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之行的邀约,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凡心中漾开圈圈涟漪。
那代表着更广阔的天地,更前沿的视野,以及未知的挑战与机遇。
但他深知,远方再美好,根基不稳则一切皆是空中楼阁。
在东源村,在这片他赖以起家的海域,他必须将基础打得更加牢不可破。
气运值突破后解锁的【区域性海洋生态资源扫描仪】,此刻成了他巩固根基的最佳利器。
在一个海风轻柔、气运等级显示为【白银】的上午,林凡独自驾驶着改造后更加静音灵活的小艇,来到了“林氏一号”渔场的中心区域。
他选择这个气运日,是希望扫描过程能更顺利,结果更清晰,而非追求那种“黄金”气运下可能出现的、难以掌控的“意外之喜”。
阳光透过清澈的海水,隐约能看到下方摇曳的金藻林和穿梭的鱼影。
这片海域在他的经营下,已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但他知道,肉眼所见,不过是冰山一角。
他凝神静气,意识沉入系统界面,锁定了那件散发着柔和蓝光的【区域性海洋生态资源扫描仪】。
确认使用!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也没有炫目的光效。
只有一种极其细微的、仿佛次声波般的震动以他的小艇为中心,呈球形向四周的海水深处急速扩散开来。
这股波动无形无质,甚至无法被常规仪器捕捉,但它却像一只无形的、洞察秋毫的“深蓝之眼”,穿透海水,掠过海底的沙地、礁石、海沟,细致地感知、分析、记录着范围内的一切生态信息。
林凡能感觉到,视野中虚拟屏幕的边缘,有无数细密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飞速刷过,最终汇聚、编译、成型。
整个过程持续了约莫一刻钟。
当那微不可察的震动彻底平息,一份详尽的扫描报告已然呈现在他的意识之中。
报告分为几个主要部分:
一、已开发区域(“林氏一号”渔场核心区)评估:
金藻-珠贝生态区: 能量活性稳定偏高,共生效应良好。
紫珍珠贝生长速率超出自然环境下28%,金藻素分泌稳定。
发现三处局部“能量节点”,疑似与海底微小泉眼或特殊矿物沉积有关,建议加强保护,可尝试小规模投放【初级生物生长促进剂】观察效果。
黑金藻林区: 藻类生物量密度惊人,富含矿物质。
黑金珍珠贝种群适应良好,已观测到少量幼贝附着。
该区域下方存在一条小型海底热液渗漏带,提供了额外的热量和矿物质,是维持黑金藻林特殊性的关键。
警告: 渗漏带结构不稳定,过度开发或大型工程可能引发地质风险。
人工鱼礁区及ImtA(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实验田: 生态多样性显着提升,已成为多种经济鱼类和中下层贝类的优良栖息地。贝类(牡蛎、扇贝)滤食作用明显,对水质净化贡献度评估为“优良”。
二、未开发\/潜在扩张区域标识:
东北侧,距离核心区约1.5海里,海底丘陵地带: 扫描发现一片中等规模的野生紫海胆群落,品质上乘,且周围环境适宜,具备可持续捕捞潜力。
西南侧,距离核心区约2海里,一处隐蔽海沟边缘: 标识出一片高龄群体巨型砗磲贝栖息地。砗磲贝本身受保护,但其栖息地周边伴生有大量稀有观赏性珊瑚和小型珍稀底栖生物,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潜在的、严格监管下的科普观光潜力。
正南方,深水区边缘(接近之前发现祭坛的区域): 扫描显示该区域存在间歇性上升流,将底层营养物质带到中上层,形成了天然的“海洋牧场”基础条件。
建议: 可规划为未来深海鱼类(如大型石斑、鲷科鱼类)网箱养殖的候选区。
这份报告的价值,远超林凡预期。
它不仅仅是一张资源分布图,更是一份科学的、带有预警和发展建议的生态管理指南。
它让林凡对自己这片“领地”的了解,从表面的繁荣深入到了地质结构、能量流动和潜在风险层面。
“海底热液渗漏带……不稳定结构……”
林凡默默记下这个警告,这意味着对黑金藻林区的开发必须更加谨慎,以保护和监测为主,绝不能涸泽而渔。
