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去屋后的园子里挖了黄姜,切了三分之一的肥肉下来,又切了一点瘦肉,跟黄姜一起剁碎了捏成圆子,上锅蒸。
胡氏则是拿了水腌菜出来炒面糊菜,这次买了肉,就把瘦肉煮了切成片,炒在里面,味道比前面没肉的更香了。
吃了饭,周春成拿上火把去了田里,不放心他的鱼,得去看一眼才能睡着。
接下来的日子,周漾跟周舟就每天上山去挖麦冬,捡菌子,周春成每天早上去看一次稻谷,晚上睡觉前再去看一次。
一连半个月下来,没看到死鱼,这才放心了下来。
刘桂香家的鱼钱,也是在这个时候送过去的,拿到钱那天,周春成就想送过去了,他这个人,欠着别人钱心里不安,有了就想赶紧还了。
但胡氏拦着没让,早上才去拿的鱼,当时还说没钱,就只给了一百尾的,这会儿突然去结账,人家问起来你咋说?
愣是拖了半个多月,这才去把他们家的六百文给给了。
一晃就到了六月下旬,地里的玉米可以吃了,周漾盯了好久了,看到玉米须蔫了,就拉着周清去园子里砍玉米。
地里的不敢砍,你砍了旁边的,别人见了,也会跟着砍。
所以胡氏每年都会在园子里种上几排,给大家解馋。
“阿娘知道了得要骂你,这玉米青的时候谁家舍得拿来吃啊。”
“这干了也是吃,青的也是吃,反正都是吃,尝尝呗。”周漾笑嘻嘻的说着。
最后就掰了三根,主要是周清拉着不让了。
一根收了浆的,就拿来烧着吃,她扒了一些火炭出来,慢慢烘着,烤得四面金黄,空气中都是玉米的清香。
剩下两根比较嫩的就拿来水煮,熟了以后,每根砍成四段,大家一起分着吃。
“没想到这青玉米还挺好吃,比老了以后的玉米糁可好吃多了。”
周春成吃得一脸满足。
“能不好吃吗?”胡氏瞥了他一眼,“就这几根,干了以后咱们可以吃两三天了。”
胡氏说完,突然感慨道:“咱们在家好歹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也不知道你大哥咋样了,都出去一个多月了,也没啥音信传回来。”
周春成瞬间觉得玉米不香了,幽幽叹了口气,“这跟着商队跑,也没个落脚地,没那么快回来。”
周春成看向胡氏,“云娘,咱们前面晒的那批麦冬,是不是可以送去药铺了?”
最开始那批麦冬,晒出来有四斤,胡氏对它可上心了,晒多少天,闷多少天,记得一清二楚的,大多时候这些都是她在做,不放心别人,怕记岔了。
周漾他们后来也在挖,每天在山里转悠,麦冬没挖多少,但菌子却捡了不少。
去镇上卖过两次,卖不上什么价,后来索性不去了,就晒干了留着自家冬天吃。
“今天闷最后一天,明天就可以送去药铺了。”胡氏啃着玉米,边边角角一颗都不放过。
“这麦冬,还真少,才挖了多少啊,就没了,不然靠这个,咱们家今年就能把债还清了。”
虽然这个赚钱的营生又没了,但胡氏现在手头还有一两银子,心里也没那么慌了,“我想着,等这批麦冬卖了回来,再把债还了一些,咱们也好松快一点。”
“成,你做主就行。”周春成笑呵呵的说着。
胡氏一看他这样,就翻了个白眼,对着周漾说,“你爹啊,现在眼里就只有他的那个鱼了,说啥都是成,你看着办。”
周春成对他那个鱼,是真上心,他一天两次的跑田边,既怕田里水少,也怕田里水多,又怕有人去摸他的鱼。
那段时间焦虑得嘴上长了个大泡,他跑的勤了,一来二去的自然也就被村里人发现了。
都拿他打趣,“春成啊,你这见天的往田里跑,这田里是有啥宝贝啊?”
