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胖子他心里发虚啊。
番薯的味道,他确实尝过,是真他娘的好吃。
但这亩产数千斤……也是听李先生说的啊!
他自己可没种过,鬼知道是不是真的!
这牛皮吹得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王胖子求助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全场唯一一个气定神闲的人。
李去疾。
李去疾接收到这胖子发来的SoS求救信号,心里头那叫一个乐。
让你丫演。
让你丫吹。
这下好了,吹破了吧?
他慢悠悠地走上前,在王胖子那全是肥肉的肩膀上拍了拍,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然后,李去疾才转向那三个一脸“我信你个鬼”的半大青年,笑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随手从筐里拿起一个番薯,对着一脸不信的朱家三兄弟晃了晃。
“这东西的产量到底如何,王伯爷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
“我们回去,找块地,种一种。”
“不就知道了?”
一句话,轻描淡写,却瞬间扭转了局面。
是啊!
争论有什么用?
种出来看看不就完了!
朱家三兄弟的脸上,怀疑的神色稍减,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常铁牛拱了拱手,说出了所有人的疑惑。
“先生,如今已是五月,再下种,怕是晚了吧?”
“寻常的庄稼,可都错过了农时。”
这才是关键。
误了农时,种什么都白搭。
然而,李去疾只是摇了摇头,语气笃定得不容置疑。
“不晚。”
“此物,不挑地,不挑时,现在种下,快则三月,慢则四月,也就是八九月份,就能收获。”
“什么?!”
“三四个月就能收?!”
这一次,众人是真的大吃一惊。
三个月?!
这比他们认知中,任何一种主粮的生长周期,都要短得多!
麦子要种八九个月,水稻也要大半年。
这东西要是真像先生说的,三个月就能收……
那岂不是说,一年能种两季,甚至三季?!
如果……
如果亩产千斤也是真的……
一个可怕又诱人的念头,在朱家三兄弟的心里疯狂滋生。
他们心中的怀疑,开始剧烈动摇,转为一种将信将疑的、巨大的好奇和期待!
李去疾看着他们变幻的神色,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便不再多言。
他挥了挥手,对王胖子说道:
“行了,别愣着了,让人从船上取小车来,把这些宝贝疙瘩,都给我小心运到乡下院子里去。”
“好嘞!先生您瞧好吧!”
王胖子得了指示,如蒙大赦,整个人又活了过来。
他指挥着伙计们,从船上搬下独轮小推车,一筐筐地,将那十几筐“希望的土疙瘩”,小心翼翼地装车。
随即,王胖子让其他伙计看好船,亲自带头,推着车,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江滩。
路上,朱樉和朱棡还在小声讨论着,这番薯到底能不能亩产千斤,要是真能,烤着吃是不是真的比蜜还甜。
而一向沉稳的朱棣,却落后了几步,频频回头,望向那艘静静停泊在江边,在月色下如同巨兽般沉默的福船。
他心中的另一个疑惑,此刻已经压过了对番薯的好奇。
终于,他忍不住了,快走几步,追上了走在最前面的李去疾。
“先生。”
朱棣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和困惑。
“那船……那艘船,为何没有帆,却能自己动?”
“莫非……真是某种仙术不成?”
正推着车,在旁边献殷勤的王胖子一听这话,立马又要凑上来,准备再拍一通关于“先生乃天神下凡,驱使鬼神之力”的彩虹屁。
却被李去疾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
再被这胖子吹下去,不知要拐到什么地方去了
李去疾停下脚步,没有直接回答朱棣,反而笑吟吟地看向了一旁的常铁牛。
“铁牛,这事,你应该知道。”
“还记得我之前,跟你说过的‘铁甲蒸汽船’吗?”
常铁牛闻言,高大的身躯猛地一震!
他那张憨厚的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蒸汽!
对啊!先生展示过!那辆玻璃制作的蒸汽小车模型!
