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匆匆赶回家,只见周一方正陪着胡正平跟李氏在天井里说话,灶房上空的烟囱已经开始冒烟,周清正在里面张罗午饭。
“阿婆,你们来了!”周漾刚打开门,看到人就兴奋的吼了一嗓子。
“来了,来了,我都说了不用去喊,我们下午才回去呢,饭点你们就回来了,这孩子愣是不听。”李氏笑眯眯的站了起来。
“地里很忙吧?等会儿吃了饭我们跟你们一起下地去。”
“忙啥啊,没啥好忙的,就拔拔草而已。”胡氏笑眯眯的回她。
“娘,你们咋来了?可是有信了?”
周漾打了盆水出来,听到她的话,眼睛瞬间亮了,耳朵都竖了起来,生怕漏听了。
“对。”李氏点点头,“有信了,你先洗手,咱们一会儿细说。”
周漾洗了手就候在一旁,想听听看她给周一方说了个啥样的媳妇,结果,胡氏不让听。
推了推她,“你去看看你姐张罗了什么菜。”
“哎呀,等会儿去,你们要说什么?给我也听听。”周漾死皮赖脸的扒着李氏,“阿婆,你给我大哥说了个啥样的媳妇啊?”
“你这丫头。”李氏揪了揪她脸上的肉,“你先去帮你姐,晚点跟你说。”
“好吧。”周漾垂头丧气的走进了灶房。
一边烧火一边往外面看,可惜胡氏他们声音太小,她听不清。
“阿姐,你准备做什么菜?”
周清在切肉,“蒸了糙米饭,加了一点小麦面馃在上面,底下蒸了洋芋,一会儿弄个老奶洋芋。”
“弄点腊腌菜,炒个腊腌菜炒肉,再弄个藠头鲊炒鸡蛋,七月半祭祖的过油肉不是没吃完嘛,切一碗,炸好的肥肠还有一些,我拿来煮洋芋了,一会儿切点小茴香苗就行,你看看还缺啥不?”
五个菜,大多都是荤的,周漾点头,“差不多了,我们割了新鲜的灰灰菜,拿来凉拌一个吧,凉粉还有吗?有的话再拌一碗。”
“有,本来是说要给阿爷他们送去的,阿婆他们来了,得让他们尝尝,老屋就不送了,下次做了再送。”
菜数就这样定了下来,凉粉他们每次做都会多做一些,放点余量出来,一来是做人情拿来当搭头,一个是家里吃,还是左邻右舍那些。
姐妹俩动作麻利,很快便做好了一桌子饭菜,“阿娘,上哪吃啊?”
“摆天井里吧,灶房又黑又挤的。”胡氏正在跟李氏说话,母女俩乐呵呵的,头都要贴一起去了。
听到周漾喊她,也只是回了一句,随后对周一方道:“你把桌子搬出来,摆饭了。”
桌子摆好,兄妹几人七手八脚的把菜端出来,一家人很快便上桌了。
看着这一桌丰盛的饭菜,李氏笑眯眯的看向周漾姐妹俩,“稷儿这手艺好,你不着急啊,等阿婆先把你大哥这边解决了,再给你好好相看一个好夫家。”
她这话,闹了周清一个大红脸,“阿婆,我不嫁人。”
这话又引得几个大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李氏对着周一方道:“这样,明天你送完货了,跟你娘上来一趟,到时候阿婆带你去看看,看上了咱们就早点定下了,看不上也没事儿,阿婆再给你张罗。”
周一方到底是年纪大了些,只是嗯了一声,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不过,那双通红的耳朵却将他出卖了个彻底。
“那孩子是个好的,是家里老大,这家里家外的一把手,就是孩子多,家里穷啊,她娘是个病痨,这药断断续续的吃,干不了什么活,他爹但是挺能干,但一个肩膀哪里能撑得起来这七八张嘴啊,姑娘人也大大方方的,多少人都喜欢得紧,就是都怕被她家里拖累了。”
“都说啊,这讨了她,相当于讨了一家子,不过你们也别害怕,她爹那人要脸,骨头硬得很,吸姑娘血的事儿他干不出来。”
胡氏点点头,“只要人好就行,人勤快点,来了以后大家和和气气的,就怕找了个搅屎棍,到时候搅得家宅不宁的。”
“所以我才觉得她跟大郎比较合适,就等你们去看看人了,那天你带话来,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了,然后还特意走近了几天,人确实不错的。”
周漾一边吃饭一边听,“阿婆,长得咋样?好看不?我未来嫂子叫啥名?”
