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书薛祥直接走了,完全不搭理董巍。
这让董巍一时间搞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但对三大部司的事情,他还是有些不情愿。
火器司,钢铁冶炼司,工船司,都算是工部的大司,也有不少的实权。
以后他可是要当工部尚书大人的人。
现在胡百川都被罢官革职了,又岂能再交给他?
“必须要回来!”
“否则以后的工部只会更加没地位!”
边上新任的工部右侍郎霍昌连忙点头。
“此言有理!”
“胡百川既然已经不再是工部官员,甚至没了官职,自然不合适再把持三大部司!”
有霍昌这位右侍郎的支持,董巍胆子也更大了些。
先前薛祥的提醒琢磨这个时候也被他抛之脑后。
“你我二人一起求见陛下!”
“请求陛下把三大部司重新划回工部!”
霍昌点头。
“好!”
与此同时,刚出朝堂的其他大臣也在议论着朝堂上的事情。
对明宇商行的处置,不少人乐见其成。
这么一个顶级大商行,罚没五十万两,全当是为朝廷做贡献了。
连三大国公府都没有意见。
认了!
这个处置也挺正常。
陛下就是这种人!
唯独胡百川的处置,让一些人隐约觉得不是太对劲。
革职,但没有查办!
当街杀人的事情,就这么平息了……未免太简单了些。
尤其是,虽然革职了,但三大部司陛下却根本没有提及。
“陛下这是何意?”有大臣暗自揣摩圣意。
“还能是何意?”
“他的官职也就是区区正五品的工部郎中而已,而且还不属于工部,要不要有何用?”
“这不过是陛下对满朝文武大臣的一个交代而已。”
“实际上,他应该什么损失都没有!”
“三大部司,也依旧由他掌控!”
一位想的很透彻的官员低声解释道。
此言一出,其他人也终于回过神来。
“原来如此!”
“陛下竟然这么看重他!”
但紧接着,大家更不懂了。
“为何陛下如此看重他?”
“一个以前的翰林院庶吉士,读书人而已,根本不懂那些事务才是。”
“陛下为何把三大部司都交给他?”
茫然,不解,好奇。
就连徐达朱棣等人都不清楚。
御书房,胡百川被朱元璋招了过来。
“罢你的官,可有什么怨言?”
胡百川咧嘴一笑。
“不敢!”
“臣心服口服,甘愿领罪!”
“你明白就好!”朱元璋轻哼一声。
“当街杀人,还带着那么多护卫,真把大明律抛之脑后了?”
“按照朕的脾气,换成其他人,早就被拉出去斩了!”
“是是是,臣感谢陛下不杀之恩!”
“为了报答陛下,臣今天特意给陛下带了两坛好酒孝敬您!”
胡百川一副嬉笑模样。
不仅溜须拍马,更是还主动送上两坛高度蒸馏酒。
上次老朱在他的超级府邸喝过,很是满意的。
现在正好送点过来。
朱元璋见胡百川如此,也有点无奈。
他看出来了。
这家伙是真对当官没什么兴致。
对罢官那是一点意见没有。
如此他也就放心了。
“算你小子识相!”
“以后低调点,别那么猖狂肆无忌惮了,成不?”
胡百川摊摊手。
“臣也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啊!”
“你……”
朱元璋被胡百川一句话给憋的不轻。
“再给朕惹事,朕让你好看!”
胡百川赶紧改变策略。
“陛下,上次历史讲到哪了?”
“今天要不要听一听大明王朝最屈辱的一段历史?”
“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的事情?”
“这家伙,在后世被称为‘大明战神’的!”
朱元璋一听讲历史,心中就是一沉。
尤其是听到大明王朝最屈辱的一段……
“其他人都出去!”
很快,御书房内便只剩下胡百川和老朱二人。
胡百川没有隐瞒,把朱祁镇这位大明战神的事情都道了出来。
说他是战神,其实就是一种讽刺,而非赞誉。
朱祁镇即位前,大明王朝先后经过永乐,洪熙,宣德三位皇帝,在他们的治理下,大明王朝昌盛,国富民强。
洪熙暂且不提,永乐大帝和宣德皇帝朱瞻基都是从战场上厮杀起来的,战功赫赫。
只可惜宣德皇帝死的太早,让年幼的朱祁镇即位。
从小娇生惯养之下,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军队战力大降。
搞什么御驾亲征,因为缺少军事经验和一意孤行,导致明军惨败。
土木堡一战,大明王朝数十万大军尽数被灭。
包括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数十名朝廷重臣战死。
他自己也被俘虏。
堂堂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成了瓦剌的俘虏。
对大明王朝而言,绝对是最大的耻辱。
经此一役,朝廷实力大减。
后世人就用大明战神来讽刺他的无能和失败。
当听到这些内容后,朱元璋气得直拍桌子。
“这个畜生!!!!”
“他怎么能如此!”
“朕怎么会有这种不长脑子的子孙后裔!!!”
朱元璋接连怒骂,实在是气得不轻。
堂堂一国皇帝,若是他……即便是战死也不当俘虏!
更不要说还有脸回京城,最后还把皇位又抢了回去。
甚至还杀了抵御瓦刺的大功臣的大明国士于谦!
一时间,朱元璋心情又变差了无数。
很不爽!
好在除了这位大明战神外,后面的几位皇帝都还算是勉强可以。
一直到明神宗朱翊钧时,朱元璋又是眉头紧皱。
不上朝的皇帝!
在位数十年,据说有二十多年不上朝。
很多朝廷大臣都不认识这位皇帝陛下。
“不上朝,那朝政怎么办?”
“这些不孝子孙就是这么治理国家的?”
胡百川见状,赶忙给老朱把内阁制的事情道了出来。
“内阁?”朱元璋皱眉。
先后经历了杨宪胡惟庸这些事件后,他废除了宰相制,中书省被撤销。
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是朱元璋和朱标亲历其为。
二人也确实称得上贤明。
在工作态度上还是不错的,任劳任怨。
但后面的永乐大帝朱棣就不行了。
为了偷懒,他把权力下放。
将一些资深官员聚集在一起,为他出谋划策,处理朝政。
只要管理好这些内阁大臣,就基本上可以管理好国家。
如此一来,他也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胡百川娓娓道来,把内阁制的好处都道了出来。
朱元璋听的更是眉头紧皱。
只觉得不靠谱。
他的疑心病太重。
喜欢重生大明:岳丈朱元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生大明:岳丈朱元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