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从泰山采集的暗红色碎屑和心头那丝若有若无的呼唤感,墨千秋回到了S市。生活似乎再次步入“正轨”,却又与以往截然不同。
国家文史馆的研究员工作,为他提供了一个安静而广阔的舞台。他不再需要凭借玉佩的神异来引人注目,而是沉下心来,依靠自身扎实的国学功底和日益精进的现代研究方法,埋头于故纸堆中。他负责整理校勘一批新收购的明清笔记小说,工作琐碎而需要极大的耐心。最初,习惯了引动天地能量的他,对这种纯粹的案头工作感到些许不适,但渐渐地,他在那些泛黄书页的字里行间,找到了另一种宁静与力量。
他发现,无需能量加持,仅仅凭借对文字的精妙解读和对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他同样能还原出历史的细节,挖掘出被尘埃掩盖的智慧。他撰写的一篇关于某部明代世情小说中民俗信仰考据的论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论证,在馆内获得了不小的反响。这种凭借纯粹学识获得的认可,让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脚踏实地的满足感。
社区文化顾问的工作也继续着。只是如今的他,不再能一曲琴音平息争吵,一道目光安抚人心。他更多地依靠倾听、沟通和引述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来调解矛盾。效果或许不如以往立竿见影,却更加持久,更贴近“人”的方式。孩子们依旧喜欢围着他听故事,老人们依旧乐意找他下棋,只是不再视他为神秘的“高人”,而是亲切的“墨老师”。
与林小小的关系,在平淡如水的日常中悄然升温。他们会一起在周末去菜市场,墨千秋负责辨认那些他叫不出名字的蔬菜,林小小则负责讨价还价;他们会窝在沙发里看一部老电影,墨千秋会对里面的历史细节评头论足,林小小则会为他解释现代人的情感逻辑;他们会为晚餐是吃米饭还是面条这种小事“争论”一番,最终总以林小小的“胜利”告终。
一种温暖的、充满烟火气的羁绊,如同细密的丝线,将墨千秋与这个他曾经视为“异界”的地方,紧密地缠绕在一起。那份关于归途的执念,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凡尘烟火中,似乎渐渐被抚平,沉淀为心底一道深藏的印记,不再时时刺痛,却也无法真正抹去。
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他会拿出那些泰山带回的暗红色碎屑,在灯下仔细观察,试图捕捉那丝微弱的呼唤感,但大多时候都一无所获。它们静静地躺在锦囊里,如同沉睡的种子,等待着未知的契机。
文史馆年度学术交流会即将举行,墨千秋被推选为代表,需要在会上做一场关于其近期研究成果的主题报告。这将是他首次在正式的学术场合,完全凭借自身现代学术修养进行公开演讲。失去玉佩光环的他,能否凭借真才实学,赢得这个现代学术界精英圈子的认可?
喜欢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