李氏想了想,“人瘦点,有鼻子有眼睛的,还不错,等胖一点了就好看了,小名叫一朵,今年十六,以前还跟你玩过啊。”
周漾:“……”
有鼻子有眼睛的,这是啥形容?大家不都是这样的么?
不过一朵?
她挠了挠头,玩是玩过,但不是她啊,有点印象也不多了,很模糊。
吃了饭,大家也没在家闲着,听说他们种了秋洋芋,李氏想着去看看,胡正平则是想到了周漾买的那些番薯藤。
正好有时间,一家人从一边看着去,来到小儿坟,胡正平看着那绿油油的番薯藤,眼里满是诧异。
“还真让你种出来了?”他看向周漾。
“种出来了,舅舅,要不要尝尝?”周漾点头。
“尝尝?”胡正平一脸懵,“咋尝?这就可以挖了?”
“那不能。”周漾摇头,“番薯还不能挖,不过番薯尖可以吃了,我们掐点回去炒着吃。”
周春成也看向她,“可以掐?不会影响它结果他?”
“现在可以了,不影响结番薯,”周漾掐了两把出来,大家又一路往洋芋地去。
洋芋长挺好,就是草有点大,上午周漾他们就是在这块地拔草,拔了一半,拔过的半天洋芋苗黑黝黝的,出芽率挺好。
没拔的半天只见草不见洋芋。
风一吹,草还翻起了浪来,周春成脸有点红,把地种成这样,他挠挠头,解释道:“前两天忙着酿酒,地里的草放了一街(五天),一街就长这么大了。”
胡正平点头表示理解,“前面刚下过雨,这草就是见风长,一天一个样的,庄稼可争不过它们,好了,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大家又逛着回去,“阿婆,你们若是要种洋芋其实也来得及,今年头一次,其实可以试试看的,少种一点试试,可以的话以后小春就可以种洋芋了。”
李氏点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上次你说的时候就开始给洋芋催芽了,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个番薯。”
“等熟了我肯定第一个给你们送去,大家都尝尝,阿婆你们若是要种的话,明年过来拿秧子就成,不用担心这个。”
红薯秧二三月就得开始育,她打算多培育一点,到时候还能小赚一笔。
回到家,胡氏装了一些薯片,老南瓜也给了一个,李氏看到大南瓜,摸了又摸,“我们那几棵就没种出来,也不知道咋回事儿,结了几个还没大呢,就不见了。”
这南瓜苗还是从她们那拿来的,听到她们家的没结果,胡氏一脸诧异,“会不会是被人偷了?我们的一开始也有人偷。”
“结了几个大的,人家给我们一窝端了,得亏被她四婶给看到了,老太太他们杀上门去,才给要回来的,还赔了几文钱。”
李氏闻言,破口大骂,“这些不要脸的,自己不种,就喜欢盯着别人的地,你也知道,你大哥要去卖豆腐,你嫂子忙家里,就我跟你爹,哪看得过来啊,这一个不注意的,就剩一堆藤子了。”
“我们的结得挺多,是她们两姐妹去种的,我都没操啥心,两人捣鼓了好久,又是丢粪又是浇水的,有空就要去看一眼,长得还挺好,这样,我再拿一个,反正也没多重,你们拿回去吃吃看,甜得很,这个籽就可以留着做种了。”
胡氏看了眼背篓,感觉还能装一个,索性又挑了一个出来。
“也不用特意种地里,田边地边的,边边角角都行,不过还是要丢点粪,粪不够也不行。”
胡氏尽量挑着她知道的说,装完了南瓜,又去拿了一些干菌子,还有笋子。
这竹笋也是周漾他们去掰的,摘山楂的时候顺带着掰了几背篓回来。
吃不完就焯水然后晒干了,正好每样给她们带一点。
眼看着两个背篓被塞得满满当当的,李氏赶紧喊停,“够了够了,别拿了,都装不下了,这回去都是上坡路,背不动。”
