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是……在实验室里搞烧烤呢?”
李昂的脸瞬间就白了。
完了。
被抓了个现行。
赵砚川也下意识地想把那个“电棍”藏到身后。
“苏院士。”
只有张勤,表情没变。
她把手里的东西递了过去。
“我们做了个防身用的电棍。”
“电棍?”
苏院士接过那个还温热的“手电筒”,翻来覆去地看。
他看了一眼那块被电得外焦里嫩的猪后腿,又看了看这个小玩意儿。
“你管这个叫电棍?”
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难以置信。
“这威力……都快赶上小型电磁炮了吧?”
“苏院士,您放心,电压是瞬时的,只会让人麻痹,不会致命。”张勤赶紧解释。
她以为苏院士在担心安全问题。
然而,苏院士接下来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谁担心这个了?”
苏院士把“电棍”还给张勤,摇了摇头,一副又好气又好笑的表情。
“我是说,研究这个干什么?”
“丫头,你是不是对咱们国家自己的装备,一点都不了解?”
张勤愣住了。
“什么意思?”
“电警棍这东西,咱们国家从八零年就开始研究了。”
苏院士叹了口气。
“主要配发给公安,用来办案。”
“那为什么……”张勤更不解了。
“为什么部队里的人不知道,是吧?”苏院士一眼就看穿了她的心思。
他摇了摇头。
“因为它不好用。”
苏院士伸出一根手指。
“第一,不安全。早期的型号,电压不稳,电着自己人的事,都出过好几回。”
他又伸出第二根手指。
“第二,充电太慢。最新的型号,充满一次,要十个钟头。”
“十个小时?!”李昂叫了出来,“等充满,人都跑没影了!”
“可不是嘛!”苏-院士一摊手,“所以基层同志都不爱用。又笨又重,还不如烧火棍实在。”
“笨重?”张勤低头看了看手里这个手电筒大小的东西。
“对。”苏院士点头,目光落在张勤手里的“杰作”上。
“你这个,倒是比他们的小巧多了。”
苏院士的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他们最新的‘85式’,长得跟擀面杖似的,死沉死沉的。”
张勤的心猛地一跳。
她明白了。
不是这个时代没有想法。
是技术,限制了想法。
“苏院士。”张勤抬起头,眼睛在发光,“您能不能……帮我弄一个他们最新的型号过来?”
苏院士一愣。
“你要那个干嘛?”
“我想看看。”张勤说得很直接,“看看,能不能帮他们优化一下。”
“优化?”
赵砚川在旁边听着,苦笑了一下。
老大,你这哪叫优化。
你这叫迭代了一个时代。
苏院士看着张勤认真的样子,想了想。
“行。”
他点了点头。
“我帮你问。不过那东西是公安部的装备,手续麻烦,你得等等。”
“好。”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张勤把那个新鲜出炉的“掌心雷”交给了李霄。
李霄拿在手里掂了掂,表情有些微妙。
他顺手把东西别在腰带上。
不大不小,正好。
他忽然觉得,以前出任务带的那些装备,好像都不怎么香了。
————————
两天后。
一个长条形的,用厚帆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裹,被送进了701研究所。
收件人,张勤。
“来了!来了!”
李昂比谁都积极,抱着那个比他胳膊还长的包裹,冲进了实验室。
赵砚川和李霄也跟了进来。
包裹放在实验台上。
李昂搓着手,小心翼翼地解开帆布。
一层。
又一层。
当里面的东西完全露出来时,实验室里,一片死寂。
一根通体漆黑的“棍子”。
长度,快有半米。
直径,比李昂的手腕还粗。
前端是两个粗大的金属头,后端是一个硕大的手柄,上面还有一个红色的保险开关。
旁边,还放着一个板砖大小的充电器。
李昂的嘴巴,慢慢张成了“o”型。
“这……这是擀面杖成精了吧?”
他颤抖着伸出手,单手去拿那根“棍子”。
“嘿哟!”
“我靠!这得有四五斤吧!”
赵砚川走上前,拿起那个砖头充电器,翻过来看背后的铭牌。
【输入:220V~】
【输出:12V,500mA】
【充电时间:≥10小时】
他看完,摇了摇头,默默地把充电器放下了。
李霄站在一旁,看着那根巨大的“电警棍”,终于明白苏院士说的“不好用”是什么意思。
让一个特种兵,在执行渗透任务时,背着这么一根“烧火棍”?
还没等靠近目标,自己就先暴露了。
“这就是……最新款?”
张勤看着那根几乎可以直接当钝器砸人的“电警棍”,也沉默了。
包裹里,还有一份文件。
“85式电警棍”的设计图纸和性能参数报告。
张勤拿起报告,一页一页地翻看。
【型号:85式高压电警棍】
【全长:600mm】
【重量:2.1kg】
【峰值电压:8000V(空载)】
【电池类型:铅酸蓄电池】
【……】
张勤的目光在数据上扫过。
然后,她默默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小本子,放在那根巨大的“擀面杖”旁边。
【型号:Z-1型脉冲发生器(自命名)】
【全长:200mm】
【重量:0.5kg】
【峰值电压:V(空载)】
【电池类型:镍镉电池组】
【充电时间:约4小时】
两份数据,摆在一起。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张勤拿起那份手绘的“85式”设计图纸。
纸页泛黄,上面的线条和标注,全是手绘。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因用力而微微凹陷的笔迹。
铅酸蓄电池……
在没有镍镉电池,更没有锂电池的年代,为了实现高电压储能,他们只能选择这种最笨重,也最无奈的方案。
还有升压电路,用的是最原始的振荡器和变压器,效率低下,体积巨大。
可即便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
在那个计算机还未普及,所有计算都靠手拨算盘和手稿计算的年代。
这群她素未谋面的前辈们,依然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智慧,把“电击”这个概念,从理论变成了现实。
他们,已经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
“他们很了不起。”
李昂和赵砚川都看着她,没说话。
张勤放下图纸,轻声说了句。
她抬起头,看着两人。
“在那个年代,用这些东西,能做到这一步,真的很了不起。”
他们懂了。
“老大,”赵砚川拿起那份报告,“接下来做什么?”
张勤抬起头。
“拆。”
她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光。
“把它拆开,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分析。”
“然后,我们给它升级。”
“用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方案,把它从一个笨重的‘烧火棍’,变成一个真正能用的,现代化的装备!”
喜欢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