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喝完茶,跟随张道长来到屋外的平地,“道长,我对道家文化很感兴趣,听说老子曾经在终南山上传授过道德经,您能跟我说说道家的修行方式吗?”
张至顺道长轻捋长须,眼中泛起温和的光:施主问到了根本。道祖在楼观台讲《道德经》,开篇便说道可道,非常道。这修行之道,正在炁体源流四字之中。
他拾起一根枯枝,在沙地上画了一个圆:炁是天地未分时的混沌,是万物生长的根基。它无形无相,却无处不在——如同这空气中的湿气,你看不见,却能感受到。
林彦若有所思:所以修行第一步,就是要感知到这?
感知只是开始。道长摇头,更要明其,知其,观其。他指向院中那口古井,人体如同这口井,先天之炁就是井底的泉眼。世人总向外求,却不知宝藏就在自己身上。
那该如何开发这口井?林彦追问。
筑基为先。道长起身演示了一个简单的站桩姿势,调身、调息、调心,如同清理井中的淤泥。待任督二脉通畅,便是小周天运转,这时井水才开始流动。
他收起姿势,继续道:接下来炼精化炁,将五谷之精转化为先天之炁,如同将雨水汇入井中。再到炼炁化神,以炁养神,如同用清泉浇灌心田。
林彦想起自己的修炼,不禁问道:若是有人天资过人,能直接汲取天地精华呢?
道长微微一笑:那就像是在井边开凿沟渠引水。看似便捷,但若不知珍惜,反而会让井水枯竭。修行之道,贵在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道长最后说道:炼神还虚之境,便是打破井壁,让井水与江河湖海融为一体。这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本就是这天地的一部分。
暮色渐沉,山风拂过院中菜畦。
林彦望着张至顺道长离去的背影,心里翻江倒海。刚才那番关于“炁体源流”的论述,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从未深思过的一扇门。
“原来如此……”
他内视着自己丹田内精纯的真元,那是通过《乾坤造化诀》汲取天地灵气,历经筑基九层苦修而来。这套体系清晰明确——引气入体,凝液成丹,化婴炼神,每一步都有对应的神通手段:御剑飞行、呼风唤雨、阵法符箓……如同攀登一道清晰可见的天梯。
可道长的路,走的却是另一个方向。
他们不向外索取天地灵气,而是向内挖掘自身这座“宝库”。将五谷饮食之精,通过站桩、静坐、导引这些看似朴素的方法,转化为先天之炁。没有惊天动地的神通,追求的却是“经络通畅,百病不生”,是心性与天地自然的契合。
“一个像不断充电的精密设备,一个像本身具足、只需阳光雨露就能生长的种子……” 林彦在心里默默比较。
自己的修真之路,无疑是强大的。《乾坤造化诀》直指长生,手段繁多,力可通神。但过于依赖外界的“灵气”这种资源,要是没有老祖留下的资源,在这个“绝灵世界”无异于坐吃山空。而且,一路走来,他更多是在“力”的层面提升,对于“心”的打磨,除了之前人道进阶的顿悟,似乎并未形成系统的方法。
反观这“炁体源流”,它更像是在一个资源枯竭的“末法时代”,修行者被逼到绝境后,转向内心开发出的另一种智慧。它不追求显赫的神通,没有严格的境界划分,更像是一种哲学修心体系,一种锤炼“道心”的无上法门。
“这不正像是从‘人道’修行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吗?” 林彦恍然大悟。
它专注于“人”本身的潜力挖掘,强调与自身、与自然的和谐。这对他的“人道”修行,简直是绝佳的补充!
“若能将这“炁体源流”的理念借鉴过来,注重内求,锤炼心性,让自己的道心如同古井深泉,沉静而源远流长,那么将来面对更强大的力量乃至天道的拷问时,根基才会更加稳固。
神通是“用”,道心是“体”。只重“用”而不固“体”,终是空中楼阁。
想通此节,林彦只觉得识海中那尊代表“人道”的虚影,似乎更加凝实了一分,一种圆融通达的意味在心间流淌。
他看向山脉深处,目光变得深邃。这次终南之行,收获远超预期。不仅遇到了这位隐修的真修,更找到了一条弥补自身修行短板的可行之路。
“看来,要在这条孤独的修真路上走得更远,博采众长,内外兼修,才是正道。”他低声自语,心中已有了新的规划。
暮色渐浓,山风带着凉意穿过茅屋。
林彦起身,对着正在收拾茶具的张至顺道长郑重地拱了拱手:“道长,今日一席话,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晚辈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长这里,是否有关于‘炁体源流’的典籍可以借阅?哪怕只是让我誊抄一份也好。”
张道长闻言,擦拭茶盏的手微微一顿。他转过身,昏黄的油灯映照下,脸上带着些许遗憾,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
“福生无量天尊。”他轻叹一声,“施主有此向道之心,实在难得。只是……”他摇了摇头,“不瞒你说,这‘炁体源流’的道理,大多还在贫道心里揣摩,尚未真正落于文字。偶尔有些心得笔记,也多是零零散散,不成体系。”
他看着林彦,目光清澈而坦诚:“着书立说,是件天大的事。贫道自觉修行浅薄,见识有限,若是仓促动笔,只怕误人子弟,也愧对祖师爷。总得等到自己真正把这路走通了,走明白了,才敢把这份心得公之于众。”
说到这里,他语气转而温和,带着一种期许:“若真有那么一天,贫道将这些感悟整理成书,想办法印了出来。只要施主你还记得今日之约,还愿意来这终南山中,贫道必定亲手奉上,绝无虚言。”
他的话语平实,却透着修行人特有的严谨与承诺的分量。
林彦听罢,心中虽有些许失望,但更多的却是对这位苦修道人的敬佩。他再次躬身:“既然如此,晚辈便静候道长的佳音。他日若有机缘,定当再来拜访,聆听道长教诲。”
两人在茅屋前作别,山月已上中天。
喜欢我的修炼人生:从得到空间开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我的修炼人生:从得到空间开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