“紫海胆群落……巨型砗磲栖息地……上升流区……”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些都是未来的增长点,是丰富产品线、提升产业层次的关键。尤其是那个上升流区,简直就是为他规划中的深海网箱养殖量身定做。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扫描报告,林凡回到了岸上。
他没有立刻组织人手去开发新发现的资源点,而是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结合【智能管理日志】和【生态模拟器】,开始重新审视和细化他的海洋牧场发展规划。
扫描报告提供的精准数据,让【生态模拟器】的推演变得更加真实和可靠。
他模拟了在不同区域投放不同生物苗种的效果,评估了开发新资源点可能对原有生态造成的影响,甚至初步模拟了在上升流区设立深海网箱的抗风浪能力和经济效益。
几天后,一份更加系统、科学、且具有前瞻性的《东源村“林氏一号”及周边海域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升级规划(初稿)》在他手中诞生。
这份规划,不仅涵盖了他已有的产业,还将新发现的资源点、潜在风险以及未来五年的发展步骤都清晰地列了出来。
做完这一切,林凡才将阿明和小玲叫来,开了一个小范围的内部会议。
他没有透露扫描仪的存在,而是以自己“长期观测和研究”总结的名义,向他们分享了规划中的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新发现的紫海胆群落和未来深海养殖区的设想。
“阿明,接下来一段时间,你的主要任务是带一组可靠的人,熟悉东北边那片丘陵地带的海况,对紫海胆群落进行初步的、可持续性的试探性捕捞。记住,只取成体,保护幼体,控制总量。”
林凡布置任务。
“明白,凡哥!交给我!”
阿明摩拳擦掌,新的挑战让他干劲十足。
“小玲,”林凡看向细心沉稳的助手,“你需要协助我,开始着手准备深海网箱养殖的前期调研工作,包括设备选型、技术要求、成本估算,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另外,我们之前和蓝海渔业合资的‘东蓝公司’,相关的手续和后续的技术对接,也要你多跟进。”
“好的,凡哥。我马上开始整理资料。”小玲点头,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将任务分派下去,林凡感觉肩上的担子轻了一些。
一个成熟的团队,就在于能够各司其职,高效运转。
在等待阿明初步勘探结果和准备沪市之行的间隙,林凡也没有闲着。
他利用手头充裕的资金,做了一件看似微小,却进一步巩固他产业基石的事情。
他通过赵老板的渠道,联系了一家专业的制冷设备公司,对他那间由旧仓库改造的冷库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升级维护,并增购了两组大功率的备用发电机和一套水质净化系统,确保即使在极端天气下,他的渔获储存和未来可能需要的活体暂养都能得到保障。
同时,他也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和阅读关于沪市、关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关于青年创新创业论坛的相关信息。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满足于现状的渔场主,他开始学着用更宏观的视角,去思考自己的事业在更大版图中的位置。
出发前夜,林凡独自一人走在寂静的码头上。
海风带着咸腥味拂面而来,远处灯塔的光柱规律地扫过墨蓝色的海面。
他的身后,是已然步入正轨、欣欣向荣的产业;他的前方,是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广阔世界。
扫描仪如同为他装上了洞察海洋的“深蓝之眼”,而即将到来的沪市之行,则将为他打开眺望世界的窗口。
根基在一点点夯实,视野在一步步拓宽。
林凡感觉到,一种新的力量正在体内滋生,那是对未来的笃定,以及迎接更大风浪的勇气。
他深吸一口带着海洋气息的空气,目光坚定。东源村是他永远的后盾和起点,但绝不是终点。
喜欢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