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寺案震动朝野,其迅速告破且凶徒尽数伏法,杨廷和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虽未大肆宣扬,但在官场高层与士林清流中已悄然传开,众人皆赞其不仅文才出众,更兼胆识与担当。然而,杨廷和并未沉溺于由此带来的声誉,他心中始终萦绕着另一件大事——对淑儿的承诺。
就在他翘首以盼之际,叔父杨小峰风尘仆仆地从河南赶回了京城。一见面,杨小峰便带来了确切消息:“廷和,宝华寺恶僧已除,当地官府依律查抄了贼窟。我依你之言,去了那处茅舍寻访淑儿姑娘母女。”
原来,就在官府查办宝华寺,悟石等人伏法的消息传开后,那茅舍中的妇人——王氏,便如同惊弓之鸟,日夜不安。她深知自己曾受和尚银钱,更为其报信,险些害了杨廷和性命,如今靠山已倒,只怕官府追究,杨进士报复。她惶惶不可终日,匆忙收拾了仅有的细软,拉着女儿淑儿便要连夜逃往他乡避祸。
“我们……我们快走!那杨相公如今做了大官,定然不会放过我们!”王氏脸色苍白,声音颤抖。
淑儿却显得异常镇定,她拉住母亲的手,目光清澈而坚定:“娘,不会的。杨相公不是那样的人。他既承诺过,便一定会守信。我们若走了,他将来寻不到人,岂不辜负了他一片诚心?”
正当母女二人争执不下之际,屋外传来了清脆的马蹄声与敲门声。王氏吓得魂飞魄散,以为官差前来拿人。淑儿深吸一口气,主动上前打开了房门。
门外站着的,正是面带微笑、一身商贾打扮的杨小峰,他身后只跟着两名随从,并无官差。
“这位可是淑儿姑娘?老夫杨小峰,乃杨廷和之叔父。”杨小峰和颜悦色地拱手道。
王氏见状,惊疑不定,躲在淑儿身后,不敢出声。淑儿却落落大方地还了一礼:“正是小女。杨叔父远来,请屋里坐。”
杨小峰进屋后,并未提及王氏报信之事,而是开门见山,转达了杨廷和的深切感激与思念之情,并郑重提出,奉侄儿之命,前来迎接她们母女前往杨廷和如今的任职地扬州团聚。
“杨相公……他,他真的不怪我们?”王氏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声音依旧带着颤抖。
杨小峰笑道:“大娘何出此言?若非淑儿姑娘深明大义,智勇双全,舍身相救,廷和早已命丧黄泉。此恩如同再造,廷和日夜感念,岂有相怪之理?他常言,若非身负朝廷职守,定当亲自前来迎娶。如今特命我先来接二位前往扬州安置,待他公务稍暇,便即刻完婚,绝不负淑儿姑娘当日之情。”
说着,杨小峰取出杨廷和托付的那方旧砚台,递给淑儿:“此乃廷和贴身之物,嘱我交予姑娘,以为信证。”
淑儿接过那方尚带着隐约墨香的砚台,紧紧捧在胸前,眼中泪光闪烁,却洋溢着幸福与安心的笑容。她看向母亲:“娘,你看,女儿说得不错吧?”
王氏至此,心中巨石方才落地,又是羞愧,又是感动,不由得抹着眼泪道:“是老婆子糊涂,是老婆子糊涂啊!差点害了贵人,也误了淑儿的终身……杨相公真是信人,真是君子啊!”
既然心结已解,母女二人便欣然应允。在杨小峰的安排下,他们变卖了那间已无牵挂的茅舍,购置了些许新衣,随后便坐上杨小峰准备的舒适马车,在一路悉心照料下,前往江南繁华之地——扬州。
此时,杨廷和已在扬州任上(注:历史上杨廷和早期宦迹多在京职,此为艺术加工)。得知叔父已接得淑儿母女前来,他心情激动难抑,早早便安排了住所,并亲至码头等候。
这一日,风和日丽,扬州码头上舟楫云集。当淑儿扶着母亲,踏着跳板走下船舷时,一眼便看到了人群中那个身着青色官袍、身形挺拔、目光殷切寻找的年轻官员。虽时隔不久,他却已褪尽了落难时的狼狈,眉宇间英气勃勃,气度沉凝,唯有那双看向她的眼睛,依旧充满了当夜的感激与深情。
“淑儿姑娘!”杨廷和快步上前,不顾官仪,深深一揖。
“杨相公……”淑儿脸颊绯红,敛衽还礼,声音轻柔,却饱含情意。
四目相对,万语千言,尽在不言之中。王氏在一旁看着,亦是老怀宽慰,暗自庆幸女儿果然慧眼识人。
杨廷和将淑儿母女接入早已备好的清雅小院,生活用度一应安排得极为周到体贴。他丝毫不因自己已是朝廷命官而淑儿出身寒微便有丝毫轻视,反而对她更加敬重爱慕。他常与淑儿谈论诗文,发现她虽未受正规教育,却天性聪慧,一点即透,对事理常有独到见解,更兼性情温婉贤淑,处事得体,心中爱意愈深。
不久,杨廷和便择定吉日,遵循古礼,三媒六聘,以迎娶正妻之礼,风风光光地将淑儿迎进了门。婚礼虽不追求极致奢华,却办得庄重而温馨,扬州官场同僚、地方名流多有前来道贺者。宴席之上,杨廷和坦然向宾客们讲述了淑儿如何于危难之中,不顾自身安危,两次设计救他性命的故事。众人闻之,无不动容,皆赞叹淑儿乃“巾帼侠女”,更称颂杨廷和富贵不忘恩情、一诺千金的高尚品德。这段始于患难、成于信守的奇缘,迅速在扬州传为佳话,成为一时美谈。
婚后,杨廷和与淑儿夫妻情深,相敬如宾。淑儿不仅是贤惠的妻子,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更是杨廷和难得的知音与内助。她以其质朴的智慧与敏锐的直觉,时常在杨廷和遇到官场烦扰或人际纠葛时,给予他贴心的安慰与富有见地的建议。她的存在,如同宁静的港湾,让杨廷和在波澜云诡的仕途之中,始终能保有一份温暖与踏实。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中国古代奇闻录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