“让春成送你们,把你们送到大窝子村,好不容易来一趟,让你们歇一晚吧,家里又丢不开。”
前面自家日子过得拮据,都是娘家一直贴补,那几年他们没少帮衬自家,所以这会儿自己日子好了一些,有能力了,胡氏就想着回馈一点,尽尽孝。
“明天你们送完货了就过来,到时候咱们一起去看看,翻了年大郎可就十九了,早点定下了好。”
周春成跟胡正平背着背篓,两人走在前面,李氏跟胡云喜走在后面,边走边说话。
胡云喜点头,“我知道了,明早让他们换换,二毛他们去勐底镇,我跟大郎去青山镇送,送完就上家里来,估摸着还能赶上吃饭。”
有几个月没见了,胡云喜也是想李氏得紧,就一直送,夫妻俩将他们送到大窝子村,这才依依不舍的返回家。
只不过一想到周一方的媳妇马上就要有着落了,两人又激动得不行。
当天下午也没下地了,把第二天的要做的东西准备好,拉着周一方洗了个头,洗了个澡,就连衣服也拿出来放床头,明天换上就能出发。
这一晚,胡氏跟周一方都没睡着,两人早早起来烧火做凉粉,货准备好,吃了点早饭,勐底镇是周贤武跟二毛去送。
二毛送了一段时间了,基本流程都熟,所以也不用担心,二毛只需要跟着就行。
周一方换了身新衣裳,穿上布鞋,跟胡氏把货抬到大窝子村,酒楼的马车早已经等在这里了。
两人只需要跟着跑一趟就成,把货交接完,拿了钱两人又在镇上买了点肉,这才往打岩水去。
知道他们要来,所以李氏没出门,就在家等着。
“咋又买这么多东西?”看到他们大包小包的带了一堆,李氏板着脸,不太高兴。
“家里有肉吃的,现在有黍宝教的那个豆腐乳在,进项还不错,你大哥隔三差五的就会去割一点回来。”
“你们做点买卖也不容易,可不能这么大手大脚的,要节制点,再说了,你这是回自己家,你见过谁回家还这么大包小包的?”
胡氏就笑笑,“没多少钱,我大嫂他们呢?”
“跟你爹一起下地了,不是要种洋芋嘛,就想着趁地里还有水分,抓紧种了得了,所以把几个小子也喊去了,你大哥去送豆腐了,家里就我一个人。”
李氏拍拍袖子,“走吧,咱们出去转转,今天那丫头去地里收玉米了,离这里不远。”
她们这边气候要凉一点,所以玉米也熟的晚。
三人一边说一边走,李氏就开始指给他们看,哪块地种了什么,哪块地收了没有。
很快便到了一朵家的地,李氏放慢了脚步,下巴抬了抬,方向正好是那块玉米地。
“喏,那个就是一朵。”
胡氏跟周一方的目光一同落在了玉米地里的那个女孩身上。
女孩今年十六,比周清还要小一岁,可她看起来更瘦,身体单薄。
她踮着脚在掰玉米,一手一个动作麻利得很,玉米掰下来就往身后丢,一个不落的扔进了背篓里。
背篓满了就背出来,再换一个,汗水打湿了她的头发,她也只是擦了一把接着干。
一旁的杨父见了,眉心皱着,“一朵,歇会儿吧,歇口气再掰。”
“爹,我不累,你累了就歇会儿。”小姑娘声音响响亮亮的,脸上还带着笑。
掰满了两背篓,她把扁担拿了出来,把绳子绑上就开始往家送。
背篓挺大,玉米很重,扁担被压得一闪一闪的,但她脚步还挺快,片刻就爬到了大路上,看到李氏还笑着打了招呼。
“二叔婆,你们这是上哪去啊?”
“上地里看看去,一朵掰玉米啊?小姑娘家家的,少挑一点,担心压坏了身体。”李氏笑着回她。
杨一朵换了个肩膀,“玉米已经干了,不重的,趁现在天气好,得抓紧收回去了,不然来一仗雨,就都要发霉了。”
喜欢荒年穿农家,我带全村杀出穷鬼榜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荒年穿农家,我带全村杀出穷鬼榜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