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的朱雀大街,自“万邦通商节”开市以来,日日人声鼎沸。街面两侧,各国商铺鳞次栉比,波斯的琉璃铺折射出七彩光晕,印度的宝石店陈列着璀璨奇珍,真腊的香料铺飘出浓郁异香,东瀛的漆器铺摆着莹润器皿,与大宋的绸缎庄、瓷窑铺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万国通商的鲜活画卷。
赵昺微服出行,漫步在街市中。只见波斯商人用通用商语向大宋百姓介绍琉璃器皿的烧制工艺,东瀛匠人现场演示漆器描金技法,真腊商贩将香料与大宋茶叶混合冲泡,引来众人争相品尝。“这茶里加了真腊沉香,香气醇厚,入口回甘!”一位老者咂着嘴称赞,当即买下半斤香料。
街角的杂耍场旁,西域艺人表演着马术与弯刀技艺,引得喝彩连连;不远处的书坊里,《万国图志》的多语译本被抢购一空,各国商人争相翻阅,想要了解更多通商细则与技艺图谱。赵昺驻足书坊,听见两位商人交谈:“有了这本图谱,无论是仓储、造船还是航行,都有章可循,跨洋通商再无顾虑!”
正当街市热闹非凡时,一桩小纠纷悄然发生。大宋布商李记掌柜拦住高丽商人朴仁,指着一匹染了色的麻布道:“朴大人,你订购的这批麻布,约定好是原色,怎会染上杂色?”朴仁面露诧异,查看麻布后解释:“此乃高丽新出的草木染技法,并非杂色,而是特意染制的云纹色,我还以为大宋商人会喜欢。”
二人争执间,互市司的巡案官恰好路过。他取出《万国图志》中“商品规格约定细则”,笑道:“按细则,交易需明确商品颜色、材质、工艺,二位未提前沟通染色事宜,各有疏忽。”他随即提议,由李记掌柜将染布按新花色售卖,朴仁补偿部分差价,双方欣然应允。事后,朴仁还将草木染技法记载下来,交由书坊增补进《万国图志》附录,为各国工匠提供了新的技艺思路。
与此同时,国子监的远邦学馆内,一场“天下通商舆图”绘制大会正在举行。大宋学子牵头,西域学子依据陆上商道见闻,标注出沙漠中的水源与补给站;南洋学子补充海上航线的气象数据;高丽学子绘制辽东至汴梁的陆路通道;波斯学子则详细标注了波斯湾至欧洲的贸易节点。
“陆上商道虽有风沙,但运输速度快于海路,可补充海上贸易的不足。”西域学子别克指着舆图说道,他将西域骑兵巡逻的安全路线绘制成图,标注了联防弩补给站的位置。大宋学子则提议:“可在陆上商道沿途增设互市分司与货仓,效仿泉州、广州的模式,保障货物安全与交易公正。”
众人合力,历时一月,一幅涵盖陆海商道、通商节点、仓储位置、安防站点的“天下通商舆图”终于绘成。舆图上,红色线条标注海上航线,黑色线条勾勒陆上商道,金色圆点代表互市司,蓝色三角标注补给站,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赵昺得知舆图绘成,亲自前往国子监观看。当他看到舆图上密密麻麻的通商节点与商道网络时,不禁感慨:“从前山海阻隔,万国隔绝;如今舆图一张,商路贯通,这便是天下大同的雏形啊!”他当即下诏,将“天下通商舆图”刊印成册,发放给各国商队与联防队,同时下令在陆上商道沿途增设十处互市分司,按泉州标准推行仓储制度与律法条款。
消息传开,西域商人沿着陆上商道,将羊毛、骏马运往大宋;大宋商人则带着丝绸、瓷器、农具,深入西域、中亚。在新设的河西互市分司,波斯商人与大宋工匠合作,建立了一座军械工坊,批量生产联防弩与改良农具;高丽商人则在辽东互市分司设立粮仓,将大宋的稻种与高丽的耕作技艺结合,提高了当地的粮食产量。
汴梁的万邦通商节仍在继续,朱雀大街上的文化与贸易碰撞不断催生新的商机与技艺;国子监的“天下通商舆图”则为万国通商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让“天下太平,万国咸宁”的愿景,沿着陆海商道,延伸至更遥远的地方。当夜幕降临,汴梁城灯火通明,各国商人在酒肆中举杯共饮,言语虽异,心意相通——这跨越山海的情谊与互利共赢的约定,终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喜欢破落皇帝重整山河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破落皇帝重整山河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