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光未亮,任长卿便在曹猛及数名亲兵的护卫下,随同种世衡指派的一名向导——一位姓李的沉稳校尉,前往最前沿的防御阵地视察。彻夜未眠并未让他显得萎靡,反而因胸中那股混杂着愤怒、焦虑与责任感的火焰,让他的眼神格外锐利。
越靠近前线,空气中的肃杀之气便越发浓重。黄土夯筑的矮墙、烽燧如同伤痕般点缀在苍凉的大地上。当他们抵达一处位于缓坡之上、视野开阔的前沿阵地时,任长卿被眼前绵延开来的防御工事所吸引。
只见阵地前方百余步处,地面布满了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藏玄机的坑洞。那些坑洞约莫碗口大小,深度却超过一尺,彼此间隔疏密不定,上面仅以枯草浮土稍作掩饰。而在这些坑洞之后,则是层层叠叠、以粗大原木削尖并交叉固定而成的障碍物,形似鹿角,尖刺森然对外,这便是拒马桩。更远处,还能看到一些被深埋入土、只余尺许尖头朝上的木桩,那是更为隐蔽的地涩。
任长卿勒住马,指着前方的工事,向身旁的李校尉询问道:“李校尉,这些坑洞和木桩,便是用来对付西夏铁骑的?我看这些陷马坑似乎不大,能有效阻挡西夏那些高大的战马,尤其是他们传闻中的‘铁鹞子’吗?” 。
李校尉是个三十多岁的老边军,脸上带着风沙刻蚀的痕迹,闻言抱拳,恭敬而详细地解释道:“回安抚使,此乃‘陷马坑’与‘拒马阵’,是我边军多年来应对西夏铁骑,尤其是其重甲‘铁鹞子’颇为有效的守御之法。”
他指着那些陷马坑继续说:“安抚使请看,这些坑洞看似不大,却深而内收。西夏战马,包括铁鹞子的坐骑,多为河曲良驹,体型高大,冲刺起来力道千钧。然马蹄陷入此等窄深之坑,极易别断马腿。即便未能别断,战马高速奔跑中骤然失蹄,马背上的骑士也多半会被狠狠摔出,非死即伤。这些坑洞布置讲究,并非胡乱挖掘,往往设在敌军骑兵冲锋的必经之路,或是其习惯的冲击锋面上,且真真假假,虚实相间,令其防不胜防。铁鹞子人马皆披重甲,冲击力虽强,但一旦马失前蹄,沉重的铠甲反而会成为累赘,使其难以迅速起身,成为我军弓弩的活靶子。”
任长卿仔细听着,微微点头。这原理他大致能理解,类似于现代的反坦克锥或障碍坑,旨在破坏其机动性。
李校尉又指向后面的拒马桩和地涩:“至于这些拒马桩和地涩,作用略有不同。拒马桩主要用于迟滞和分割敌军骑兵阵型。铁鹞子冲锋,往往依靠密集阵型以增强突破力。遇到这些坚固的拒马,其阵型必然会被打乱、分割,冲锋的势头也会被大大遏制。一旦速度慢下来,陷入我步兵军阵之中,其重甲的优势便会大打折扣。而我军则可利用长枪、大斧、麻扎刀等专克重甲的兵器,近身搏杀。”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边军特有的冷峻:“至于那些地涩,更是阴险。它们埋设得更深,更加隐蔽,专伤马蹄。即便战马侥幸越过了陷马坑,冲破了拒马阵,也难保不会踩中这些‘铁蒺藜’。一匹马倒了,往往能绊倒后面一连串。这层层阻碍下来,再精锐的铁骑,其冲击力也十去七八了。”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李校尉还命一小队士兵做了简单的演示。一名士兵驱赶一匹缴获的西夏战马,战马腿已受伤已经无法作战了,战马向着模拟的陷马坑区域冲去。果然,在高速奔跑中,战马的前蹄猛地踏入一个伪装过的陷马坑,只听一声令人牙酸的骨裂声,战马惨嘶着轰然倒地,马背上的草人也远远摔了出去。
任长卿看得心头一紧,虽然早有预料,但亲眼见到这残酷的效果,仍觉震撼。他沉默片刻,问道:“此法甚好,但西夏人吃了亏,难道不会想办法破解吗?比如派遣步兵先行清除,或用炮石远程摧毁?”
李校尉答道:“安抚使明鉴。敌军确会如此尝试。故而,这些工事之前,往往还设有壕沟、护营河,并辅以强弓硬弩、床子弩,乃至夜叉擂、狼牙拍等守城器械覆盖。想要清除这些障碍,敌军需付出极大代价。而且,这些陷马坑、拒马桩并非一成不变,我军会时常根据敌情变化,调整其位置和密度,甚至在夜间派出死士,潜入敌军可能集结的区域偷偷挖掘,令其防不胜防。”
任长卿一边听,一边在心中飞速思考。这些防御手段,凝聚了北宋军民在与西夏、辽国等游牧政权长期战争中积累的血泪经验,是行之有效的“土办法”。它们成本相对低廉,却能极大削弱敌方最优势的骑兵力量,尤其针对西夏倚仗的铁鹞子,确实能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他回想起昨日种世衡所言,此战将是艰苦的防御消耗战。眼前这些看似简陋的工事,正是这种消耗战理念的具体体现。它们无法完全阻止西夏铁骑,但能最大限度地消耗其兵力、士气和时间,为大周军队创造反击的条件。
“李校尉,辛苦了。这些防御工事,以及诸位将士的坚守,至关重要。” 任长卿郑重地说道,“还请带本官去看看弓弩阵地和将士们的驻防情况。”
“是!安抚使请随末将来。” 李校尉见这位年轻的安抚使不仅没有文官的架子,反而如此虚心询问、体察下情,心中也多了几分敬重,连忙在前引路。
走在夯土的城墙之上,看着身边那些面容黝黑、眼神坚定、手持各式兵器的守军,任长卿心中那股因穿越者和文明人身份带来的疏离感,正在被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和逐渐燃起的斗志所取代。他明白,想要在这片土地上活下去,想要守护身后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他必须真正理解并融入这个时代的战争逻辑。而这些看似原始的陷马坑和拒马桩,正是他需要学习的第一课。
远处,地平线上尘土隐隐扬起,那是西夏游骑活动的迹象。大战的阴云,愈发浓重了。
喜欢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