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侍中王粲起草的讨逆檄文颁行天下,文辞犀利,气势磅礴,历数袁术僭逆、张鲁割据之罪,昭告四海,朝廷将兴天兵讨伐不臣!
檄文所至,天下震动,各方势力皆屏息以待,看长安朝廷如何动作。
未央宫再次举行朝会,商议具体出兵方略。
讨伐僭逆的袁术,自有前将军刘备总督其事,众人并无异议。然西征汉中张鲁,统帅人选却成了难题。
丞相杨彪出列奏道:“陛下,汉中地险,张鲁凭此经营多年,五斗米道蛊惑人心,恐非易与之辈。且需分兵数路,协调并进,非威望素着、能服众之宿将不能统之。“
“然如今前将军远征在外,虎贲中郎将等将皆在河东、汝南前线,朝中能当此任者,一时难寻。或可诏令段煨将军……”
尚书令钟繇则道:“或可等刘前将军克定寿春后,移师西向?”
太尉士孙瑞亦沉吟道:“是否可遣使先招抚张鲁?若其肯纳土归降,亦可免动刀兵。”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御座之上,刘协静听群臣议论,神色平静,心中却早已洞若观火。
他深知,汉中之地关乎未来经略巴蜀、乃至整个西南的战略全局,此战必须速胜、必胜!
而朝中诸将,或资历不足,或远在他方,或非绝对心腹,实难委以如此重任,更难以完美协调即将展开的多路并进之复杂战局。
待群臣稍静,刘协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而坚定,掷地有声:
“诸卿所议,皆有道理。然,汉中之事,关乎社稷根本,不容有失!数路大军并进,地跨雍凉,牵连甚广,非朕亲统,不足以震慑诸军,协调各方,临机决断!”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陛下不可!”
“陛下三思!”
丞相杨彪第一个出列反对,神色焦急万分:
“陛下万金之躯,乃社稷根本!汉中虽重,然山高路险,瘴疠横行,岂可轻涉险地?若有万一,臣等万死莫赎!统兵之事,可另选大将,陛下坐镇长安,运筹帷幄即可!”
其余重臣也纷纷附和,恳请刘协收回成命。
刘协抬手止住众人劝谏,语气不容置疑:“朕意已决!丞相不必再劝!朕非不知兵事,昔年关中板荡,朕亦曾亲历战阵!如今非是少年天子,乃欲效光武故事,亲定乾坤!汉中虽险,岂能阻朕王师?此战,朕御驾亲征!”
他心道,这些老家伙却不知他当年做了多久的汉中王,汉中草木山川他都熟知,岂是他们所知晓的?
更何况当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如今不过反走一遭罢了,有何难处。
他目光锐利,看向杨彪、钟繇、士孙瑞等重臣,开始下达一连串清晰而具体的命令:
“朕离京之后,丞相杨彪总领朝政,监国事!”
“尚书令钟繇,兼任京兆尹,总揽大军后勤转运,保障粮道畅通,不得有误!”
“太尉士孙瑞,负责调集关中、凉州粮草军械,源源不断输往前线!”
“加执金吾马超为骁骑将军,汇合护羌中郎将马腾所部万余凉州精骑,自陈仓道而出,攻略武都,威慑阴平!一应粮草后勤,由凉州护羌校尉部统筹供给!”
“加右将军杨奉为前部先锋,率本部精锐一万,并朕之御营中军,主力出褒斜道,直逼汉中腹地!武关守将杨定,率部移驻宛城,为东路前站,保障侧翼并沟通荆州!”
“征北将军段煨,率所部兵马,出傥骆道,以为奇兵,牵制张鲁兵力!此二路大军粮草,由关中全力保障!”
他一口气将进军路线、将领任命、后勤分工安排得明明白白,显然早已深思熟虑。最后,他看向侍中荀攸:“公达!”
“臣在!”
“卿随朕军中,参赞军机,运筹帷幄!”
“臣遵旨!”荀攸躬身领命,神色平静,仿佛早已料到。
刘协环视群臣,语气斩钉截铁:“即日准备,克期发兵!不得延误!”