只要烧氺,无需牛马就能自动行驶!
那艘还安装了一个冒烟的烟囱!
原来是这样!
李去疾又对一旁好奇的朱棣三兄弟说道:“这船能动的秘密,你们也见过,还记得我工坊里安装的那台‘蒸汽机’吗?”
轰!
一语惊醒梦中人!
三兄弟也恍然大悟!
“哦!我想起来了!”朱樉一拍大腿,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就是那个整天‘轰隆轰隆’响,不用牛马拉,自己就能转个不停的铁疙瘩!”
那个能日夜不停运转的“蒸汽机”,确实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可随即,众人又陷入了更深的迷茫之中。
他挠着后脑勺,困惑地回头看了一眼那艘船的轮廓,结结巴巴地问道:
“先生,我想起来了!可是……”
“您说的那个蒸汽之力,不是……不是用来代替人力划桨的吗?”
“可那船上,一根船桨也没有啊!”
李去疾笑着说道:哪里没有船桨?只是你们看不到罢了。
“没有啊!先生,我眼睛又不花,那船舷两侧光溜溜的,别说船桨了,连个桨孔都没有!”
他急得抓耳挠腮,一个大胆又离谱的念头冒了出来,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问:“先生,您老实说,那船桨……莫不是被您用什么仙法给隐身了?”
旁边的朱棡听了,吓得一哆嗦,也跟着往江面上猛瞧,仿佛那漆黑的水面上,真有无数看不见的船桨正在划动。
李去疾被这兄弟俩的想象力给逗乐了,摇着头,懒得跟他们解释仙法的问题。
他只是好整以暇地吐出五个字。
“船桨在水下。”
“……”
水下?
这两个字一出口,现场瞬间安静了。
江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几片枯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所有人都呆愣了一下,脑子一时间转不过弯来。
船桨……在水底下?
那是什么样的船桨?
朱樉第一个打破了沉寂,他脸上的表情,精彩得难以形容,像是见了鬼,又像是听了什么天方夜谭。
“水……水底下?!”
他嗓门都变了,
“先生,您没说笑吧?那桨要是在水底下,一划不就全都杵进江底的烂泥里头了?那船还能走?”
这话说得实在是太有道理,旁边的朱棣和常铁牛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是啊,船桨之所以长,就是为了伸到水里,但又不能触底。这要是整个都在水下,那还怎么划?
王德发在一旁听得满头大汗,他虽然开着船回来的,可这其中的门道,他也是一知半解。
此刻见众人质疑,他生怕先生的威信受损,连忙挺着肚子上来解围。
“咳!各位公子有所不知!先生这神物,它……它那水下的桨,它不是划的,它是转的!对!一转起来,那船‘嗖’地一下,就走了!可快了!”
王胖子说得是手舞足蹈,可这番解释,非但没让人明白,反而更糊涂了。
不是划的,是转的?
那不成了一个大陀螺?
看着众人那一双双写满了“你到底在说什么鬼话”的眼睛,李去疾无奈地摆了摆手。
“行了,跟你们这群外行说不明白。”
他瞥了一眼还在比划“转圈圈”的王胖子,笑道:
“你也是半斤八两,就别跟着瞎掺和了。”
王胖子老脸一红,讪讪地退到了一边。
李去疾这才对朱棣他们说道:
“这东西的道理,三言两语说不清。这样吧,等回了院子,我给你们看一下模型,你们就明白了。”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轻轻晃了晃。
“到时候,让你们亲眼看看,这水下的‘小玩意儿’,到底是怎么让这艘大船跑起来的。”
一句话,再次把所有人的好奇心,都勾到了嗓子眼。
三兄弟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们可太清楚先生口中的“小玩意儿”是什么了!那绝对又是他们想都想不到,见都见过的神奇事物!
