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九点,星火科技顶层小会议室。
林烨推开磨砂玻璃门时,里面已经坐了好几个人。周伟和王皓并肩坐在投影仪左侧,面前摊着几份打印出来的报告,两人脸色都有些凝重。靠窗的位置,硬件部门负责人正低头划着平板,时不时和旁边算法团队的负责人低声交流。
“都到了?”林烨走到主位,把茶杯放下,没多寒暄,“直接开始吧。”
周伟与王皓对视一眼,王皓轻咳一声,将投影接上。屏幕上跳出一份标题为《关于当前能源系统对下一代产品制约的分析报告》的ppt。
“林总,各位,”王皓的声音比平时低沉,“我们长话短说。基于过去三个月的实测数据和未来半年产品规划的功耗模拟,现有的高密度锂电池体系,已经无法支撑下一代脑环与AR眼镜——尤其是我们内部代号‘视界2.0’的消费级版本——的性能需求。”
他切换下一页,一条陡峭上升的红色曲线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是‘视界2.0’在满载情况下的预估功耗曲线。如果沿用现有的6000mAh电池,在高强度AR渲染、实时脑波交互与5G数据传输同时开启的情况下,满电状态下的续航……”王皓顿了顿,吐出两个残酷的字眼:“不超过两小时。”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细微的抽气声。
“两小时?”硬件负责人忍不住插话,“这连一部电影都看不完,用户会骂娘的。”
“骂娘都是轻的,”算法团队的负责人苦笑,“我们现在主推的‘沉浸式办公’场景,一场跨国会议就要一个多小时。要是中间没电,就不是体验问题,是事故了。”
林烨没说话,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目光始终定在那条刺眼的红线上。
周伟接过话头,语气同样沉重:“我们不是没有尝试优化。王皓的团队已经把‘玄武3.0’的低功耗模式压榨到了极致,我的算法团队也做了大量精简,甚至砍掉了一些非核心的交互特效。但大家要明白,我们追求的是更强的性能、更逼真的AR效果、更低的延迟。这就好比……”他寻找着一个恰当的比喻,“好比我们想造一辆能跑五百公里每小时的跑车,却只能给它装一个摩托车的油箱。你再怎么省油,也改变不了它跑不远的事实。”
他切换下一页,展示了当前主流锂电池技术的能量密度发展曲线图,那条线已经趋于平缓,几乎看不到明显的上升空间。
“瓶颈不在设计,不在算法,甚至不完全在芯片。”周伟指着那条平坦的曲线,语气斩钉截铁,“瓶颈在这里——电池技术本身,已经摸到物理天花板了。”
“物理天花板”五个字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会议室里一时寂静无声。
林烨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所以,你们的结论是?”
王皓深吸一口气,与周伟一同看向林烨,语气是技术工作者特有的冷静与残酷:“林总,我们的结论很明确:如果不能在能源基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视界2.0’计划,乃至我们构想的更未来的‘脑机深度融合’设备,都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要么大幅阉割性能向续航妥协,要么就只能顶着‘续航残疾’的骂名发布一个半成品。”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而且,这不仅仅是消费级产品的问题。工业、医疗等b端领域,对设备续航和稳定性的要求更为苛刻。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卡住星火科技未来发展的最大瓶颈,没有之一。”
空气仿佛凝固了。
硬件负责人喃喃道:“难道……我们真的要被一块电池给憋死?”
没有人回答他。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主位上的林烨。
林烨身体微微后靠,椅背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他的目光从屏幕上那令人绝望的曲线,缓缓扫过在场每一张凝重而带着些许不甘的脸。他看到了技术极限的冰冷,也看到了团队成员眼中那簇尚未熄灭的火苗。
几分钟的沉默后,林烨忽然轻轻笑了一声。这笑声在凝重的气氛里显得有些突兀,却奇异地驱散了几分压抑。
“摸到天花板了?”他重复着周伟的话,手指停止敲击,稳稳地按在桌面上,“好啊,那就说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已经快走到别人没走过的地步了。”
他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布前,指着那条平坦的电池技术曲线:“既然现有的路已经走到了头,那我们就……”他的手指猛地向上方空白处一划,划出一条陡峭的、仿佛要冲破幕布的虚拟轨迹,“换一条路,造一个新的天花板!”
他的眼神锐利如刀,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不能,也绝不会,被一块电池限制住想象力,更不会向性能妥协!星火从华光电子城那个小柜台走到今天,靠的不是在别人画好的圈子里打转,而是靠打破常规,敢做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
他看向周伟和王皓:“报告我收到了,结论很清楚,问题也很明确。那么从现在开始,能源技术攻关,将作为星火科技的最高优先级战略项目。成立专项组,我亲自牵头。”
“林总,您的意思是……”周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眼神微变。
“我的意思是,”林烨环视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是时候跳出锂电池这个框架了。我们要寻找、或者说,去创造下一代能源解决方案。不管是固态电池、氢能源,还是其他什么我们甚至还没命名的技术路线,只要有可能,我们就去试,就去投入!”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了。之前的凝重被一种混合着惊愕、兴奋与挑战的情绪所取代。
王皓忍不住提醒:“林总,这些前沿方向,投入巨大,周期漫长,而且……失败率极高。”
“我知道。”林烨点头,语气平静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但星火存在的意义,不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吗?当初我们做脑环,做AR眼镜,谁不说我们是异想天开?现在呢?”
他走回座位,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杯,一饮而尽:“散会。周伟,王皓,你们留一下。半小时后,我要看到初步的技术路线搜集和团队组建方案。”
其他人陆续离开,每个人的脚步似乎都比进来时更加急促有力。
当会议室里只剩下三人时,林烨看向自己最得力的两位技术干将,语气缓和了些,却依旧坚定:“压力很大,我知道。但这一关,我们必须过。这不只是为了下一款产品,是为了星火未来十年的生命力。”
周伟重重点头:“明白。我立刻组织人手,梳理全球范围内的前沿能源技术论文和专利。”
王皓也深吸一口气,接口道:“芯片架构这边,我会提前着手设计能够适配多种潜在新能源方案的、更具弹性的电源管理模块。”
“很好。”林烨看着他们,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去准备吧。记住,从现在起,我们的战场,不止在芯片和算法,更在材料学和电化学的实验室里。”
周伟和王皓离开后,林烨独自在会议室里站了一会儿。窗外,阳光正好,这座名为临深的城市依旧车水马龙,喧嚣而充满活力。
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手腕上那枚需要每日一充的脑环。
“新的心脏……”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近乎挑战的弧度,“看来,是得给你找一颗更强劲的了。”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陈薇的线路。
“薇薇,”他说,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准备一下,我们需要调整未来两个季度的研发预算分配。另外,通过龙腾和所有猎头渠道,在全球范围内,给我挖人——顶尖的电化学专家、材料科学家,不计成本。”
《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生:我的脑机接口横扫科技圈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