天子决心已定,且部署周详,众臣见无力挽回,只得齐声应诺:“臣等遵旨!愿陛下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唯有丞相杨彪,脸上忧色未褪,忍不住再次进言:“陛下亲征,虽士气大振,然如今国事艰难,四路并出。”
“前将军刘备讨袁术于淮南,温侯吕布伐并州高干,虎贲中郎将徐晃出太行佯攻冀州,今陛下又亲征汉中,兵力分散,粮秣消耗巨大,万一一路有失,恐牵动全局,臣心实忧之!”
刘协尚未开口,荀攸已从容出列,对杨彪及众臣解释道:
“丞相所虑,陛下与诸公明鉴。前将军讨袁术,逆贼僭号,天怒人怨,其势虽嚣,实则外强中干,克之必速!”
“虎贲中郎将徐晃与温侯吕布北上,实为疑兵佯攻,意在牵制袁绍,使其不敢南下,其用兵并非寻求决战。”
“真正关乎大局者,唯陛下亲征汉中一路!只要陛下亲统大军,速克汉中,则巴蜀门户洞开,朝廷声威大震!届时,各路偏师皆可从容调整,天下大势,将尽在朝廷掌握之中!”
“故此战关键在于陛下中路,需速战速决!一旦汉中平定,其余诸路,不足为虑也。”
荀攸一番剖析,将复杂的战略局势梳理得清晰透彻,重点突出,极大缓解了群臣的焦虑。
杨彪闻言,细思之下,亦觉有理,虽仍担心天子安危,但知难以再劝,只得深深一揖:“既如此,老臣便在长安,静候陛下捷报!”
一日后,长安城外,北军御营校场。
由于征讨汉中的计划早已筹备多时,关中地区的兵马调动异常迅速。
天子刘协甚至无暇顾及新近纳入宫中的吕布、曹操之女,便全身心投入到出征前的最后准备中,亲自至御营视察。
点将台上,刘协在荀攸等近臣的簇拥下,检阅部队。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肃立的军阵,最终落在了御营校尉赵云身上。
但见赵云白袍银甲,身姿挺拔,虽静立无言,却自有一股沉稳干练、英气内敛的气质。
刘协识人无数,心中暗赞,知此人在其所知晓的另一段历史轨迹中,乃是忠勇无双、可托付大事的良将。
但他此刻更生出一个念头,欲借此行,既考察赵云当下之能,亦助其在军中树立威信。
他心念一动,侧首对身旁新任的骁骑将军马超说道:“孟起,朕封你为骁骑将军,命你与庞德率西凉精锐走陈仓道,此重任便交托于你。”
“你原任的执金吾一职,出征后不可空缺。朕近日观这御营校尉赵云,弓马娴熟,办事勤勉,或可堪用。你且去校场,试试他的武艺深浅,让朕一观。”
刘协此议,表面上是为执金吾人选考察赵云,实则一箭双雕,他深知马超与赵云皆乃当世虎将,且俱是白马银枪的年轻俊杰,心中难免存了份比较之意,想亲眼看看二人孰高孰低。
更重要的是,若赵云能在与马超这等名将的较量中不落下风,其勇武之名必能迅速传遍全军,这对于接下来要委以其重任、令其在汉中之战中独当一面,大有裨益。
马超闻言,虽略感意外——陛下为何突然让他去考较一个御营校尉的武艺?
但他性格傲岸,对自身武艺极具信心,且天子有命,自当遵从。他当即抱拳,慨然应道:“末将领旨!必当全力以赴,试出赵校尉的真本事!”
言语中,充满了自信。
命令很快传到赵云处。
赵云得令,知是天子亲自观战,且对手乃是名震西凉的骁骑将军马超,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他身为武将,自有建功立业之志,此次随驾征讨汉中,正是渴求表现、斩将夺旗的大好时机。
若能在此等场合展现出众武艺,必能更得陛下赏识,为日后统兵征战奠定基础。
他不敢有丝毫怠慢,肃然应道:“末将遵命!必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片刻之后,校场中央被清空。三军将士围拢观摩,气氛肃杀而热烈。
东首,马超跃马挺枪,坐下西凉骏马神骏非凡,他一身亮银狮盔兽带甲,手持虎头湛金枪,英姿勃发,顾盼间锐气逼人。
西首,赵云稳坐白马,白袍银甲,面容沉静,目光坚定,手中龙胆亮银枪斜指地面,气息沉稳如山。
点将台上,刘协端坐御椅,荀攸、杨彪等静立旁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场中这两员即将交锋的年轻虎将身上。
战鼓未擂,杀气已盈。
《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