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历元年的秋日,天高云淡,紫禁城笼罩在一片肃穆而喜庆的气氛中。
太庙钟鼓长鸣,庄严肃穆的立储大典正在举行。
十一岁的赵瑾,身着特制的太子冕服,小小年纪,身姿却已挺拔如松。
他继承了父母容貌的全部优点,眉目清朗,鼻梁高挺,唇色绯然。
更难得的是那份气度,经过林清霜数年如一日的精心教导和帝王身边的耳濡目染,已是举止有度,言谈得体,沉稳中透着天家威仪。
他立于丹陛之下,在礼官的唱喏声中,一步步走向御座之下的太子位,接受百官朝拜。
目光平静,姿态从容,那份储君风范,令不少老臣暗暗颔首。
“臣等叩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声中,端坐凤座的林清霜,隔着珠帘,望着儿子那尚且单薄却已初具规模的背影,心中涌起的是巨大的满足与更深的筹谋。
主线任务三,“儿女平安有出息”,太子的身份,已是“出息”的顶峰。
但这仅仅是开始,如何让赵瑾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中站稳脚跟,直至最终承接大统,才是真正的考验。
帝后身侧,还坐着一个小小的人儿。五岁的公主赵墨韵,穿着精致的粉色宫装,梳着双丫髻,玉雪可爱,一双酷似林清霜的杏眼正好奇地打量着宏大的场面。
她似乎有些怕生,小手紧紧攥着林清霜的衣角,但看到哥哥受封,小脸上也露出了与有荣焉的骄傲。
这小公主自幼聪颖,已开始跟着嬷嬷认字读书,性子却不像林清霜那般内敛,反而活泼伶俐,极得赵祯宠爱,是这深宫之中一抹最明亮的色彩。
这些年来,后宫倒也未曾冷清。苗昭仪、俞昭容以及其他几位低位嫔妃,也陆续为赵祯诞下子嗣。
或许是命运使然,或许是林清霜那不着痕迹的“精心照顾”下某种微妙的平衡,这些孩子竟无一皇子,皆是公主。
公主们个个玉雪可爱,在林清霜这位“宽厚慈爱”的嫡母照拂下,平安健康地成长着。
她们的存在,既彰显了皇帝的雨露均沾,又丝毫未能动摇赵瑾独一无二的储君地位。
新的妃嫔也按部就班地出现、晋位,如同花园里按时令绽放的花朵,点缀着后宫,却无人能分走帝后之间那历经岁月沉淀、愈发稳固的信任与情谊。
帝后感情和睦,夫妻生活顺遂,林清霜将“贤后”与“爱妻”的角色,扮演得无懈可击。
---------------------------------------
视线转向刚刚经历迁居之喜的盛府京城宅邸。
盛纮坐在书房里,看着窗外熟悉的京城景致,心中感慨万千。
六年外放磨勘,若非岳丈王老太师虽已致仕却余威尚存,在京中多方打点疏通,他恐怕还难在这天子脚下谋得一个从七品的京官职位——虽仍是微末,且是平调,但京官终究不同于地方,机会多多。
他如今在工部营缮清吏司做个主事,负责些城池修葺、宫室修缮的杂务,油水不算厚,但胜在清贵,能接触到的人脉也非地方可比。
王若弗对此颇为满意,自觉终于扬眉吐气,回了京城圈子里。
为了子女前程,盛纮咬牙请了京城颇有文名的庄学究来家坐馆,开设私塾,教导自家儿女读书。
盛长柏勤奋刻苦,盛长枫聪慧却跳脱,华兰已渐长大,知书达理,清兰饱读诗书,如兰活泼,明兰……哦,卫小娘所出的明兰,如今也已六岁,安静乖巧,不大起眼。
盛家私塾开了没多久,竟意外引来了一尊“大佛”——齐国公府的独子,小公爷齐衡,因其母平宁郡主看中庄学究的学问,也被送来附学。
齐国公府!那可是真正的顶级勋贵!盛纮得知消息时,简直喜出望外,连着好几日走路都带风。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盛家有机会攀上齐国公府的高枝!
意味着他的儿女能和齐小公爷一同读书,这份同窗之谊,将来可是了不得的人脉资源!
他立刻严令阖府上下,务必精心伺候,绝不可怠慢齐小公爷分毫。
又再三叮嘱长柏、长枫,要好生与齐衡相处,切磋学问,万不可失了礼数。
于是,盛家私塾里,便常见到这样一幕:齐衡锦衣玉带,容貌俊秀,气质矜贵,言谈举止皆是世家公子的风范。
他性子温和,并无骄纵之气,很快便与敦厚的长柏、活泼的长枫熟悉起来。
华兰、清兰、如兰偶尔也会在屏风后偷瞧几眼这位闻名京城的小公爷。
最小的明兰,则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捧着书本,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只在无人注意时,那双清澈的眼眸会悄悄抬起,掠过齐衡温润的侧脸,又迅速低下,留下无人知晓的涟漪。
盛府的门庭,因着齐衡的到来,似乎也镀上了一层若有若无的光彩。
盛纮仿佛已经看到了借此东风、官运亨通的美好未来。
他却不知,这机遇的背后,也悄然埋下了更多命运交错的引线。
京城这座巨大的名利场,盛家这只刚刚驶入的小舟,又将经历怎样的风浪?
---------------------------------------
喜欢综影视:女配逆袭记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综影视:女配逆袭记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