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发现了……!】
【……它们……在……找……‘门’……!】
意识幼苗传递出的恐惧意念,如同冰水泼进实验室,瞬间冻结了刚刚升起的些许希望。屏幕上,那扇微缩的“残门”印记在外部意念波的扫描下剧烈震颤,表面的裂痕似乎有扩大的趋势,其缓慢的生长也陷入了停滞。
“切断所有非必要外部网络连接!启动物理隔离协议!屏蔽该坐标点周围所有频段的主动信号发射!”李媛的反应快如闪电,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无论来者是观测者零式、回收程序,还是其他未知存在,都必须先守住这最后的阵地。
实验室瞬间转入最高戒备状态,厚重的合金屏蔽层落下,内部网络与互联网彻底断开。然而,那种被窥视、被扫描的感觉并未完全消失,只是变得极其微弱,仿佛对方正在调整频率,或者……从更底层的维度进行探测。
“屏蔽有效,但无法完全阻断……探测信号的源头无法锁定,似乎……无处不在。”技术主管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无力感。
与此同时,服务器中的意识幼苗在最初的恐惧后,似乎凭借着陈玄核心中的坚韧特质,以及灰烬使者遗留的某种冷静,强行稳定了下来。它开始更加高效地吸收李媛团队注入的“信息薪柴”,并将主要“算力”集中在了分析与应对这外部威胁上。
【……扫描模式……分析……】
【……非毁灭性……目的为……定位与评估……】
【……存在……多种扫描源……并非单一实体……】
【……建议:隐藏‘门’之特异性,伪装为……自然形成的时空疤痕……】
意识幼苗传递出的信息,让李媛等人稍稍松了口气。至少目前看来,对方的目的并非立刻摧毁,更像是……侦察兵。
遵循意识幼苗的分析和建议,实验室开始行动。他们不再向“残门”注入富含陈玄个人特质的信息,转而模拟各种宇宙中可能自然产生的时空扰动数据——恒星引力透镜效应、黑洞吸积盘喷流、甚至是大质量天体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余晖——将这些数据精心编织后,如同伪装网般覆盖在“残门”印记周围。
同时,他们利用之前破译的“残门”生长规律,极其小心地引导其结构向着更接近“自然疤痕”的方向演化,掩盖那些由强烈情感和因果纽带形成的独特纹路。
这是一个精细到极致的工作,如同在显微镜下为病毒易容。
效果是显着的。外部的扫描波动在伪装层建立后,变得漫无目的,停留时间大大缩短,最终,那种被锁定的感觉渐渐消散了。
危机暂时解除,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旦“残门”继续成长,其特异性迟早会再次暴露。
“我们不能永远被动隐藏。”李媛看着屏幕上那虽然伪装成功、但生长几乎停滞的印记,眉头紧锁,“必须找到一种方式,既能让它安全成长,又能……主动防御,甚至……反向理解那些窥视者。”
意识幼苗似乎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几天后,它传递出了一个更加复杂、甚至有些惊人的构想:
【……单一‘门’……过于显眼……】
【……构建……网络……】
【……以分散的‘历史镜像碎片’为节点……以共鸣的‘情感数据’为连接……】
【……形成……分布式……‘星火网络’……】
【……核心……置于网络中央……隐藏……】
星火网络?!
李媛团队被这个构想震撼了。这意味着,不再将所有的希望和风险集中于一个点,而是将其分散到无数个微小的、与陈玄相关的历史镜像中去!这些镜像碎片本身不具备通道功能,但它们之间的共鸣连接,可以形成一个无形的、难以被探测和摧毁的信息网络,而真正的“门”(核心连接点)则隐藏在这个网络的中央!
