻至道...三丰静立听诏,待最后一句速赴京师落地,他缓缓摇头:贫道山野之人,岂敢妄议朝堂?
此后三年间,朱元璋又两次遣使。最后一次由开国功臣周德兴亲率三百精兵,将玉虚宫围得水泄不通。三丰却在众目睽睽下悠然品茶,待茶尽盏空,忽然身形渐淡,如雾消散。周德兴惊骇间,发现案上留着一方素笺:
流水行云不自收,朝廷何必苦征求。
从今更要藏名姓,山北山南任我游。
这首《长生偈》后来载入《明实录》,成为明代帝王与隐士关系的着名典故。朱元璋得报后默然良久,最终下旨:此后勿复扰真人清修。
洪武十七年的端阳节,湘王朱柏登武当朝圣。这位雅好丹青的亲王在玉虚岩前铺开宣纸,欲绘《武当仙踪图》。三丰罕见地主动现身,指点他运笔之法。当画至天柱峰时,忽然执笔添上玄武真形,并题字:玄武当镇北阙,青鸾莫恋南枝。
朱柏不解其意,三丰遥指北方:他日若见燕云起战尘,当记此言。说罢取朱砂在画角按下指印,形如北斗。建文元年燕军起兵时,朱柏方悟暗指燕王,喻建文帝,可惜为时已晚。这幅预言画后来收入内府,成为永乐朝靖难神授的重要佐证。
此间二十年,三丰在五龙宫后的隐仙岩完善内丹体系。他在《玄机直讲》中提出筑基炼己三关论:初关炼精化气,要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中关炼气化神,当似夏雷震震醒蛰龙;上关炼神还虚,恰若秋月澄潭影自明。某日子夜,众弟子忽见岩洞紫气蒸腾,师父的声音自云端传来:丹成九转,非为飞升,但求无愧耳。
最令人称奇的,是洪武二十三年冬的雪映石奇迹。那年武连降大雪,南岩宫外的石阶积雪深达尺余。三丰为示范轻功乃气之运,竟踏雪行走百步。众弟子凝神细看,但见他足尖轻点,雪上仅留浅痕,转瞬即被山风抚平。行至悬崖边,他忽然纵身而起,道袍鼓荡如翼,在绝壁间连踏九步,身形飘摇直上宫檐。
此谓梯云纵。三丰落地时气息平稳,非是违天地之理,乃借天地之势。他踏过的雪地,在月光下竟映出淡淡金辉,此后三年不散。今存南岩宫的雪映石,便是当年练功处,石质莹润如玉,每逢雪夜仍会泛起微光。
洪武二十五年,三丰预感天下将变,开始在隐仙岩闭关。闭关前夜,他将《太极道诀》授予卢秋云:此法当传三百年,待紫气再临武当。又对邱玄清交代:他日若见九重宫阙起,便是大道重光时。
果然,建文元年七月,燕军渡江的消息传来时,武当山七十二峰同时响起钟声。道士们惊见金顶上空云气成龙虎形,皆言:三丰祖师早有警示!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当年给湘王的隐语、南岩宫的踏雪、隐仙岩的紫气,无不是这位陆地神仙留下的天机。
而那位始终不肯面圣的老道长,此刻正在云深不知处,遥望金陵方向。他的衣袖里,藏着半部未完成的《金丹秘旨》——那是留给下一个太平盛世的礼物。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历史奇人传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