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影城门前人潮涌动,寒冬挡不住观众的热情,排队观影的队伍蜿蜒了数百米。
2009年1月2日,李扬一行人抵达上海。
这座未来的“票房第一城”以连绵的冬雨迎接他们的到来。
从车窗望出去,浦东陆家嘴的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南京路上行人匆匆,一派繁华景象。
“上海观众对特效大片偏好性强,而且观影习惯好。”
李扬望着街景忽然说道。
“如果拿下上海,就拿下了全国票房的制高点。”
坐在前排的聂华军转过头来。
“昨天元旦的数据刚出来,当日票房7200万,我们六天累计票房已经3.96亿了。”
王紫逸吹了个口哨:“这么说,今天破4亿板上钉钉了?”
“全国平均排片占比61.4%,平均上座率65.5%。”
聂华军继续汇报。
“上海这边的排片率更是达到惊人的67%,院线经理说,连早上九点的场次都能满场。”
上海作为全国票房重镇,其市场表现对一部电影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李扬深知,要真正征服中国电影市场,突破上海也是重中之重。
当天下午,团队兵分两路。
吴晋和王紫逸前往上海影城参加观众见面会,而李扬则独自赶往上海电视台,参加一档名为《娱乐星天地》的访谈节目。
化妆间里,节目编导特意前来打招呼。
“李导,今天的话题可能会比较尖锐,我们主持人一向以犀利着称,您多担待。”
李扬微微一笑:“《战狼》连真枪实弹都不怕,还怕几个问题吗?”
节目开始后,主持人果然单刀直入。
“李导,最近网络上有些声音,说《战狼》的成功不过是乘了爱国的东风,靠煽动民族情绪赚钱,您怎么看?”
李扬从容应对。
“如果爱国是一种原罪,那我甘之如饴。
但我想说的是,《战狼》的成功,首先是电影本身的成功。
扎实的剧本、专业的制作、真诚的表演。
观众不是傻子,如果电影不好看,再红再专也没用。”
主持人接着抛出更尖锐的问题。
“还有人说您用吴晋的血汗浇灌野心,战狼的成功全靠吴晋多年积累,您只是摘桃人?”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李扬不怒反笑。
“我想请问,如果没有我这个导演,吴晋的血汗该往哪里洒?
如果没有整个团队的支持,个人的力量又能有多大?
《战狼》是团队力量的结晶,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
这时,台下观战的王紫逸忍不住拿过话筒。
“我听网上有些人说,李扬不配演军人,我就奇了怪了,人家特种部队训练两个月,肩膀都磨烂了,还要怎么样?
是不是非得在脸上刻上‘我是硬汉’四个字才行?
要我说,这些人就是——”
吴晋默契地接上话茬:“贱不贱啊!”
两人这一唱一和,引得现场观众一阵大笑和掌声。
主持人见状,转换了话题方向。
“李导,还有一个质疑,说您把太多资金花在实景拍摄和特效上,破坏了行业规矩,搞得其他剧组很难做。”
“我认为,把钱花在制作上,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李扬直视镜头,
“如果我们把三亿投资中的两亿都给了一个明星。
然后在绿幕前随便拍拍,用五毛特效糊弄观众,那才是破坏行业规矩。
《战狼》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观众看得见的地方。”
节目最后,李扬的一段话更是让全场动容。
“我知道,我们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
当我们坚持实景实拍时,就映衬出了那些靠抠图、替身拍戏的演员有多么不专业;
当我们把钱用在制作上时,就暴露了那些把大部分预算用于支付明星天价片酬的剧组有多么不负责任。
但是,我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中国观众配得上更好的电影!”
节目播出后,立即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支持者为李扬的硬气回应喝彩,而反对者则批评他“过于狂妄”“破坏行业规则”。
在一片争议声中,一个名为“电影真相探索”的博主发布了一条长达二十分钟的视频。
标题为《战狼背后的资本博弈:为什么有人非要搞死李扬?》
视频详细对比了《战狼》与2009年以前大制作电影的投资结构,指出一个惊人发现:
“《战狼》的投资明细清晰可见。
庞大的实景搭建、先进的装备租赁、大量的海外取景、精致的后期特效,这些都是银幕上看得见的。
而反观很多所谓的‘大制作’,除了明星片酬外,在成片上完全看不出钱花在了哪里。”
视频博主继续分析:
“最近我接触了一些业内资料,发现明星合同里的猫腻,对外宣称三千万片酬,艺人实际能拿到一千万就算顶天了。
那么剩下的两千万去了哪里?
为什么资方宁愿高价请明星,也不愿把钱花在制作上?
因为明星是保值资产,电影扑了,还能靠明星的其他活动回本;
而把钱砸在制作上,电影一旦失败,就血本无归。”
博主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暗示这其中存在复杂的利益输送:
“李扬和他的《战狼》,打破了这个规则。
他们证明了不靠天价片酬请流量明星,也能创造票房奇迹;
证明了把真金白银砸在制作上,观众是会买账的。
这让那些习惯了靠明星光环、靠资本运作躺着赚钱的人非常不安。
所以他们要抹黑李扬,要否定《战狼》的成功模式,要让大家相信这只是一个偶然。”
视频最后,博主一针见血地指出。
“他们害怕的不是《战狼》,而是《战狼》代表的电影工业化方向。
当电影质量而不是明星阵容成为决定因素时,很多人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这条视频在发布后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百万,引发了关于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大讨论。
当晚,李扬站在酒店房间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上海璀璨的夜景。
手机响起,是韩三坪发来的信息:“今日票房7100万,累计票房4.67亿,61%的平均排片,61.8%的上座率,全国观影人次310万。”
过了假期,数据总体轻微回落,但每日票房依然在每天7000万的高位,上座依然坚挺,累计票房也是直奔5亿而去。
李扬没有回复,他的目光越过黄浦江,望向更远的地方。
《战狼》引发的这场风暴,已经超越了一部电影成功的范畴,正在演变成一场关于中国电影未来走向的论战。
而他很清楚,工业化之路是大势所趋。
窗外,这座未来的“票房第一城”华灯璀璨,仿佛中国电影市场无限潜力的象征。
而李扬和他的团队,已经在路上。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