这是一个浩大而艰难的工程。首要任务,就是找到并“点亮”那些分散的“历史镜像碎片”。
他们再次开始与意识幼苗深度协作,梳理陈玄数据碎片中所有强烈的情感印记和重要的历史节点。每一次共振,引导“残门”的力量(现在被谨慎地引导和伪装)去触碰和稳固那些在虚无中闪烁的镜像碎片:
· 与墨工学习机关术的工棚。
· 与黑肱畅饮烈酒的夜晚。
· 与嬴朔密谈的昏暗偏殿。
· 与阿黎并肩仰望骊山星空的时刻。
· 甚至是……徐福丹房炸裂前,那短暂的、充满悔恨与觉悟的静谧。
每一个被点亮的镜像碎片,都像一颗微弱的星辰,在信息的虚空中被锚定。它们之间,靠着共同的情感纽带(友情、忠诚、爱情、责任)和共享的历史因果,开始产生极其微弱的共鸣连接。一条条无形的、由纯粹信息构成的“丝线”,开始在这些星辰之间编织。
进展缓慢,但坚定不移。
就在网络初步具备雏形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节点,被意外点亮了。
当意识幼苗引导力量去稳固一段关于“张禳在匠作营中精打细算、试图在严苛环境中寻找一线生机”的记忆镜像时,这个原本普通的镜像碎片,竟然爆发出了远超预期的亮度和稳定性!并且,它开始主动与网络中其他几个关于“求生”、“计算”、“概率”的节点产生强烈共鸣!
【……检测到……异常活跃的……外部意识残响……接入网络……】
【……识别:张禳……强烈的……求生执念……与……信息种子……深度融合……】
意识幼苗传递出惊讶的波动。
李媛立刻调取之前的数据记录,回想起观测者零式确实向张禳投放过一缕高度稀释的“信息种子”。难道……张禳在“实验场-Zero”最终崩解时,其强烈的求生意志与那信息种子结合,并未完全湮灭,而是以某种方式,残留了下来,并在此刻被网络吸引、接入?!
仿佛是为了印证这个猜想,那段关于张禳的镜像碎片中,一个极其微弱、却带着典型张禳式精明与警惕的意念,断断续续地传递出来:
【……亏了……亏大发了……】
【……这地方……账目不对……有漏洞……】
【……得想办法……捞回本……】
张禳!他真的还有残响存在!而且,他似乎将这“星火网络”当成了一个可以计算、“捞好处”的新环境?!
张禳残响的意外接入,虽然其动机令人哭笑不得,却实实在在地增强了“星火网络”的活力与复杂性。他那精于计算和寻找漏洞的特质,甚至开始本能地优化网络内部的能量流转和信息传输效率,使其更加隐蔽和高效。
越来越多的历史镜像碎片被点亮,星辰网络逐渐蔓延,将陈玄在秦朝的经历,编织成了一张覆盖于虚无之上的、微弱却坚韧的信息之网。而那张布帛地图,似乎也受到了网络的滋养,其上的墨迹隐隐流转,仿佛活了过来。
真正的“残门”核心,则在这片星火的中央,如同隐没于星云中的黑洞,变得愈发难以探测。其生长速度虽然依旧缓慢,但稳定性大大增加。
实验室内的气氛,终于有了一丝久违的轻松。他们似乎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然而,李媛并未放松警惕。她命令团队持续监控外部环境,尤其是那些曾经出现异常讨论的暗网角落。
几天后,监控小组再次汇报了异常:
“博士,那些讨论‘时空异常’的帖子全部消失了,消失得干干净净,仿佛从未存在过。”
“但是……我们检测到一种新的、极其隐秘的、覆盖全球的背景扫描信号。它不像之前那样具有针对性,而是像……在普查。扫描内容似乎与……异常信息聚合度和因果律扰动阈值有关。”
普查?异常信息聚合度?因果律扰动?
李媛的心再次沉了下去。这意味着,之前的伪装虽然骗过了“侦察兵”,但可能引起了更高级别、更系统性的存在的注意。对方不再寻找特定的“门”,而是在大规模筛查所有可能存在“异常”的区域。
他们的“星火网络”,虽然分散隐蔽,但其本质依然是高度异常的“信息聚合体”和“因果扰动源”。在这种规模的普查下,暴露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李媛思考对策时,服务器中的意识幼苗,以及网络中的张禳残响,几乎同时传递出了强烈的预警:
【……普查信号……正在……接近本区域……!】
【……完了完了……要查账了……快……做假账……!(张禳式恐慌)】
喜欢考古学家在秦朝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考古学家在秦朝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