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的深刻反思,为新一轮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改进方向。随着新年临近,按照既定工作节奏,省发改委牵头的新一年度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编制工作,进入了关键阶段。这份计划草案,需提交明年初的省人代会审议批准,是指导全省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编制过程,远非简单的数据测算和目标堆砌,而是一次对发展思路的集中梳理、对工作重点的明确排序,更是一场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权衡。
计划草案的编制,依据是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战略框架的阶段性要求、以及对上一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但如何将宏观战略转化为年度具体目标,如何确定各项指标的预期值,如何安排重大项目的建设时序,如何分配有限的财政性资金,每一个决策都需慎之又慎。指标定高了,可能不切实际,挫伤积极性;定低了,则缺乏引导力,错失发展机遇。项目安排过多,可能超出财力承受能力,导致“半拉子”工程;过于保守,又可能延缓战略框架的落实。
江辰主持召开了计划草案编制的启动会。他开宗明义:“计划编制不是文字游戏,而是对今年工作怎么干、重点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的郑重承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既要积极进取,体现责任担当,也要尊重规律,留有余地。核心是要把握好‘度’,做好权衡。”
启动会后,委内各业务处室根据职责分工,开始研究提出本领域年度计划的初步建议。很快,不同意见和矛盾开始显现。
投资处基于战略框架项目库和各地申报情况,提出了一个规模可观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草案,强调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但财经处从财力可能和债务风险角度出发,认为草案规模偏大,超出了财政承受能力,必须压缩。高技术处和环资处则呼吁,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投入权重,甚至建议设定相关投资的硬性增长目标。地区处则从区域协调出发,要求计划中更多体现对欠发达地区的倾斜支持。
这些诉求,从各自角度看都有道理,但集中到一份计划草案中,就产生了冲突。有限的资源无法同时满足所有需求,必须有所取舍,确定优先序。
更复杂的权衡体现在预期目标的设定上。统计局基于模型测算和趋势分析,提出了Gdp增速、就业、物价等主要指标的初步建议区间。但这一建议拿到主任办公会上讨论时,引发了热烈讨论。
有副主任认为,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设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增速目标,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也有利于争取国家更多政策资源。另有副主任则担忧,过于强调增速,可能引导各地重回粗放增长的老路,与高质量发展导向相悖,建议适当降低增速预期,为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留出更大空间,更注重就业、收入、环境等体现发展质量的指标。
还有的议题涉及具体领域: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如何设定,既能满足发展需要,又体现绿色转型决心?财政收入增长预期如何确定,既能反映经济恢复势头,又充分考虑减税降费影响?民生支出占比要不要设定硬性指标?
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权衡,江辰没有急于拍板。他让综合处将各方意见汇总整理,并组织了几次专题讨论会,让持不同观点的同志充分阐述理由。他要求大家跳出部门视角,更多从全省发展全局和长远大势来思考问题。
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江辰逐渐形成了计划草案编制的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盲目追求过高速度。二是坚持战略引领,计划安排要紧紧围绕战略框架的年度重点任务,确保框架部署落地见效。三是坚持统筹平衡,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特别是要兼顾好稳增长、防风险、控物价、惠民生的多重目标。四是坚持实事求是,各项指标要符合实际,有支撑、可衡量,避免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也防止消极保守的低目标。
根据这些原则,江辰指导编制团队对计划草案进行了多轮修改完善。投资规模进行了适度压缩,更加聚焦战略性和补短板项目;预期目标体现了“稳”的前提和“进”的导向,增加了研发投入、能耗强度、居民收入等质量指标的权重;资金安排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倾斜。
草案初稿形成后,江辰又亲自带队,赴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市调研,听取基层对计划目标的看法和建议,进一步验证草案的可行性。调研中,既有对加快发展、加大投入的期盼,也有对防范风险、注重实效的提醒,这些鲜活的一手信息,为草案的最终定稿提供了重要参考。
年度计划草案的编制过程,是一次典型的政策权衡过程。它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却充满了不同发展理念、不同利益诉求、不同风险偏好的碰撞与调和。江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冷静的舵手,在多方意见的激流中,努力把稳方向,寻求最大公约数,确保年度计划既能积极引导发展,又能切实可行,真正成为指导新一年工作的行动指南。这份即将提交省人代会的计划草案,凝聚着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反思,也承载着对新的一年的审慎期望。
喜欢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