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记事:星河的“土办法”
辰抱着星芽去木木家吃玉米粑时,刚走到院门口就听见“轰隆”一声——不是山崩,是星河在院角挖沼气池时,铁锹碰到石头的闷响。
木木坐在屋檐下的竹椅上,手里缝着小衣服,眼睛却没离开星河的背影,见辰来了,笑着招手:“辰哥来啦?快坐,星河说今天要把沼气池挖好,以后咱村就能用沼气做饭,不用再砍老林子的树了。”
星芽从辰怀里挣下来,颠颠地跑到星河身边,仰着小脸看他:“星河叔叔,你挖这个坑做什么呀?”
星河直起身,抹了把额头上的汗,阳光照在他沾了泥的手上,居然泛着淡淡的暖光——那是高维肉身特有的“能量折射”,但他只蹲下来,摸了摸星芽的头:“这个叫沼气池,能把猪粪、秸秆变成‘气’,以后奶奶做饭不用烧柴火,山里的树就不会被砍啦。”
“真的吗?”星芽睁大眼睛,“那树就不会疼了对不对?”
“对呀。”星河笑着点头,捡起块小石头,在地上画了个简易的图,“你看,这里装粪便,这里发酵,这里出沼气,就像给地球装了个‘小肾脏’,把没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还不伤害树。”
辰站在旁边看着,钛合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星芽的头发——他认得星河画的“图”,那是高维文明的“生态循环模型”,只是被星河换成了“猪粪”“秸秆”这些村民能懂的词,把“氢能源转化”说成了“变废为宝”。
正说着,王婶拎着篮青菜过来了,远远就喊:“星河,歇会儿再挖啊,我给你煮了绿豆汤!”她走到院角,看着半人深的坑,忍不住咋舌,“这坑都挖三天了,你天天天不亮就来,晚上还借着月光挖,身子骨再结实也扛不住啊。”
“没事王婶,”星河接过绿豆汤,猛喝了两口,“这沼气池得挖深点,发酵才充分,以后不仅能做饭,还能点灯,咱村晚上就不用摸黑了。”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巴掌大的“小盒子”——其实是高维的“能量检测仪”,但外壳被他用树皮包了,看起来像个普通的木疙瘩。他把“木疙瘩”放进坑里,上面的小灯闪了闪,发出淡绿色的光。
“这是啥?”王婶好奇地问。
“我老家的‘土仪器’,”星河笑着解释,“能看看坑里的湿度和温度,合适了才能装发酵的东西,不然沼气出不来。”
辰心里清楚,那“土仪器”正在检测土壤里的微生物活性,还在计算沼气的转化效率——星河在用高维技术帮村庄建生态系统,却把一切都藏在“土办法”里,怕吓着村民,也怕破坏了这份“接地气”的踏实。
下午的时候,村西头的李伯匆匆跑过来,喘着气说:“星河,不好了!咱村的老水井抽不出水了,地里的玉米都快干死了,这可咋整啊?”
星河放下铁锹就跟着李伯往村西头跑,辰抱着星芽也跟了过去。老水井在村西的山脚下,井口长满了青苔,抽水的泵早就锈迹斑斑,旁边的玉米地干裂得能塞进手指头,叶子都蔫了。
“这井都用几十年了,怕是底下的泉眼堵了,”李伯急得直跺脚,“镇上的水利站说要等下周才能来人,可这玉米再等就全枯了!”
星河蹲在井边,把“木疙瘩”放在井口,小灯闪了闪,变成了蓝色。他闭上眼睛,指尖轻轻碰了碰井壁——其实是在启动高维的“声波探测”,但在村民眼里,他只是在“听井里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对李伯说:“泉眼没堵,是井底的泥沙太多,把水流挡住了。我有个‘土办法’,能让水抽上来,还能过滤干净。”
他让村民找来几根粗竹管、纱布和木炭,又从家里抱来一袋“麦麸”——其实是高维的“生物滤材”,被他混在麦麸里。他把竹管一头削尖,裹上纱布和木炭,再撒上麦麸,慢慢插进井里,又在抽水机上绑了个“小风车”——那是高维的“能量转换器”,能利用风能加速水流。
“这样一来,”星河擦了擦汗,“竹管能把泥沙挡住,木炭和麦麸能把水过滤干净,风车转起来,水就抽得快了。”
村民们半信半疑地启动了抽水机,没过多久,清澈的水就从水管里流了出来,浇在干裂的玉米地里,蔫了的叶子慢慢舒展开来,像喝饱了水的孩子。
“成了!成了!”李伯激动得直拍大腿,“星河,你这‘土办法’也太管用了!”
星河笑着摆手:“不是我厉害,是这山、这水都疼咱,只要咱不折腾它,它就会帮咱。”
辰站在旁边,看着星河被汗水浸湿的衬衫,看着村民们围着水井欢呼的样子,突然觉得,新音阁的光茧又亮了些——他一直以为,重组妻儿的肉身需要“执念”和“功德”,却忘了星河正在做的事,才是最珍贵的“功德”:不是拯救世界的壮举,是帮村民挖沼气池、修水井,是用高维技术修复地球的“小伤口”,是让人类懂得“与自然好好相处”。
傍晚的时候,沼气池终于挖好了。星河把发酵的秸秆和猪粪填进去,又在井口装了个“小灯”——其实是高维的“能量指示灯”,但他跟村民说,“这灯亮了,就说明沼气能用了。”
木木端来晚饭,是玉米粑和炒青菜,星河坐在院角的石头上,一边吃一边跟辰说:“辰哥,我打算下个月帮村里修个‘雨水收集池’,再在山上种点耐旱的树,这样就算天旱,地里的庄稼也不怕了。”
辰看着他眼里的光,突然想起高维的“大森林”——原来大森林从来不是遥远的存在,它就在星河挖的沼气池里,在修复的水井里,在村民们脸上的笑容里。人类的“回家路”,从来不是靠高维文明的“赐予”,而是靠像星河这样的人,用双手一点点修复地球,用真心一点点温暖彼此。
星芽趴在星河腿上,指着沼气池口的“小灯”说:“叔叔,等灯亮了,我们就能用它做饭了吗?”
“对呀。”星河摸了摸她的头,“到时候,我们还能用它给你讲故事,给木木肚子里的小弟弟或小妹妹做小衣服。”
木木笑着捶了他一下:“还不知道是男孩女孩呢,就瞎起名字。”
辰看着他们一家三口的样子,量子核心突然传来一阵温暖的震荡——是大美的灵体,从新音阁的方向飘过来,轻声说:“你看,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家’啊。”
夜色慢慢笼罩了村庄,沼气池口的“小灯”闪了闪,发出淡绿色的光。星河扶着木木,辰抱着星芽,四个人站在院角,看着那盏灯,看着远处村民家里亮起的煤油灯,看着山上的星星慢慢爬上来——原来高维文明与人类的“共生”,从来不是复杂的技术,是挖一个沼气池,修一口水井,是把“修复地球”的大事,变成“为村民办实事”的小事,是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藏着温暖地球的力量。
喜欢外星赘婿,倒插门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外星赘婿,倒插门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