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这可如何是好?我急忙问道,声音都带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武功是我安身立命之本,若真废了,在这乱世之中,别说保护他人,自身都难保!还有这些,下山的时候师傅怎么也没说呢?
陈永年沉吟良久,缓缓道:寻常汤药,只能调理气血,修复这等经脉暗伤,力有未逮。除非能彻底易筋洗髓,脱胎换骨,重塑经脉韧性。
易筋洗髓?我心中一动,世间真有此法?
有,但极其艰难,所需药材无一不是世间罕有的天材地宝。陈永年目光深邃,老夫早年随师在关外深山采药,机缘巧合,得了一株将近五百年的老山参,其形已具人形,参气磅礴。后又辗转购得数盒来自东洋深海的极品珍珠磨成的细粉,滋阴圣品。再辅以西域雪莲蕊、南海血珊瑚粉末等十几味珍奇药材,以古法秘制,或可炼成一炉金丹,助你强行拓宽经脉,修复暗伤,甚至能让你内力运转更上一层楼!
我听得心神激荡,但随即苦笑:前辈,您说的这些药材,每一样都价值连城,尤其是那五百年老参!晚辈如今,这些都是无价之宝,怕是倾家荡产,,,
陈永年却摆了摆手,打断我的话,脸上露出一种医者仁心的豁达笑容:老夫拿出这些药材,并非为了售卖。一是念你心性不坏,肯相助义和团义士;二是医者父母心,岂能见死不救?至于费用嘛,陈永年沉吟。
他顿了顿,笑道:先赊着吧。
赊着?我一愣。
不错。陈永年点头,老夫看得出,小友你非池中之物,日后机缘造化定然不凡。若再遇到什么稀奇古怪的药材、或是与医道相关的古籍秘本、甚至是某些难以理解的疑难杂症案例,若觉得对老夫医道有所助益,便送来与我瞧瞧,抵了这药资便是。若是没有,也不必强求,就当老夫结个善缘。
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和深深的感激。这已不是简单的医者仁心,更是莫大的信任和恩情!我郑重起身,躬身行礼:前辈大恩,唐明铭记在心!日后但有所获,定第一时间送来前辈处!
陈永年含笑点头,示意我坐下:如此便好。你且回去静心休息,将状态调整至最佳。二十一日后清晨,再来此处,老夫为你开炉赠丹。
心事重重地告别陈神医,骑在墨麒麟背上,我依旧觉得恍若梦中。不仅自身隐患有了解决的希望,更感慨于陈神医的仁心高义。
忽然,我又想起一事。无论是陈神医,还是之前的陆九幽,他们帮我,似乎都未曾提过什么实实在在的报酬。陈神医上次拿了《青山知物》手抄本,这次还可说是赊账,那陆九幽呢?他救如烟为何也分文不取?
陈永年神医一席话,如同惊雷炸响在我耳边,将那因身怀绝技而产生的些许自得与侥幸炸得粉碎。经脉暗伤,危及性命!若非他慧眼如炬,点破隐患,我恐怕真要到油尽灯枯、武功尽废的那一刻,才会追悔莫及。
回城后,我忍不住又拐去了那条暗巷,找到了陆九幽。
听到我的疑问,陆九幽从阴影里发出嗤嗤的怪笑,仿佛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
钱?嘿嘿!小子,你以为谁都稀罕那点黄白之物?他笑声戛然而止,语气变得有些古怪,我帮你,自然有我的道理。不过,告诉你也无妨。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种复杂的意味:那个叫如烟的小丫头,虽然我与她素不相识,但说起来我们也算师出同门。
同门?我愕然,您也是冷焰宗?
非也非也。陆九幽打断我,不是同宗。而是一脉。只不过,一门分了两个门户罢了,她没在你面前用过魂幡嘛?
魂幡?我想起如烟怀中那杆能召唤冰焰恶灵的小幡。
不错。陆九幽道,她那魂幡,走的是拘役炼化的路子,以寒煞之气为基,炼化凶魂恶灵,驱之为战,霸道阴狠。而我这一脉,走的则是通幽问卜的路子,借魂幡之力,窥探天机之道,测算吉凶祸福。虽同源,却不同流。
所以,他总结道,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宿命般的感慨,看在同是摆弄魂幡的份上,提点你几句,也不算破了规矩。这下,你小子可明白了?
我恍然。原来如此!竟是这样一层渊源!难怪他不收分文。
等我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入夜,没有看到如烟,应该是睡了,可我却在床上辗转反侧,狂喜与后怕交织,我对陈神医的感激之情无以复加。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丝难以遏制的疑惑,如同冰冷的毒蛇,悄然钻入心底。
师傅!他老人家传我这风影遁与焚息术时,只道是天下极速,刚猛凌厉,却从未提及这功法对经脉的负荷如此巨大,更未告诫我有此等隐忧,他只说了焚息术还能吸收天地灵气,充盈经脉!我发功的时候确是有经脉充盈的感觉,可他却没说,这焚息术用的太多会损伤经脉啊?是他也不知?还是他有意隐瞒?
若是不知,以他老人家的见识修为,似乎说不通。若是有意隐瞒,那又是为何?既授我神功,又为何要埋下这自毁的祸根?这岂不是一个悖论?
思绪纷乱,理不出头绪。只能暂且压下,当务之急,是调理状态,准备二十一日后接受陈神医的丹药。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接下来的几日,小院竟难得地热闹起来。
首先到访的,是宛南卫所的指挥使赵山河赵将军。他并未穿官服,只着一身藏青常服,带着两名便装亲随,如同寻常访友般叩响了院门。
我将他迎入院内。赵将军目光如电,扫过收拾得干净整齐的小院,以及在廊下安静坐着、脸色依旧苍白的如烟,微微颔首。
在院中石桌旁落座,他并未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语气带着一种身处其位的沉重和无奈:
唐兄弟,近来时局越发暧昧不清了。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石桌面,朝廷对义和团的态度,甚是微妙。一方面,洋人压力巨大,要求严剿的照会一道接着一道;另一方面,唉,其中多有被逼无奈、心怀血性的同胞,高层亦有人觉得一味剿杀,恐寒了百姓人心,亦非长治久安之策。
喜欢诡盗之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诡盗之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