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初一,南京汤山36师驻地。
凌晨四点,天还没亮,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号突然划破夜空,像一把利剑刺穿了营区的宁静。睡梦中的士兵们猛地惊醒,不用班长催促,手脚麻利地套上军装、扎好绑腿,抓起步枪就往操场跑——这是宋希濂下令的首次紧急集合演练,要求全师在40分钟内完成集结、领取武器、登车待命,模拟“即刻开赴上海”的实战场景。
陈阿福住在华侨突击连的临时营房里,他几乎是跳下床的,军装穿反了都没察觉,还是身边的老兵王大壮提醒:“阿福,扣子扣错了!慌什么,又不是真打仗!”
“万一真要去上海呢?”陈阿福一边慌忙调整军装,一边抓起桌上的“铁拳”反坦克榴弹——这玩意儿他昨天刚学会拆解,现在得随身带着。两人跟着队伍往操场跑,沿途能看到各营的士兵都在往操场集结,脚步声、枪械碰撞声、班长的口令声混在一起,却丝毫不乱。
操场中央,宋希濂骑着黑马,手里拿着怀表,目光扫过陆续赶来的队伍。邱维达站在他身边,手里拿着花名册,时不时核对各营的人数。
“师座,二营到齐了!”
“重炮营已完成武器装车,随时可以出发!”
“华侨突击连全员到齐,携带武器齐全!”
各营营长的汇报声此起彼伏,宋希濂低头看了眼怀表——才过了32分钟,比预定时间提前了8分钟。他心里松了口气,扩编后的部队虽然新兵多,但经过这几个月的整训,已经有了几分精锐的样子。
“很好!”宋希濂勒住马,声音通过扩音喇叭传遍操场,“今天的紧急集合,大家都做得不错!但记住,这不是演习,随时可能变成实战!小鬼子明天就要在虹桥搞演习,他们的军舰就在吴淞口外,装甲车已经开到了机场附近——咱们36师,随时可能开赴上海,跟小鬼子拼命!”
士兵们齐声喊:“杀!杀!杀!”
声音震得操场边的树枝都在晃,陈阿福攥紧了手里的步枪,指节发白——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离自己这么近。
【叮!宿主组织36师完成首次紧急集合演练,部队反应速度达标,触发奖励:积分7000,苏制步枪子弹发(已合理化伪装为“南洋华侨捐赠弹药”),“快速登车战术规范”10本。】
淡蓝色的光幕在宋希濂眼前一闪而逝,他压下心头的喜悦,对邱维达说:“让各营原地休整半小时,然后进行武器检查和战术交底,重点讲巷战和反坦克战术——到了上海,这些都用得上。”
“是!”邱维达接过花名册,转身去传达命令。
宋希濂刚要下马,周明远快步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师座,上海孙师长发来急电,说日军松井石根昨天召开了军官会议,确定明天上午九点在虹桥机场开始演习,出动了第3师团第6联队,还配了12辆装甲车和6架飞机,规模比之前预计的还大!”
“12辆装甲车?”宋希濂皱了皱眉,“孙元良那边的‘铁拳’够不够用?我记得给了他50具。”
“孙师长说够了,”周明远回答,“他把‘铁拳’分给了虹桥机场周边的两个营,每个营25具,还让苏联顾问教了两天,士兵们已经能熟练操作了。另外,咱们的四门高射炮昨天下午到了上海,孙师长已经让工兵架在了虹桥机场附近的高地上,随时能对空射击。”
宋希濂点点头:“让孙元良盯紧点,明天演习时别冲动,等小鬼子先动手,咱们再反击——咱们占着理,才能争取舆论支持。另外,让36师的侦察连派两个班去上海,混入虹桥周边的百姓里,摸清日军的演习路线,有情况随时汇报。”
“是!”周明远应了声,转身去发报。
操场边,陈阿福正跟着王大壮检查步枪。他的枪是中正式步枪,枪身擦得锃亮,枪管里没有一丝灰尘——这是他的宝贝,每天睡前都要擦一遍。
“阿福,你爹又给你寄钱了?”王大壮看着陈阿福口袋里露出的汇款单,笑着问。
陈阿福脸一红,把汇款单塞回口袋:“不是寄钱,是寄了封信,说他又给师里捐了5万大洋,还让我好好打仗,别丢华侨的脸。”
“好小子!你爹真是爱国!”王大壮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跟着哥,哥教你怎么杀鬼子,保证让你立战功,让你爹骄傲!”
陈阿福用力点头,眼睛亮了起来。他想起信里父亲说的话:“咱们华侨在国外,总被人欺负,就是因为国家不强。你在国内好好打鬼子,国家强了,咱们华侨在国外也能抬头做人。”他攥紧了拳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多杀鬼子,为国家,也为海外的华侨争口气。
与此同时,上海日军驻屯军司令部。
松井石根穿着笔挺的陆军大将制服,站在地图前,手指在虹桥机场的位置上划过。他的身边围着一群军官,包括第3师团师团长藤田进、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狂热的表情。
“明天的演习,我只有一个要求——逼真!”松井石根的声音冰冷,“让士兵们拿出真刀真枪,装甲车开到机场跑道,飞机低空盘旋,让南京政府看看,咱们大日本皇军的实力!要是遇到中国军队的阻拦,不用请示,直接开火!”
