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上映第四周的周一清晨,青锋影业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气氛。
王紫逸手舞足蹈地指着最新出炉的票房数据,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嘶哑。
“第四周!这是第四周了!周末三天居然还能拿下三千多万!累计已经破五亿了!”
他挥舞着手中的报表,“这走势简直逆天了!”
陈小纭捧着热茶,眼角眉梢都是笑意:“我爸妈昨天特意从老家打电话来,说我们小区的邻居都在讨论这部电影呢。”
宋轶虽然安静地坐在角落,但眼中的光彩暴露了她内心的澎湃。
她悄悄观察着李扬,却发现他正对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出神,屏幕上不是票房数据,而是一些复杂的概念设计图和思维导图。
“扬子,你怎么一点都不兴奋啊?”王紫逸终于注意到李扬的异常沉默。
李扬抬起头,目光深邃:“我在想,如果我们真要拍一部真正的科幻片,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办公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三人面面相觑,显然没有跟上李扬的思路。
“科幻片?”王紫逸率先打破沉默,虽然之前说了,李扬怎么做,他都相信。
但这真的太难了,他还想再努努力,劝一下。
“扬子,我们现在正是风光的时候,何必去碰那个烫手山芋?国内又不是没人试过,全都血本无归啊!”
李扬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调出电脑上的文档,上面清晰地列出四个关键难题:
信任与观念困境
资金与资源困境
技术与工业化困境
具体制作挑战
“我这几天系统研究了科幻电影的制作规律。”李扬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如果我们真要迈出这一步,就必须提前想清楚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他指着第一项:“首先是信任问题。在中国拍科幻,就像在一片荒漠中开垦。不仅投资人会怀疑,演员会犹豫,就连我们自己团队内部都可能缺乏信心。”
“不只是紫逸,我相信你们虽然明面上说相信我,但还是会有疑虑。”
“现在,我把我的想法,和你们说说看,毕竟你们也是青锋的股东。”
宋轶轻声问道:“那该怎么解决呢?”
“我认为需要做三件事。”李扬的眼神变得锐利,“第一,用扎实的可视化方案说服所有人。比如制作数千张概念设计图和分镜稿,让抽象的创意变得具体可见。”
他继续解释道:“第二,要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内核。不能简单模仿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而要挖掘东方特有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带着家园去流浪’这样的主题,就很有中国特色。”
“我……带着家园去流浪,这想法一听就带劲。”王紫逸说话上头,差点出口成脏。
李扬把一本科幻世界杂志丢到了众人面前。
然后接着说自己的想法。
“第三,需要有关键人物的支持。就像...”李扬差点把吴京脱口而出。
他顿了顿,巧妙地将前世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洞察。
“我们需要找到像既有影响力,又愿意为中国电影冒险的演员。”
王紫逸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资金问题呢?科幻片听说特别烧钱。”
“这正是第二个难题。”李扬调出新的页面。
“我估算过,一部合格的科幻片至少需要数亿资金,而且很可能严重超支。”
“现在《南京照相馆》挣到钱了,我的分红能解决一部分资金,但远远不够。”
“所以还要找投资,这次票房成功,相信找钱没那么难,但科幻这个题材能否让投资人信任,依然是个未知数。”
“到时候,即便找到了投资人,一旦超资,也要预防撤资的危机。”
陈小纭倒吸一口凉气:“那怎么办?”
“两个方案。”李扬竖起手指,“一是核心团队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必要时我的分红会拿来垫资。二是要找到真正理解这个项目价值的‘贵人’,他不仅要有资金实力,更要有长远的眼光。”
最令人头疼的是技术与工业化困境。
李扬调出一张对比图,左边是成熟的好莱坞制作流程,右边是中国电影目前的工作方式。
“我研究发现,中国电影最大的短板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缺乏工业化的制作体系。”
李扬的语气变得严肃,“比如,我们习惯靠导演的个人魅力来推动项目,但科幻片需要的是科学的流程管理。”
他举例说明:“我们应该在开拍前就建立完整的剧本分解系统,使用专业的编剧软件进行协同创作。
每个部门都要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和交付标准。”
宋轶若有所悟:“所以你最近一直在研究这些管理方法?”
“是的。”李扬点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探索属于中国的科幻美学。
不能简单照搬好莱坞,而要结合我们自己的文化元素。
比如采用苏联重工业风格,融入王府井这样的中国地标。”
说到这里,李扬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芒:“我们甚至应该邀请中科院的科学家参与世界观构建,确保科幻设定的严谨性。”
王紫逸挠挠头:“听起来都很道理,但具体拍摄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这才是最考验人的部分。”李扬调出最后一份文档。
“首先是特效制作。
我估计一部科幻片可能需要修改特效镜头上百次,最多甚至能达到两百多次。
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业能力。”
“其次是道具制作。”他继续列举。
“可能需要制作上万件道具,其中一些特殊服装可能重达四十公斤。
演员要穿着这些装备完成表演,对体力是极大的考验。”
“最后是实景搭建。”李扬指着设计图说。
“可能需要搭建十万平米的场景,包括复杂的太空站内部。
每一个细节都要经得起推敲。”
办公室里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最终,宋轶轻声问道:“既然这么困难,为什么还要做呢?”
“因为这是中国电影必须迈出的一步。”李扬站起身,走到窗前。
“科幻片不仅是一个电影类型,更是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实力的体现。
如果我们永远不去尝试,就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三位伙伴:“我现在有一个初步的计划。
首先,我们要开始组建核心团队,物色那些有激情、有潜力的年轻人。
其次,要系统地研究科幻电影的制作流程,建立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
王紫逸终于被说服了:“听起来很艰难,但如果是你的话,或许真的能成。”
“不是或许,是必须成。”
李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为中国电影工业铺下第一块基石。”
窗外,阳光正好。
在这个中国电影迎来历史性突破的时刻,李扬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星空。
他知道,这条路充满荆棘,但正如《南京照相馆》所证明的那样——只要方向正确,再远的路也终将到达。
而这一次,他要带领中国电影,走向星辰大海。
不管要走多久,不管有多难,也要坚持走下去!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