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山被查引发的政治震荡余波未平,江辰却不得不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另一件可能关乎清河长远发展的大事上。这件事,起源于一次看似例行公事的档案整理工作。
为了彻底摸清家底、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江辰要求市财政局、审计局牵头,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的政府投资项目、土地出让、城投平台融资等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和档案数字化归档。这项工作繁琐枯燥,推进缓慢。
一天下午,市档案局一位即将退休的老馆长,带着几本纸张泛黄、装订粗糙的旧册子,敲开了江辰办公室的门。老馆长名叫李建国,在档案系统工作了一辈子,为人严谨甚至有些刻板。
“江书记,打扰您了。我们在整理上世纪七十年代‘大三线’建设时期的地质勘探资料时,发现了一些特别的东西,觉得……觉得应该向您汇报一下。”李馆长语气郑重,将几本册子放在江辰桌上。
江辰好奇地翻开。册子是手写体,配有粗糙的手绘地图和大量的数据记录,是当年省地质勘探大队在清河北部山区进行矿产资源普查的原始工作日志和报告汇编。在其中一份报告的结论部分,几行用红笔略显潦草标注的文字引起了江辰的注意:
“……于清河县北部黑云岭一带,初步探明存在稀有金属矿化带,主要矿物成分疑为钽、铌、锂等,伴生有稀土元素。因当时技术条件所限及战略考量,勘探深度不足,资源储量及品位待进一步详查。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建议列为远期战略储备调查区。”
钽、铌、锂、稀土!这些名词让江辰心头一震。这些都是当今世界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军工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尤其是锂和稀土,更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维生素”,价值巨大。
“李馆长,这些资料……可靠吗?为什么当时没有后续了?”江辰强压住内心的激动问道。
“应该可靠。这是当时勘探队的原始记录。之所以没有后续,我推测有几个原因,”李馆长推了推老花镜,“一是七八十年代,我们的工业体系对这些资源的需求没那么迫切;二是黑云岭那边山高林密,交通极其不便,勘探成本太高;三是后来工作重心转移,这些‘沉睡’的资料就被遗忘在档案堆里了。要不是这次彻底整理,恐怕还要继续埋没下去。”
江辰立刻意识到这份陈旧报告可能蕴含的巨大价值。他高度赞扬了李馆长的职业敏感性和责任心,并要求对此事严格保密。随后,他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秘密联系了省地质矿产研究院的两位资深退休老专家,请他们以个人学术研究的名义,对这份原始资料进行初步评估。
几天后,专家的反馈回来了,语气兴奋中带着谨慎:“江书记,从现有资料看,黑云岭地区存在大型稀有金属矿藏的可能性非常高!尤其是锂和稀土,如果储量可观,将是国家级的战略资源!但必须进行现代化的深度勘探才能确定具体储量、品位和开采经济性。此事事关重大,建议立即上报省国土资源厅乃至国家自然资源部!”
专家的结论让江辰既兴奋又感到巨大的压力。这可能是清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消息一旦公开,必然引来无数贪婪的目光和激烈的争夺。如何处置这份“天降横财”,成为摆在江辰面前的一道极其复杂的考题。
他首先想到的是上报。这是最稳妥、最符合程序的做法。但上报之后,勘探和开发的主导权很可能将上交国家或省里,清河地方能获得多少利益?能否借此实现产业升级?都是未知数。而且,上报过程漫长,不确定性大。
另一种选择,是争取由清河市主导,联合有实力的央企或国内顶尖矿业公司进行勘探开发,最大限度保留地方利益和话语权。但这需要极强的运作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一旦勘探结果不理想或引发重大环保、社会问题,责任将是巨大的。
就在江辰秘密权衡之际,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不知通过什么渠道,黑云岭可能蕴藏丰富矿藏的消息,像一阵风似的在极小范围内泄露了出去。最先嗅到气味的是那些背景深厚的矿业公司和投机资本。
几天之内,江辰就接到了好几个“探询”电话。有自称是某大型央企资源部门负责人的,表示对合作开发“很有兴趣”;有背景神秘的投资公司老板,暗示可以“提供全方位支持”;甚至还有一位退下来的老领导,语重心长地“提醒”他要“慎重决策”,“考虑多方面因素”。这些电话看似客气,实则施压的意味明显。
更让江辰警惕的是,市国安部门报告,近期发现有境外背景的“地质勘探咨询公司”人员,以旅游、科研等名义,在黑云岭周边区域异常活跃。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份从故纸堆里挖出的宝藏,还未见其形,已闻其声。它考验的,不仅是江辰的发展眼光,更是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是福是祸,关键在于下一步棋怎么走。他深知,必须尽快形成一个清晰、稳妥、且能最大限度保障国家和地方利益的方案,否则,清河很可能被卷入一场自己无法控制的资源争夺漩涡之中。
喜欢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