“嘿嘿,是有宝贝,这不都是宝贝吗?”周春成笑呵呵的指着那一片稻谷。
往田里跑这段时间,他整个人又晒黑了一些,笑起来就更憨了。
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是稻谷,也就没在意,直到有个眼尖的。
“咦?春成,你这田里咋还有鱼啊?”
“哪里哪里?我瞅瞅?”
“那!还有那!那边还有一条!”
“我去!真有啊!个头不小啊,来来来,哥几个一起摸了回去做个下酒菜!”
说着就卷起袖子要下田摸鱼,可把周春成吓傻了。
“各位,各位!摸不得,摸不得啊,这是我放的鱼,我放的!”
生怕别人听不到,他吼得可大声了。
“啥?你放的?”
众人这下可就稀奇了,全围了过来。
“春成,田里养鱼你是咋想的?”
“对啊,这不是把稻谷给糟蹋了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压根没人听他解释。
“你们说,他到底咋想的?田里养鱼?他是真敢想啊!”
“咋想的?傻呗!你听过田里可以养鱼吗?”
大家纷纷摇头。
过后都在议论这个事情,村里不少老人知道了,都摇摇头,说周家这批稻谷拐了。
周老爷子知道后,连夜跑到村头,将周春成骂得狗血淋头的,不过听了周春成的解释后,他没说成,也没说不成,沉默着走了。
村里人议论纷纷,背后少不了说他傻的话,不过好处也有,知道是他放的鱼,也就没人打他鱼的主意了。
只不过再后来大家路过他的田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看一眼。
看看鱼还在不在,看看稻谷拐没拐,这眼见着一天天过去了,不仅鱼没死,稻谷还越长越好了。
这下开始嘀咕,莫不是真能行?
好吧扯远了,胡氏想早点卖了麦冬好拿钱去还人,可惜,天公不作美,第二天没去成镇上,因为当天夜里就下起了雨。
天飘着蒙蒙细雨,温度骤降,周漾把她的厚衣服都给翻出来了,下雨也干不了活,一家子就围在火塘边上烤火,聊天。
看着外面雾蒙蒙的,胡氏想起了她的鸡崽子。
那个抱窝的母鸡已经孵出小鸡了。
十二个蛋,出了十个,个个活力满满,胡氏开心极了,每天都要数两遍。
早上一遍,晚上关的时候再数一遍,几天下来,鸡仔已经很硬实了。
“这个天,鸡圈里又漏水,鸡崽子只怕是要冷得打哆嗦了。”胡氏满脸愁容。
“抓到柴棚里呗,柴棚里干。”周春成在烧玉米,周漾嘴馋,起来见下雨,披着蓑衣到园子里掰了两根回来。
“我去抓,稷儿,你跟我一道去,帮我把母鸡抓起来,不然不好抓鸡仔。”
他们家这母鸡,凶得很,远远的看到人就开始炸毛了。
人一靠近,立马蹦起来刀人,当然,也是因为它太凶了护崽,所以胡氏特意选了它孵蛋。
抓鸡废了一番功夫,母鸡刀人,小鸡到处跑,抓完回来,胡氏身上都湿了大半。
“阿娘!”
胡氏一进门,周漾就拿着布巾给她擦水,热情得不像话。
“干啥?又有啥坏主意了?”胡氏瞥了她一眼,淡淡道。
到底是自己的崽,一翘屁股就知道要放什么屁。
“嘿嘿!你看这下雨闲着也是闲着,要不,咱们做玉米粑粑吃吧?”
“啥玩意儿?”胡氏眼睛都瞪大了一些。
“想吃玉米粑粑,现在玉米还嫩,还能做,再老点就吃不了了。”周漾小声说道。
玉米粑粑,她馋了好久了。
胡氏:“你不是刚砍了两根烧着吃吗?”
