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鄱阳湖,秋水共长天一色。浩渺的湖面上,水汽氤氲,枯黄的芦苇荡在微风中起伏,发出沙沙的低语,如同大地的叹息。吴城观鸟站那座简陋的木质了望塔上,李玄策凭栏而立,目光投向辽阔的天空。方清墨、李念墨和李天枢站在他身旁,神情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空气中弥漫着水草腐烂的气息和一丝深秋的凉意。
远方天际,出现了一条移动的、模糊的灰线。伴随着由远及近、充满韵律感的鸣叫,那灰线渐渐清晰——是一支规模庞大的北迁雁群!它们排成经典的“人”字形,如同遵循着古老而严密的军阵,正朝着温暖的南方奋力飞翔。头雁宽大的翅膀每一次有力地扇动,都牵引着整个雁阵的节奏,在澄澈的秋空中划出生命的轨迹。
“看那头雁,”李玄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打破了观鸟站的寂静,他的手指向雁阵最前端那个矫健的身影,“双翅振落露水,其频率…恰是每秒三点七九次。”他微微闭目,仿佛在倾听天地间无声的韵律,片刻后睁眼,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三为生,七为变,九为极…这频率,暗合《孙子兵法》‘风、火、林、山’四变之节拍!风掠如火,侵掠如火;徐行如林,其徐如林;不动如山,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雁群振翅,竟演兵家奥义!”
他话音刚落,仿佛是为了印证这天地间的兵法演绎——
“嘀嘀嘀——!!!”
刺耳、急促的警报声骤然从方清墨随身携带的加密卫星通讯器中炸响!屏幕瞬间亮起刺目的红光,显示着紧急连接的加沙边境某雷达站实时画面!
只见雷达屏幕上,原本相对平静的扫描区域,毫无征兆地爆发出密密麻麻、如同蜂群般的红色热源信号!这些信号低空、快速、分散,正从加沙地带方向,朝着边境线高速突进!雷达操作员急促的呼喊声通过通讯器传来:“紧急!紧急!侦测到大规模低慢小目标集群!疑似…疑似动力滑翔翼!数量…天啊,无法计数!预计十五分钟后接触!”
哈马斯的“阿克萨洪水”行动,以这种猝不及防的方式,揭开了它血腥的序幕!
李念墨脸色瞬间变得冷峻。她没有任何犹豫,立刻从背包中取出便携式高灵敏声波接收器和一台特制的AI分析终端。她将接收器的方向精准地对准了天空中那支正在飞越鄱阳湖上空的雁群,特别是为首的头雁。
雁群高亢而悠长的鸣叫声被清晰捕捉,转化为复杂的声波频谱图,输入AI终端。屏幕上数据流瀑布般倾泻,AI模型高速运转,对声波进行深度解析和模式匹配。
几秒钟后,AI终端发出“叮”的一声轻响。一个刺眼的红色弹窗在屏幕中央跳出,冰冷的白色字体触目惊心:
“阿克萨洪水行动,最终倒计时:24小时 00分 00秒”
精确到秒的倒计时,开始无情地跳动!
边境雷达站的警报声、雷达屏幕上蜂拥的红点、AI终端上血红的倒计时数字……观鸟站内瞬间被一种大战将临的窒息感笼罩。
“24小时…”方清墨喃喃道,手指下意识地抓紧了栏杆。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警报声中,一直安静观察着湖边芦苇丛的李天枢动了。他没有看雷达屏幕,也没有看倒计时,而是蹲下身,从湿软的湖岸边拔起几根坚韧、中空的干枯芦苇杆。
他小小的手动作飞快而精准,仿佛遵循着某种与生俱来的蓝图。他将芦苇杆相互穿插、咬合、连接,仅凭几根简单的芦苇和一点湿润的泥土粘合,就在众人面前迅速地搭建起一个结构精巧、比例精确的三维模型!那模型纵横交错,深入地底,房间密布,正是加沙地带复杂庞大的地下隧道网络缩影!
模型完成,李天枢轻轻将它放在观鸟站木质的地板上。
就在这时,更令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
几只原本在观鸟站角落木缝里忙碌搬运食物碎屑的黑色蚂蚁,似乎被这芦苇模型散发出的某种无形气息吸引,纷纷爬了过来。它们围绕着模型爬行了几圈,然后像是接收到了某种指令,迅速分散,爬向湖边。
不一会儿,这几只蚂蚁去而复返,每只都费力地衔着一片小小的、绿色的植物叶片(像是某种水生植物的嫩叶)。它们精准地将叶片放置在芦苇模型的几个关键节点上——一个位于模型中心偏北的位置,一个靠近东南角,还有一个位于一条主通道的尽头。叶片覆盖的地方,在真实的地道网络中,正是已知和疑似的重要弹药库与指挥节点位置!
