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从你承包的区域搞的,王富贵,我发现大队里人骂你为富不仁,真算是骂的轻的。”
“做人要讲良心,如果没有东哥给你指一条路,你祖坟都要被大队里的老倌子给拆了。”
“看看你讲的什么话。”
王强没好气的怼了一句。
程小东也翻了个白眼:“六港子那边弄得,赶紧打秤,鱼现在还有一口气,死了算你的。”
王富贵是真郁闷。
看这些鱼一条条也就最后一口气吊着了,这是找准了时间挑上来的。
赶紧打秤。
最后草鱼有五十多斤,鲤鱼四十多斤,还有黄鸭叫。
黄鸭叫价格要比草鱼这类普通家鱼贵点。
还有其他最不值钱的白鲢等等……
一打秤竟然有两百多斤。
各种鱼类折算平均价五角一斤。
两百斤就是一百多元。
渔民赚钱也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是弄到一般家鱼的话,对现在的程小东而言,已经有点看不上这点收入了。
这期间,他们本大队的一个渔民和王富贵吵了起来。
是一些死鱼。
王富贵的收鱼规则是,死鱼比活鱼要便宜一角钱。
但也不是什么死鱼都要。
芦苇林的网阵里上鱼,很多都是晚上就进去了,里面缺氧,鱼死的早。
而这会还是十月,秋老虎的太阳还在逞凶。
鱼在水里泡一个晚上之后,会发点要臭的气味。
王富贵在看死鱼的时候,会特意仔细的检查鱼眼睛。
如果鱼眼睛还能保持清澈,这种说明鱼死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这种他就会要。
但是那种鱼眼睛明显已经有些发白了的,这种肯定死的时间有点长了,等他运送到县里之时,肯定会有一些臭味。
单位的食堂一般也不会要了,只会当垃圾处理。
渔民一般要么就是拿回家做咸鱼,要么就是直接丢了,要么就是特别便宜的价格卖掉。
王富贵是压根不要。
所以他们之间发生争吵。
程小东边上听他们吵吵闹之时,突然觉得,要不我低价收了做咸鱼干?
王富贵不要,那是因为他还要运送到县里,送到一些单位,食堂里,这个过程时间长。
死鱼会变质。
可我就在湖边,现场就收了,下盐腌制,这样就能防止鱼变坏。
而活鱼的咸鱼,和死鱼的咸鱼的味道是一样的。
今天弄了两百斤鱼,一共就赚了一百多元。
换做是以前,我肯定会很开心。
可不能总是只盯着这些蝇头小利。
要改变思路了。
所以看他们两人吵的不可开交。
程小东突然边上开口:“要不,这些死鱼卖给我好了。”
此话一出,边上马上安静,都古怪的望着程小东。
王富贵说:“你要这个死鱼干什么,你家能吃完啊。”
“王富贵,你少特么给我多嘴,你不要难道还不能让东伢子要?”这人一听程小东说要。
马上瞪着王富贵,生怕王富贵坏了自己的好事。
“东伢子,我卖给你,一角钱一斤,你全部拿走。”
王强边上也很是着急:“东哥,想清楚啊,这些鱼眼睛都发白了,估计放不了一个上午就会发臭了。”
“咱们买了干嘛!”
程小东笑着说:“你别管,我有自己的用途。”
随即对那人说:“一角钱一斤有点贵了,五分吧。”
“这些鱼哪怕你这会送到镇上去卖,也不会有人要。”
“五分?”这人一脸苦涩,确实有点太低了。
但程小东讲的也没有错。
卖不掉最后也只能丢了,太可惜了。
做咸鱼干吧,那个渔民家不是一堆的咸鱼干?
更何况这年代普遍家里都舍不得用油,渔民天天和鱼打交道,他们并不是很喜欢吃。
家里一碗咸鱼,好几顿才能够吃完。
纠结了很久后说:“那就六分吧,你加点,都是辛辛苦苦从湖里弄回来的。”
程小东说:“行,你这里我全部都要了,另外,其他人这个品相的鱼,我也全要了。”
谁箩筐里还没有几条这种品相的死鱼。
他们正愁怎么处理呢。
听程小东这么一说,其他人马上掏出来卖给了他。
最终,程小东用六分钱一斤的价格,收了一百多斤。
总共才花费六七元。
这一路上,王强一直都在唠叨,觉得程小东亏大发了。
程小东看边上有人,一直不说自己想干嘛。
直到回了家里后,程小东才解释。
王强听后,心里开始盘算起来。
一百斤鱼,三斤鱼能晒一斤干鱼。
能出三十多斤!
一斤干鱼可以卖三元五角,这还是鲢子鱼的价格。
如果是草鱼,青鱼这些还可以多加一角钱。
就算三元五角,那这些鱼所能产生的价值超过一百元。
盐成本:
一斤盐一角五分钱,按照二嫂腌鱼的习惯,可以腌制三十多斤鱼!
一百斤鱼也不过花掉三四斤盐,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再就是算他们的人工,太阳总不要钱吧……
他算着算着,突然汗毛直立:“东哥,我们大队这二十多条船,每天都可以出一百多斤这种死鱼,这么一算,很赚钱啊……”
程小东笑了笑:“所以赚钱要靠脑子,也要靠自己腿多勤快,多去找出路。”
“你们先剖鱼,我去县里,心乐那边应该东西都卖的差不多了。”
今天早上,程小东他们四人一起去了六港子,没时间去卖昨天的野鸭。
所以就让程雯雯和蒋心乐先去了县里送货。
他要赶过去和她们汇合,买一台缝纫机回来。
王强充满了干劲:“那行,这些你不用管,我去找二嫂回来。”
“腌鱼这东西,还是要二嫂亲自下手,不然我们手脚没轻重,要么就是太咸了, 要么就是盐太少,导致鱼肉坏了。”
说着赶紧去地里找二嫂和大嫂去了。
昨天开始,大队组织去防护林砍柴的事已经结束了。
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到了种油菜的季节,两个嫂嫂正在忙着先把地给翻了。
哪怕现在日子过的好了,他们也绝对不会让自家地给荒了。
第一,土地是农民的根,根深蒂固,刻在了骨子里。
厉害的农民,每年种地,没事就去地里捧点土闻一闻,就能大概分辨出今年这片地的收成。
所以他们见不得荒地。
第二,要是家里空了一块地,马上就会被人打上一个懒人的标签,是会被人笑话的。
喜欢年代,渔猎江南,养活一家七口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年代,渔猎江南,养活一家七口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