“烧的是烧的,这玉米粑粑是玉米粑粑,不一样嘛。”
周春成就在一旁笑呵呵的,“想吃就吃呗,这玉米种了本来就是拿来吃的。”
胡氏看起来不愿意,但她却连屋都没进,转身披上蓑衣就去砍玉米了,嘴里嘀咕着,“都说儿女都是讨债鬼,我真是上辈子欠了你们了。”
胡氏砍了八根玉米,回来一家人就围着火塘把粒扒下来,家里有个小石磨,就在柴棚里,多磨两遍就细了。
不是糯玉米,怕不够黏,胡氏还往里加了一些糯米饭跟面粉,加了一点糖,最后放入一小坨老面在火塘边慢慢发酵。
发好后直接用玉米壳包上,大火上蒸,外面雨蒙蒙,灶房里热气腾腾,空气中都是玉米的香甜。
周漾手里还拿了一小节烤玉米,周春成烤得很黄,还带着一点焦,吃起来就更香甜了。
“你吃那么多,一会儿还吃得下粑粑?”胡氏往火塘里添了两根柴,想着把火炭掏出来一些,这样火更旺,结果一扒拉,里面滚出来了一个洋芋。
胡氏:“……”
周漾看向周春成,眼里写满了救我。
周春成默了默,他也不知道周漾什么时候往里埋的洋芋。
可嘴里却在说:“这大下雨天的,肚子也不知道咋回事儿,空落落的,就想着烧个洋芋吃吃。”
胡氏什么都没说,又往灶里添了几根柴,添了几个洋芋,很快热乎乎的,香甜软乎的玉米粑粑就出锅了。
胡氏捡了几个出来,“三郎,给你春花婶家送几个去。”
做的少,加上下雨,距离又远,老屋也就没送去。
周舟刚到灶房门口,就看到周贤云端着一个盆站在大门外,“贤云,你咋来了?”
周贤云没披蓑衣,就戴了一顶竹叶帽,肩膀上已经被淋湿了。
“我奶做了豆浆,让我给你们送点过来尝尝,还热乎着呢!”
听到他的声音,胡氏也出来了,“哎呀,你这孩子,咋的没披蓑衣啊?这都淋湿了,快进屋快进屋,赶紧的烤烤,可别着凉了。”
胡氏拿了一个布巾给他,“赶紧擦擦,我们做了点玉米粑粑,刚说让三郎送去呢,你就过来了。”
“来,吃火烧玉米,你大爹干啥都一般,就这火里刨食的活做得好。”
周贤云也没客气,接过了玉米就开始吃,顺道跟着唠了会天。
玉米吃完,他便也就起身回去了,胡氏把玉米粑粑给他,让他带着回去,还把家里的蓑衣也给他披上了,衣服好不容易才烘干的,可不能再淋湿了。
周贤云走了,周家也开始吃饭了,就玉米粑粑,烧洋芋跟豆浆一起搭着吃。
“你叔婆这豆浆点的好,可真甜,估摸着是加糖了。”
豆浆还在冒着热气,原汁原味的豆香,还带着淡淡的甜味。
“阿娘做的玉米粑粑也甜啊!”周漾吃得很满足。
“嗯,”周春成点点头,“这个粑粑扎实得很,一个能顶半日饥。”
“就你们父女俩嘴甜,一早就馋这个了吧?赶紧吃吧。”胡氏笑着剜了她一眼。
玉米粑粑很甜,加了糯米粉后就更糯了,前面吃了烧洋芋跟烧玉米,周漾吃了两个玉米粑粑就饱了。
最后喝了一碗豆浆,撑得她打了个嗝。
吃饱喝足,胡氏开始打草鞋,周春成冒着雨去砍了几根竹子回来,破了编粪箕。
他挑粪的粪箕坏了,得编一个新的,趁这会儿有空,就抓紧了编。
周清在做鞋子,周漾跟周舟没事儿干,坐了会儿回屋睡觉去了。
小雨淅淅沥沥下了三天,这雨下的透,这会儿玉米正在收浆,有了这雨,玉米也会比往年更饱满些。
雨晴后晒了两天,周漾跟周舟拿着麦冬进了镇上。
保和堂一如既往的人来人往,周漾带着周舟熟门熟路的往里走。
“大爹!我来送药了。”周漾对着正在抓药的李荣升说道。
“哎,来了?你们到里面等我,等我把手头上的抓完了我就来。”李荣升看了两人一眼,又指了指后院。
片刻后,他一边擦水一边走了进来,笑着说道:“这么久没来,我还以为你们赚够了钱不来了呢。”
“哪能够啊,这段时间忙着地里的活,而且这麦冬晒干不是也需要时间嘛。”
周漾把背篓拿到前面来,“大爹,你给看看成色咋样?”
