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尖还贴在沙盘边缘,温度没有散去。陈默的手指收拢,把那股微弱的热意握进掌心。他转过身,走向主控台,脚步平稳。屏幕上的地球模型还在缓缓旋转,轨道基站的光点一盏接一盏亮起,像被点燃的星火。
林小满已经打开隔壁实验室的终端,防护服材料参数正在加载。李维靠在椅背上,手指在键盘上方悬停,通讯协议的底层代码框刚弹出,还没输入第一行。
“开始。”陈默说。
三个字落下,空气像是被压紧了一瞬。离线系统启动,量子协作网络同步接入。没有多余的声音,也没有确认的回应。他们都知道,从这一刻起,任何数据都不能外泄,任何进展都只能在这里存在。
陈默抽出钢笔,在控制面板上轻划。一道细不可见的符文阵列浮现,随即沉入金属表面。这是他提前设下的研发协议,由星轨接管运算调度。能量读数立刻跳动,生物电负荷曲线陡然上升。他从口袋里摸出一片含糖片剂,放入口中,没嚼,就让它慢慢化开。
反物质引擎的设计图在主屏展开。磁场约束环、能量导流槽、魔法符文嵌入位——每一处都需要精确到纳米级的匹配。科技侧负责结构建模,魔法侧负责能量引导,两者必须在同一频率下运行,差一丝都会导致崩解。
第一次模拟测试开始。
反应舱启动,粒子流注入。符文阵列亮起,试图牵引高能束。但不到两秒,能量逸散警报响起。护盾生成延迟0.8秒,超出安全阈值三倍以上。
“频率错位。”陈默盯着数据流,“磁场震荡和符文脉冲不同步。”
他调出百次演算记录,星轨快速重播。问题出在第三级谐振节点,科技系统的电磁反馈比魔法响应快了0.14秒。这点差距在常规设备中可以忽略,但在高能环境下,足以让整个系统失控。
“调整参数。”他说。
钢笔在空中划动,新的符文实时生成。磁场强度、频率梯度、相位偏移——每一项都在动态修正。屏幕上的曲线开始收敛,但依然不稳定。
林小满抬起头,“我来试试。”
她摘下眼镜,放在桌角。伸手按在控制台的能量反馈端口上。血脉能量顺着接口流入系统,形成一个临时稳定回路。她的呼吸变得均匀,指尖微微发烫。
第二次测试开始。
粒子流再次注入。符文阵列亮起,这一次,光芒持续更久。磁场与魔法脉冲逐渐趋同,误差缩小到0.03秒。护盾生成时间降到0.25秒,接近可用标准。
“再降一点。”陈默盯着最后一段波形。
林小满咬住下唇,加大输出。她的额角渗出汗珠,但手没有抖。能量读数攀升,系统稳定性提升。第三次测试,护盾响应时间终于压到0.15秒。
“成了。”李维看着结果。
陈默松开握笔的手,又吃了一片糖。他知道这还不是终点。0.15秒只是实验室数据,真正飞进深空时,环境干扰会更强。但他也清楚,这条路走通了。
他转向林小满,“防护服那边呢?”
“材料层序重构完成。”她重新戴上眼镜,调出分子结构图,“从深空信号里解析出的部分结构,可以用来增强纳米织物的稳定性。”
屏幕上显示新的纤维排列方式。十二层复合结构,每一层都嵌入微型符文矩阵。外部环境变化时,内部能量场会自动调节,维持恒温恒压。
“测试温差范围?”陈默问。
“零下两百度到一千五百度。”她说,“目前样品在真空舱里运行正常。”
陈默点头。这种适应性足够覆盖大部分星际环境。接下来是辐射防护和未知能量场应对。
“加入生物感应模块。”他说,“让防护服能识别穿戴者的状态,自动强化关键区域。”
林小满记下参数,开始修改算法。她的手指在键盘上移动得很快,眼睛盯着波形图的变化。眼镜滑到鼻梁中间,她也没去推。
李维那边已经开始搭建通讯终端。外壳用的是特种合金,内嵌反侦测符文。他把“熵钥引擎”的核心逻辑移植进来,再结合魔法熵码,形成新的加密协议。
“静默穿透模式已设定。”他说,“不需要发射信号,就能接收深空信息流。”
陈默走过去看了一眼代码结构。这种模式规避了主动暴露的风险,适合在敌对区域使用。
“能不能加一层误导功能?”他问,“一旦被扫描,自动释放虚假数据包,混淆对方判断。”
“可以。”李维敲下几行指令,“用伪失败行为模拟低文明状态,就像我们之前对付加密系统那样。”
陈默回到主控台。引擎、防护服、通讯设备——三项核心装备都进入了可运行阶段。但这还不够。他们需要的是完整的探索单元,不是单独的零件。
“整合测试。”他说。
林小满暂停防护服算法,调出虚拟舱体模型。李维将通讯终端接入模拟环境。陈默启动星轨,加载全系统协同演算。
反物质引擎点火,能量流向飞船各模块。防护服接收到环境数据,自动激活温控与辐射屏蔽。通讯终端捕捉到一段模拟深空信号,成功解密并回传干扰码。
一切正常。
但就在最后一步,引擎与护盾联动时,系统卡顿了0.07秒。虽然不影响整体运行,但陈默看出了问题。
“信息传递路径太长。”他说,“魔法侧和科技侧的数据交换要经过三级中转,延迟积累起来了。”
李维立即拆解通讯架构。他提出建立直连通道,用符文阵列作为物理层接口,绕过传统数据总线。
“类似神经突触。”林小满补充,“让两边直接对话,不用翻译。”
方案确定后,三人分头修改。陈默重新设计符文布局,林小满调整能量分配逻辑,李维重构底层协议。时间一点点过去,终端屏幕上的进度条缓慢推进。
陈默又吃了两片糖。他的视线有些模糊,但脑子还在高速运转。星轨仍在运行,每一次调用都带走一部分体力。他知道不能停,一旦中断,重启的成本更高。
防护服样品完成了最终校准。它能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还能根据穿戴者的生命体征调节防御等级。林小满把它放进测试舱,准备做最后一次耐久实验。
通讯终端也进入终调阶段。李维闭着眼,虹膜颜色交替闪烁。他在 mentally 调试最后一段代码,确保静默模式不会被反向追踪。
引擎的集成测试再次开始。
这一次,护盾响应时间稳定在0.12秒。能量传导效率提升17%。系统没有出现延迟或崩溃。
“可以了。”李维睁开眼。
陈默靠在椅背上,手里的钢笔轻轻放下。笔身还有余温,像是刚从火焰里抽出来。
林小满摘下太阳穴的传感器,揉了揉眉心。她的键盘上,最后一行参数定格在绿色状态栏里。
李维没有合上终端。后台进程仍在运行,新协议的验证程序自动循环。
陈默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他按下按钮,启动原型机自检流程。屏幕上的三项装备图标依次亮起,全部显示“就绪”。
就在这时,引擎测试舱的读数突然跳动了一下。不是故障,也不是超载。而是一次微弱的共振,频率恰好与三天前接收到的深空脉冲一致。
陈默的手停在控制面板上方。
喜欢学神霸业:科技魔途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学神霸业:科技魔途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