蚂蚁们放下叶片后,又迅速消失在木缝中,仿佛完成了某种神圣的使命。
“它们…在标记位置?”李念墨看着那几片小小的绿叶,又看看弟弟李天枢平静无波的脸,心中震撼无以复加。
方清墨的目光则投向了雁群中几只体型稍小、似乎有些掉队的候鸟。她迅速从随身的精密仪器箱中取出几个微型装置。装置的核心是极其轻薄的生物相容性电极片,电极片的基板材质却非同寻常,呈现出一种奇异的、非自然的深蓝色金属光泽,表面还有细微的熔融痕迹——这正是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可控核聚变装置首次点火成功后,产生的特种合金废料,被方清墨回收改造而成。
她动作轻柔而迅捷,用特制的生物胶将电极片小心地固定在几只候鸟的背部羽毛下。电极片极其轻巧,几乎不影响鸟儿的飞行。
“去吧,把‘眼睛’带向远方。”方清墨低声说,轻轻一扬手。
几只背负着特殊装置的候鸟振翅而起,鸣叫着,奋力追赶前方的大部队,很快融入了南迁的雁阵之中。
雁阵在鄱阳湖上空调整方向,朝着西南方向继续它们的旅程。李玄策等人通过卫星追踪着那几只特殊候鸟的信号。
起初,信号轨迹与雁群预测的南迁路线吻合。然而,当雁群飞越地中海东部上空时,信号轨迹突然发生了明显的、违反自然规律的集体偏转!几只候鸟如同被无形的巨手拨动,齐刷刷地改变了航向,朝着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加速飞去——直指地中海某处海域,那里,一支北约国家组成的联合舰队正在执行巡航任务!
“鸟群转向!目标…北约舰队!”李念墨看着追踪屏幕,惊呼出声。
更令人心悸的是,通过候鸟背部的脑机接口电极传回的实时数据流显示,那并非鸟儿自身的意愿!数据流中夹杂着大量异常的信号指令,源头指向一个高度隐蔽的黑客网络。这些指令正在疯狂地试图劫持、改写舰队士兵头盔内置的战场信息交互芯片的底层协议!一旦成功,后果不堪设想!
“是俄系黑客的‘海燕’攻击模式!”李念墨迅速识别出数据特征,“他们在利用鸟群携带的电极作为中继跳板,试图远程劫持北约士兵的单兵系统!”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念墨的目光扫过实时传输的画面边缘,一只候鸟纤细的脚踝上,似乎套着一个极其微小的金属环。她立刻将画面局部放大到极致。
只见那金属环上,清晰地蚀刻着一行细小的字母和数字:“xbb-2023”——正是当前全球正在警惕的新一轮新冠病毒变异株代号!
这个被标记在头雁(或许也是整个雁群潜在携带者)脚踝上的代号,像一个无声的警告,暗示着这场由候鸟无意中卷入的科技暗战背后,还潜藏着更广泛、更无形的生物威胁。
李玄策的目光从追踪屏幕移开,落回脚下鄱阳湖湿地。浑浊的湖水拍打着岸边,李天枢用芦苇杆搭建的地道模型静静地立在那里,几片绿色的叶子标记着致命的节点。芦苇杆的断口处,在秋日的阳光下,隐约可见几丝细微的、灰黑色的金属光泽——那是被编织进芦苇纤维里的、来自某处恒大楼盘废弃工地的钢筋微粒,带着一个地产帝国崩塌后的尘埃。
天空,雁阵依旧执着南飞;地下,蚂蚁标记着战争的引信;海上,被劫持的候鸟正飞向钢铁舰队;网络空间,无形的黑客正在发动攻击。自然与科技,生灵与战争,预言与现实,在这片古老的湿地之上,被一支雁阵的振翅频率串联,编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危机四伏的巨网。
李玄策缓缓抬起头,望向雁群消失的西南天际,那里正酝酿着一场即将改变地区格局的风暴。他低沉的声音在观鸟站内回荡,既是对家人的警示,也仿佛是对这纷乱世界的诘问:
“风已起于青萍之末,火将燎于枯原之上。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雁阵的算法,算尽了兵法变阵,可曾算准,生灵涂炭的终点?”
《金兰厌胜劫》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金兰厌胜劫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