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二年的初雪,将医巫闾山染成一片素白。十四岁的张三丰跪在祠堂的青石板上,向着父母行三拜九叩大礼。张仲安取出一方古砚,沉声道:此乃先祖留侯研墨定策之物,今付与你。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宝真夫人默默为儿子系紧披风,在包袱里塞进一册亲手誊写的《阴符经》。
朝阳观的青瓦朱墙半隐于主峰东侧的古松之间。住持张云庵原是大蒙古国时期的进士,金亡后弃儒入道。他初见三丰,便屏退左右,独留少年在云房。老道长轻触三丰额间天枢穴,又观其掌纹,忽然笑道:昔年陈抟老祖见钱若水,谓其目如点漆,可学神仙。今观子之相,山根贯顶,目藏星辉,犹在若水之上。
自此,三丰开始了系统的道学修习。每日寅时,晨钟未响,他便在观后石坪习练五禽戏。张云庵授业别开生面,常携弟子登临绝顶,在云海日出间讲解《周易参同契》。某日论及穷理尽性章,老道长以松枝在雪地画出太极图:理者天地之常经,性者万物之本真...
话音未落,三丰忽问:若理在性先,则天地未生时理在何处?若性在理先,混沌未开时性从何来?
张云庵手中松枝应声而断,竹简地落在青石案上。默然良久,老道长忽然仰天长叹:老夫研道四十载,今日方闻真疑。此子当为玄门开新天!
除了玄理探究,三丰更在武学上展现过人天赋。观中藏有前代道士收集的《导引图》,其中记载的吐纳之法,经他揣摩演化,竟成独特身法。至元三年寒冬,漠北刮来白毛风,观中存粮将尽,三丰奉命带两个道童下山采买。归途经过黑松林,忽闻哨响,二十余流寇自雪窝中跃出,为首的虬髯汉子挥刀大喝:小道士留下粮车!
道童吓得面无人色,三丰却从容拾起车上的竹扫帚。但见他身形飘忽,扫帚尖在雪地点戳挑抹,竟似名家使剑。匪首的鬼头刀劈来,他侧身让过,扫帚轻点对方腕间神门穴,钢刀落地。不过半炷香功夫,十余悍匪或僵立如偶,或瘫软在地,尽数被点中要穴。幸免的匪徒弃刀跪地,连呼神仙饶命。三丰将所带干粮分与众人,温言道:乱世求生本是不易,何不垦荒自食?后来这些流寇竟真在闾山南麓结庐而居,成为观中佃户。其中被点中穴道的匪首醒来后,特地将那柄鬼头刀熔铸成犁,以示改过之志。
此事很快传遍辽东道门。全真教长春宫掌教张志素闻讯,特遣大弟子王志谨前来考察。时值数九寒天,三丰正在凌河冰面上习练步法。王志谨隐在岸旁松林中,只见少年道士青衫飘飘,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上忽进忽退。最奇的是,他足尖过处,冰面竟泛起细微涟漪,仿佛踏在水面。时而如蜻蜓点水,在冰上画出太极弧线;时而如灵猫扑蝶,身形转折全无征兆。更令人称绝的是,冰面下游鱼竟循着他的步韵聚散游动,仿佛天地生灵都在与他共鸣。
王志谨归报师尊时感慨:此子身形合一,神与物游,殆得天游之趣。张志素抚掌笑道:昔年重阳祖师创教,便倡三教合一。今观此子,或能将武道融通,开创新境。
至元八年,三丰迎来人生重大变故。春分刚过,家中老仆踉跄来报,张仲安旧疾复发。待三丰星夜赶回,父亲已不能言,只将一枚温润古玉塞入儿子手中——这是张良留侯一脉的传承信物。七日后,宝真夫人因悲痛过度,竟随夫君同去。临终前,她指着窗外绽放的梨花,对三丰微微一笑,此景永远烙印在少年心中。
三丰在父母坟前结庐守孝,将朝阳观的功课移至墓园。每逢朔望之夜,他便对月演武,将丧亲之痛化作拳意。某夜雷雨交加,他忽见坟前老槐被闪电劈中,枯焦的树干中竟绽出新绿。此情此景令他幡然顿悟,立即返回草庐,在《大道论》中疾书:霹雳惊蛰伏,云开见月明。阴极阳生处,方见天地心。
守孝三载间,他创出《孝道长生功》。此功融合儒家孝思与道家养生,共三十六式,每式皆取法自然:乌鸟反哺式讲究以意导气,需存想父母养育之恩;春晖寸草式重在培元固本,动作柔缓如幼苗破土。附近乡民常见他在坟前练功,身形时而如柔柳拂风,时而如磐石镇岳。有老樵夫模仿其寒松立雪式,竟治好了多年的腰痛之疾。
某日,全真教道友来访,见他在坟前以指代笔,在青石上刻画太极图。指力过处,石屑纷飞,图形圆转如意。道友惊叹:此非武功,实乃道功!三丰收功笑道:家母昔年教我,至柔者水,至刚者亦水。今方知其意。
守孝期满,三丰已年满二十六岁。此时的他不复少年锐气,眉宇间多了几分沉静。临行前,他将《孝道长生功》图谱刻在父母墓前的石壁上,供乡人习练。离乡那日,当年被他点穴的流寇现已成家立业,集体前来送行。为首的汉子奉上一柄松纹古剑:此剑是我们在古战场所得,望道长携之防身。
三丰拔剑出鞘,但见剑身隐现松针纹路,轻轻挥动竟有龙吟之声。他忽然纵身跃起,在朝阳下舞出一套前所未见的剑法。剑光过处,漫山松涛应和,仿佛天地都在为之伴奏。收剑时,剑尖轻点露珠,水滴竟在空中凝成太极形状,良久方散。他对众人深施一礼:剑道即心道,诸君珍重。
自此,张三丰开始了云游生涯。医巫闾山的松涛声、凌河冰面的足迹、父母坟前的青石板,都化作他武学思想的根基。而更广阔的天地,正在等待这个即将开创太极传说的年轻人。临行前,他在父母墓前种下两株柏树,如今已亭亭如盖,仿佛守护着这片孕育宗师的土地。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历史奇人传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