看到周漾手里的麦冬,李荣升正色以对,“个头挺大啊,”
他抓了几根,放在手里仔细瞧着,在鼻尖闻了闻,“晒得日头挺足,寻常那些人送来的,要么就是个头小,要么就是偷工减料晒得不够天数,有的须须根都处理得不清秀,你这样干净的倒是不常有。”
“这些都是麦冬?”他指着背篓里的布袋子问道。
“对,这次就是专门过来送麦冬的,家里还有一些,不过也不多了,山里溜达了个遍,没寻到了。”
周漾索性就把麦冬都提了出来。
“成,我给你过秤,有空你就去转一转,找到了就晒着,有时间再给我送来就成。”
周舟跟在后面,好半天了,一直欲言又止的,李荣升看向他,“三郎可是有话要问?”
周舟挠了挠头,“嘿嘿,那个李掌柜,我想问问,这麦冬若是种的话,行不行得通啊?”
许是周春成的言传身教,周舟紧张的时候也学了他挠头的动作。
“哦?”李荣升眼里带了几分惊讶,随后转为笑意,“你想种麦冬啊?”
周舟连连点头,看着李荣升的眼睛,有点不太好意思,耳朵慢慢红了起来。
“有这个想法是好的,他们那些大药商,就有自己的药田,这麦冬啊,也是可以种的,只不过咱们这边没人会,我也就是知道一点点,还是从书里看到的,你等等啊,我一会儿把书给你,你拿回去研究研究。”
“哎!成!”知道可以种,周舟眼睛都亮了,连带着声音都清脆了起来。
“这里一共是五斤半,我给你算两百一十文一斤,你觉得咋样?”
两百一十文?
周漾两眼亮晶晶的,比原来说好的还要多十文呢。
“成!大爹你说多少就多少,我们信你,你自是不会让侄女侄儿吃亏的。”
周漾话说得漂亮,引得李荣升都跟着笑了起来。
“一共是,一千一百五十五文。”李荣升拿着算盘,噼里啪啦一顿打,随后把钱递了过来,“老规矩,给你一个银锭子。”
“你们等等啊,我去拿书。”李荣升给了钱,回屋里拿了两本书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盆栽。
“上次你不是给我送了菜跟蜂蜜嘛,回去你大娘说了我好几次,正好这次她娘家那边大老远的给她送了几盆新鲜的玩意儿,看着挺喜人的,她说一直没啥好东西给你们,正好,这盆栽分你一个,养屋里看着好看。”
周漾已经傻眼了。
我擦!
这哪是什么观赏花啊,这是番茄啊!
她最爱的番茄啊!番茄炒蛋,她愿称之为国宴!
