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亦可平》
第三卷:平途砺心
卷首语:
路平了,心却要经历更陡的峭壁。
当世界为你让路,你需看清自己真正的方向。
——苏晚晴
会议室里,最后一份关于“山海”品牌季度增长的报表被投影在幕布上,线条昂扬向上,数字亮眼。掌声自发地响起,带着疲惫而满足的暖意。连续几个季度的超预期增长,已经让这份成功显得近乎理所当然。
苏晚晴坐在长桌一端,唇角带着惯有的沉静微笑,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核心成员的脸庞,他们眼中有着共同拼搏后的笃定与松弛。她知道,是时候了。
她轻轻抬手,压下了渐息的掌声。
“各位,‘山海’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在座每一位的全力以赴。我们证明了,用心做好产品,市场会给我们回报。”她的声音清晰而平稳,“但今天,我想请大家看一份不一样的报告。”
幕布上的画面切换,不再是“山海”自身的数据,而是一组组外部调研图表:独立设计师工作室的存活率曲线,小微创意品牌在供应链和渠道上的成本占比,社交媒体上关于“创意难觅知音”、“好设计死于物流”的声量分析……
会议室内的轻松氛围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困惑的专注。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苏晚晴站起身,走到幕布前,指尖轻点着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百分比,“每一天,都有无数充满灵感的创意,在抵达消费者之前就黯然夭折。不是因为它们不够好,而是因为它们背后的创造者,缺乏我们‘山海’所拥有的——成熟的供应链、畅通的渠道、专业的品牌营销,以及……至关重要的启动资金。”
她停顿片刻,让目光与每一位与会者接触。
“我们‘山海’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运气与努力的结果。但这个世界,不应该只靠运气来筛选好的创意。”她的声音里注入了一种新的力量,一种超越自身业务的宏大视野,“所以,我在想,我们能否将‘山海’成功的关键要素——我们走过的弯路、积累的经验、搭建的体系——打包成一套可复用的解决方案?”
顾淮之坐在她斜对面,安静地看着她,眼神深邃,带着一丝早已洞悉的平静,以及毫不掩饰的欣赏。
苏晚晴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个在她心中酝酿已久,也与顾淮之反复推敲过的名字:
“我提议,启动‘山海集’战略。”
幕布上最终定格在一个充满设计感的LoGo上——【山海集】。下方是一行小字:不止于零售,赋能每一个创意梦想。
“顾名思义,‘山海集’,将是一个平台。”苏晚晴环视全场,清晰地阐述,“它不再仅仅是我们‘山海’品牌的自留地。我们将面向外界,筛选出最具潜力的创意者、设计师、小微品牌,我们称之为‘集创者’。”
“我们将向他们开放我们的供应链资源,让他们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完成生产;我们将共享我们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他们的产品能直接触达我们积累的千万级用户;我们将设立创意基金,为优秀的项目提供初期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倾注‘山海’的品牌力量,为这些经过我们筛选的‘集创者’背书,帮助他们从寂寂无闻到崭露头角。”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这个宏大的构想攫住了心神。
“简单来说,”苏晚晴总结道,语气坚定,“未来的‘山海’,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卖产品的‘运动员’。我们要搭建一个赛场,制定规则,提供教练和补给,让更多的‘运动员’能够在这里公平竞技,实现价值。我们要做的,是复制‘山海’的成功模式,但不是无限扩大我们自己,而是去孵化、去赋能,打造一个以创意为核心的‘山海’生态。”
她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寂。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个信息,脸上表情各异——有震惊,有兴奋,有茫然,也有深深的疑虑。
这不再是一次业务的自然延伸,这是一次对公司本质的重新定义。他们所有人都被抛入了一片既熟悉又陌生的新海域,而苏晚晴,正站在船头,指向了远方那片更加波澜壮阔,却也必然暗流汹涌的未知。
喜欢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