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墨千秋为神秘来信心绪不宁之际,他参与筹备许久的“古法造纸活态传承工坊”,终于在城南那个山谷旁的旧祠堂里正式启动了。这是非遗调研组的重点项目,吸引了媒体、文化界人士和不少感兴趣的市民前来观摩。
沈主任亲自到场,表面是表示支持,实则目光从未离开过墨千秋。墨千秋知道,这是一次重要的“舞台”,他必须演好。
工坊内,年逾古稀的造纸老师傅,在墨千秋的协助下(墨千秋负责用古礼引导氛围,并解释一些古法术语),带着几名精心挑选的年轻学徒,从浸泡楮皮、捶打纸浆,到用竹帘在溪水中抄纸,一步步展示着古老技艺。阳光透过祠堂的天窗,照在氤氲的水汽和忙碌的身影上,仿佛时光在此倒流。
墨千秋穿梭其间,时而用通俗的语言向参观者讲解步骤背后的原理和文化内涵,时而亲手示范,他那优雅沉稳的动作和对古礼的熟稔,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他巧妙地引导着众人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对传统技艺的惊叹与欣赏中。
在这个过程中,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怀中玉佩正在源源不断地吸收着一种庞大而温和的“信念之光”——来自老师傅对技艺传承的欣慰与期望,来自学徒们求知若渴的专注,来自参观者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同与赞叹……
这种集体性的、正向的情感能量,如同温暖的洪流,涌入玉佩,滋养着那能量核心,使其光芒愈发稳定和明亮。他甚至感觉,自己与这片土地(尤其是那个水潭下的碎屑)的联系,也因这汇聚的“信念”而变得更加紧密。
活动非常成功,媒体报道不吝赞美之词。沈主任在总结时,也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表情:“墨先生,这次活动能如此成功,您居功至伟。您的专业和投入,大家都看在眼里。”
墨千秋谦逊回应,心中却暗暗松了口气。这次公开亮相的成功,无疑为他增加了一层保护色。一个如此“有用”且“合作”的文化顾问,官方在采取任何行动前,势必会更加慎重。
然而,当他站在祠堂门口,送别众人时,目光却不自觉地投向了更南方——那片据说是废弃道观所在的山林方向。月圆之夜即将来临,与“同类”的会面吉凶未卜。非遗盛会的成功,只是暂时缓解了眼前的压力,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
非遗盛会圆满落幕,墨千秋收获了赞誉和能量,但也到了必须面对神秘邀约的时刻。月圆之夜的前一天,他以“探寻与古法造纸相关的其他民俗遗址”为由,向沈主任报备了次日前往城南山区进行个人调研的计划。沈主任爽快批准,但墨千秋敏锐地注意到,对方眼底深处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他几乎可以确定,此次城南之行,绝不会只有他一人。他几乎可以确定。
喜欢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