藤田进立正敬礼:“请司令官放心!第6联队已经做好准备,明天九点,准时开始演习!装甲车和飞机也会配合,保证让中国军队见识到咱们的厉害!”
长谷川清也说道:“海军第三舰队已经做好准备,明天会派三艘驱逐舰开到吴淞口外,要是陆军需要支援,舰炮随时可以开火!”
松井石根满意地点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狠厉:“很好!明天的演习,就是咱们占领上海的开始!我要让南京政府知道,反抗是没用的,只有投降,才能保住他们的小命!”
军官们齐声喊:“嗨!”
当天下午,上海虹桥机场附近的一家茶馆里,36师侦察连的士兵小李正假装喝茶,眼睛却死死盯着窗外——几个日军士兵正拿着地图,在机场周边测量,时不时用手指着远处的高地,像是在规划演习路线。
小李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假装记账,实则快速记下日军的位置和动作。他刚写完,就看见一个穿着和服的女人走进茶馆,径直走到日军士兵身边,说了几句日语,然后递过去一张纸。
“是间谍!”小李心里一紧,不动声色地继续喝茶。等女人和日军士兵离开后,他立刻结了账,快步走出茶馆,朝着88师的驻地跑去——他得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孙元良师长。
88师司令部里,孙元良正和周明远讨论明天的应对方案。听到小李的汇报,他脸色一变:“日军居然还派了间谍来测绘?看来他们明天的演习,根本就是冲着占领虹桥机场来的!”
周明远皱了皱眉:“孙师长,咱们得加强机场周边的戒备,不能让日军的间谍再搞破坏。另外,让士兵们明天提前进入阵地,做好战斗准备,万一日军动手,咱们能立刻反击。”
“好!”孙元良立刻下令,“让虹桥机场周边的两个营,今晚就进入阵地,隐蔽好,别让日军发现;另外,让宪兵队去搜捕刚才那个女间谍,绝不能让她把情报传回去!”
夜幕降临,上海虹桥机场周边一片寂静。88师的士兵们趴在战壕里,手里握着步枪,眼睛盯着远处的日军营地。战壕里铺着稻草,能稍微抵挡些寒意,但士兵们都没心思睡觉,每个人的心里都紧绷着一根弦——他们知道,明天,这里很可能会变成战场。
南京36师驻地,宋希濂还在指挥部里忙碌。邱维达拿着一份报表走进来:“荫国,华侨捐赠的50万大洋到账了,还有一批药品和罐头,已经交给后勤处了。另外,陈阿福父亲还托人带来了一批橡胶鞋底,说给士兵们做鞋子,防滑。”
宋希濂接过报表,心里暖暖的。华侨的支持,是他们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他笑着说:“让后勤处把橡胶鞋底尽快做成鞋子,发给前线的士兵。另外,给陈阿福父亲回封信,感谢他的支持,告诉他我们一定会好好打仗,不辜负他的期望。”
“是!”邱维达应了声,转身去办。
宋希濂走到地图前,手指在虹桥机场和吴淞口之间划过。他知道,明天的演习,是一场豪赌——日军想借机开战,而他们,必须守住阵地,不能让日军的阴谋得逞。
【叮!宿主接收华侨捐赠物资,提升部队士气,触发奖励:积分,“防滑军鞋”双(已合理化伪装为“华侨定制军需品”),“战场急救包”5000个。】
淡蓝色的光幕闪过,宋希濂收起怀表。防滑军鞋和急救包,都是战场上急需的物资,华侨的支持,来得太及时了。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明天的计划:
1. 清晨六点,再次组织36师紧急集合,确保能随时开赴上海;
2. 密切关注上海虹桥演习动态,让侦察连每小时汇报一次情况;
3. 若日军动手,立刻命令36师主力出发,支援88师;
4. 联系海军,让吴淞口的水雷小队做好准备,一旦日军军舰开火,立刻引爆水雷。
写完后,宋希濂把纸收好,站起身。窗外的月光洒在操场上,士兵们已经休息了,但他知道,很多人肯定没睡着——他们都在等着明天,等着那场注定不寻常的“演习”。
宋希濂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星空,心里默念:“上海的弟兄们,坚持住!我们很快就会来支援你们!小鬼子,明天,咱们战场上见!”
与此同时,上海日军营地,第6联队的士兵们正在检查武器。他们不知道,一场针对他们的防御网,已经悄然铺开;他们更不知道,这一次,中国军队不再是历史上那个准备不足、装备落后的队伍,而是带着决心和准备,等着他们自投罗网。
夜色渐深,一场决定上海命运的“演习”,即将在黎明时分,拉开帷幕。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