今夜,又是番薯,又是这无帆之船,一桩桩一件件,都在疯狂地冲击着他们的认知。
而现在,一个新的,关于“水下船桨”的巨大谜团,又摆在了他们面前。
三兄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期待。
一行人推着十几辆装满“土疙瘩”的小车,浩浩荡荡地回到乡下院子时,东方的天际,已经泛起了一抹鱼肚白。
夜里的喧嚣与刺激,被院落的宁静冲淡。
推车的伙计们累得气喘吁吁,朱家三兄弟也是一夜未睡,精神却亢奋得毫无困意,脑子里还在嗡嗡作响,一会儿是“亩产千斤”,一会儿又是“水下船桨”。
王德发像个尽职尽责的大管家,指挥着伙计们将一筐筐番薯小心翼翼地搬进院子的空地上,那架势,比搬运金元宝还要紧张。
就在这时,正屋的房门“吱呀”一声开了。
一个穿着朴素布衣的小小身影,从门里走了出来。
正是朱橚。
他年纪虽小,作息却比谁都规律。天刚亮,他就已经起床,准备做一下早操锻炼身体。
可一出门,他就愣住了。
院子里,怎么多了这么多人?
还有那堆积如山的十几个大箩筐?
他看到了大哥李去疾,也看到了二哥、三哥、四哥他们,一个个风尘仆仆,脸上还带着一种他看不太懂的兴奋。
“先生,哥哥们。”朱橚揉了揉还有些惺忪的眼睛,乖巧地打了声招呼。
“小五起来了?”李去疾看到他,脸上露出了笑容,那笑容里,带着几分特别的意味。
朱樉一看到这个最小的弟弟,立马来了精神,凑过去就想跟他吹嘘昨晚的“鬼船历险记”,却被李去疾一个眼神给制止了。
李去疾无视了满脸写着“快问我快问我”的朱家三兄弟,也挥手让王胖子带着伙计们先去偏院休息。
整个院子,瞬间安静下来。
李去疾缓步走到那堆箩筐前,对着朱橚招了招手。
“小五,过来。”
朱橚不明所以,迈着小短腿跑了过去,好奇地看着那些箩筐。
“先生,这里面是什么呀?”
李去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弯下腰,从筐里拿出一个番薯,递到朱橚面前。
“你之前不是跟我说,想学一种能让天下百姓都吃饱饭的本事吗?”
朱橚看着那个沾着泥土的紫红色疙瘩,重重地点了点头。他记得,那是他拜师时,对先生说的真心话。
李去疾将手里的番薯,轻轻放进了朱橚的小手里。
那番薯不大,却沉甸甸的。
“此物,名曰番薯。”
“不挑地,不挑时,种下三四个月便可收获,一亩地产量,可达数千斤。”
李去疾的声音很平淡,像是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可这话,听在朱橚的耳朵里,不亚于一声惊雷!
他那双清澈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
亩产……数千斤?!
他虽然年幼,但从小长在深宫,也知道民间疾苦,更听太傅们讲过农事。一亩地收三四百斤粮食,便已经是丰年。
数千斤,是一个他连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更别提,这东西三四个月就能收获!
朱樉在旁边撇了撇嘴,小声对朱棣嘀咕:“先生又开始了,五弟这么老实,可别真信了。”
朱棣却没说话,他死死地盯着自己的小弟,又看了看先生,他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只见朱橚捧着那个番薯,小脸涨得通红,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抬起头,用一种带着颤音的声音,仰望着李去疾。
“先生……您说的是……真的吗?”
“是真是假,种出来,不就知道了?”
李去疾笑了笑,然后,他说出了一句让朱樉、朱棡、朱棣三兄弟全都懵掉的话。
“这十几筐番薯,从今天起,就交给你了。”
“我会教你,如何育苗,如何分栽,如何让它在这片土地上,真的长出亩产数千斤的粮食来。”
“但需要你自己去做。”
“小五,这是我交给你的,新的一份功课。”
喜欢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