见她愣住了,李荣升还以为她不喜欢,“看我,我就说送这些玩意儿不实用吧?不喜欢也没事儿,我让她给你弄两个花样,她对这些拿手。”
说着,就要把盆子放一旁,周漾一把拿了过来,“喜欢!我可太喜欢了,谢谢大爹啊,你回头替我谢谢大娘,我可喜欢了。”
番茄树不大,上面结着三串番茄,每串七八个,番茄个头也不大,跟圣女果差不多。
有一个是红的,其他的微微变黄,最上面那串则是绿色的,番茄树尖上还有小黄花在开。
“你,喜欢就好。”她态度变得太快,李荣升有点摸不着头脑,随后将书递给周舟。
“我就找到了这个,上面写着药效,还画了图,这边说的是它的一些生长习性之类的,你拿回去研究研究,若是真种出来了,到时候记得卖给我啊。”
“自然,大爹放心吧!”周舟也麻利的跟着改了口,如获至宝般接过了书。
从保和堂出来,周漾紧紧抱着她的番茄,周舟则是小心的呵护着他的书。
虽然他也不识字,但并不妨碍他的喜悦,只要搞懂这本书,到时候就能把麦冬种出来了。
周漾则是满脑子番茄番茄,番茄炒鸡蛋,凉拌番茄,火烧番茄,番茄鸡蛋汤等等。
兄妹俩各有所得,各乐各的,手里有了钱,但也不敢乱花,毕竟胡氏说了,钱得先紧着还债。
不过,周漾还是去买了两根大骨头花了四文钱,猪血没了,又买了一斤五花肉,花了二十五文钱。
猪下水还在,周漾咬咬牙,花了十文钱拿下了,周舟皱着脸,“这玩意儿,味道大,还不好处理,做出来也不好吃,十文钱还不如买半斤瘦肉呢。”(22章说过,猪血跟下水那些属于屠宰副产品,一般是不进入市场交易的,所以便宜,查了明清时期的资料,当时是这样的。)
“等做出来你就知道了!”周漾是下水的忠实爱好者,怎么做都喜欢得紧。
路过卖胭脂水粉的小摊子,周漾花了五文钱,给周清买了一朵头花,又花了十文钱,给胡氏买了一根桃花簪子。
“你的呢?”周舟问她。
周漾摆了摆手,“我不喜欢这些,”说着,指了指背篓里的下水,“这个就是我的,嘿嘿!”
来到镇门口,牛车上的人已经齐了,就差他们兄妹俩了,人多,路陷的地方就走路,干的地方再坐上去。
一路走走停停的,到家时,太阳也快要下山了。
“回来了?”胡氏正好回来,娘母几个就在门口遇上了。
“阿娘,快进屋!我给你看看我买了啥好东西!”周漾龇着一口大牙,屁颠屁颠跑向胡氏。
“你多大了你,还跟个小孩似的,毛毛躁躁的,小姑娘家家的,得稳重一点,你看看你姐,再看看你,都是从我肚子里出来的,你说咋就这么不一样呐?”
胡氏嘴上说着,可眼里却都是笑意,见她头发上有树叶,还帮着拿了下来。
“多大了?十四呗!阿娘快走快走。”周漾推着她。
进了灶房,周漾又开始喊周清了,“姐,姐!你快来!我给你带了东西了。”
“就来。”
周清在关鸡,关之前还得数一下小鸡崽在不在齐,他们家现在一共有十五只鸡了,不对,是十四只,那天下雨,鸡崽子被打湿了,第二天就死了一只,可把胡氏心疼坏了。
鸡崽子太小,山里鹞子(鹞鹰)多,一不小心就被叼走了,所以白天经常能听到大家吓唬鹞子的声音。
关好鸡,她洗了把手才进屋,“买了啥?”
“当当当!”一朵红色的山茶花头花,颜色艳丽,随着她的动作,花蕊还在摆动,看起来栩栩如生的。
“姐,给你的。”
周清擦了擦手,“好漂亮啊,这多少钱啊?”
穷人家的孩子,看到一样东西,先是惊喜,随后便是询问价格。
“不贵,五文钱,阿娘,我给你也买了一根簪子,只不过是木的,现在先买根木的,过年咱们努努力,买根银的,明年再努努力,给你们都买金的!”
小姑娘大手一挥,豪气得很。
胡氏拿着簪子,心满意足,眼里噙着泪花,“木的就挺好,娘挺喜欢的。”
“都给我们买了,你自己的呢?”
——
收入: + 1155文(麦冬)
支出: -654文(鱼苗+骨头+下水+簪子,头花)
喜欢荒年穿农家,我带全村杀出穷鬼榜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荒年穿农家,我带全村杀出穷鬼榜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