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谋远虑”的战略思考,为清江省的长远发展勾勒了方向,但宏伟蓝图必须通过具体的“四梁八柱”来支撑和实现。江辰深知,作为省发改委主任,他的关键职责之一,就是将战略构想转化为可操作、可落地、可见效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立柱架梁”。履新数月,在初步理顺内部运行、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审定等“首考”后,他将工作重心转向了更具开创性和挑战性的领域:谋划和推动一批对清江省未来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标志性工程”。
“立柱架梁”的第一战,聚焦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骨干工程。
在综合分析全省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现状与未来需求后,江辰敏锐地意识到,清江省在跨区域、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制约了要素流动和区域协同。他指示相关处室,跳出零敲碎打的项目思维,从提升全省综合承载能力和战略保障能力的高度,研究提出一批具有牵引性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经过深入研究和多方论证,一个名为 “清江流域综合交通枢纽与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的构想逐渐成熟。该工程的核心是:以省会清江市为核心,整合提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建设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并大力发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打通物流瓶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清江省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枢纽地位。
然而,这一构想规模宏大、投资巨大、涉及部门众多,推进难度可想而知。在委内初步讨论时,就出现了不同声音。有同志担心:“江主任,这个工程牵扯面太广,协调难度极大,尤其是铁路、航空等领域,需要和国家部委、央企协调,我们省级层面推动力有限,会不会最后变成‘空中楼阁’?”
江辰没有回避困难,但他更看重项目的战略价值:“正因为难,才更能体现我们的担当。这件事做成了,对清江长远发展的带动作用是全局性的。难度大,我们就更要讲究策略,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他决定,将此工程作为他任内重点推动的“一号工程”来谋划。
他亲自挂帅,成立项目谋划专班,采取“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策略:
对内深化方案:要求交通处、基础产业处进一步细化项目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对上积极争取:他亲自带队,多次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等部委和企业汇报沟通,争取将该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盘子,获得政策和支持。
横向紧密协同:主动与省交通运输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以及相关地市加强对接,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解决项目前期遇到的规划衔接、用地保障、环境评价等问题。
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获得了国家部委的初步认可,省内共识也逐渐凝聚。虽然离正式立项开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战略构想已经树立,前期工作已经启动,为后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柱架梁”的第二战场,在于打造引领产业升级的创新平台。
江辰认识到,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要有高能级的创新载体作为支撑。他重点关注清江省在高性能计算、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相对优势,推动谋划 “清江省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和 “清江新能源汽车材料省级实验室” 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与基础设施项目不同,创新平台的谋划更注重技术前瞻性和产学研协同。江辰指示高技术处,不仅要关注硬件投入,更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他亲自与省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听取意见,凝聚合力,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平台建设思路。
这些平台的谋划,着眼于清江未来十年的产业竞争力,虽然短期内难以看到直接经济效益,但其“策源地”和“加速器”的作用,对于提升全省创新能级至关重要。
“立柱架梁”的第三个层面,是完善关键领域的制度性保障。
江辰认为,“梁柱”不仅是有形的工程,也包括无形的制度。他着力推动几项关键制度的完善和突破:
一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前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的基础上,他推动研究建立覆盖土地、能耗、排污权、数据等更多要素的市场化交易平台和规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是优化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针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前期慢、中期拖、后期超”等问题,他推动建立从谋划储备、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明确各阶段责任主体和时限要求,提升项目管理效能。
三是健全重大风险防控体系。针对政府投资、地方债务、能源安全等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他要求相关处室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这些制度性“梁柱”的构建,看似不如大项目引人注目,但其对于优化营商环境、保障长远健康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推动“立柱架梁”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博弈。每一个重大项目的谋划,都涉及复杂的利益调整和技术论证;每一项关键制度的出台,都需要克服路径依赖和思想障碍。江辰作为总牵头人,需要不断地协调、说服、决策,有时甚至需要顶住压力,坚持原则。
在一次关于综合交通枢纽选址的协调会上,两个地市的领导都希望项目落地在本市,争论激烈。江辰耐心听取双方意见后,依据规划布局、辐射范围、土地条件等客观因素,综合权衡,提出了相对优化的选址建议,并耐心解释理由,最终引导大家从全省大局出发,达成了共识。这个过程,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主要决策者的平衡能力和战略定力。
随着一项项重大工程和关键制度的谋划与推进,清江省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开始初具雏形。江辰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但方向也更加清晰。
喜欢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