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京城的街头依旧有些寒意,但关于春晚的讨论已经在各处蔓延开来。
地铁站里,一群没回家过年的大学生们挤在一起,手机屏幕亮着,手指不断划过手机界面。
前一晚他们几乎都熬夜看完了春晚,现在每个人都在互相刷消息、转发短信,分享自己心目中的亮点。
“你们昨晚看赵本山的小品没?”一个男生摇晃着手里的热咖啡问道,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
“看了!太好笑了!送水工,那个兄弟俩的互动,我笑到肚子疼。”另一个女生点头,眼睛闪着兴奋的光。
旁边的两个人撇撇嘴:“我就觉得其他相声啊,小品啊,都不太行,尤其那个十二生肖的大拜年,老掉牙了吧?笑点完全不上来。”
“对啊,我也差点睡着。还好王轩唱的《兰亭序》出来救场了。”第一个男生眼睛亮了起来,
“你们听没听到那种古典味儿又带现代感的旋律?伴舞设计也太震撼了!”
地铁里,手机铃声接连响起,是朋友转发的短信“王轩,《兰亭序》,昨晚春晚最大惊喜。”
与此同时,各地晨刊也迅速出炉。娱乐专栏纷纷用头版头条报道春晚,但报道角度明显有区分。
一家地方日报的评论写道:
“赵奔山依旧是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最大亮点,《送水工》幽默而温暖,让观众捧腹之余也有所感触。其他语言类节目整体平淡,创新性不足,笑料过于套路化。”
另一家娱乐周刊则在副刊专栏用整整半版介绍了王轩的《兰亭序》:
“作为首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年轻歌手,王轩带来的《兰亭序》是一次意外惊喜。
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让观众耳目一新,伴舞与舞台视觉效果相得益彰,展示了新中式音乐的可能性。
若能持续打磨,这位年轻歌手有潜力成为中国风音乐的新标杆。”
报纸旁的广告栏里,年轻人讨论声此起彼伏。
几个高中生指着图文版报道,低声议论:
“你看这个舞台设计,水墨墨迹动态展现,真像动画一样。”
“对啊,我家电视小,昨晚看得模糊,但看完复播截图,还是觉得牛。”
门户网站的论坛和评论区,也像被打开了闸门一般
。各大娱乐频道里,帖子和留言在凌晨就已经刷满了。
bbS上,《天涯论坛》《猫扑》更是成为热议中心。标题大多写着:
? “赵奔山依旧无敌,其他小品沦为陪衬。”
? “王轩《兰亭序》是意外惊喜!春晚终于有新血液”
? “相声没亮点,小品乏味,王轩救场”
一条热门帖子《王轩《兰亭序》带来的震撼》引来数百条回复。有人写道:
“我家七十岁的爷爷都盯着电视屏幕不眨眼。王轩唱得真有味儿,像古诗活了起来。”
“伴舞的墨迹设计太震撼了,副歌一响,我忍不住鼓掌。”
“没想到春晚还能出这种新意,以前都是老套路,突然被这个小伙子惊艳到。”
不仅年轻人热议,甚至一些网络评论员也加入讨论。某虚拟娱乐网站一篇评论写道:
“在整个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大多平淡的背景下,《兰亭序》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和视觉冲击。
王轩的演唱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了巧妙平衡,显示出他对音乐的理解与创意。可以预见,这位年轻歌手将在未来的华语乐坛占据一席之地。”
《天下第一》与《天龙八部》的收视之争
2004年的开年荧屏,注定是硝烟四起的一年。
在观众的茶余饭后,最热的话题不是综艺,不是新闻,而是电视剧。
芒果台的《天下第一》和蓝莓台的《天龙八部》,一部原创武侠,一部金庸经典翻拍,几乎同时亮相,一开播便形成了对垒之势。
开播当晚,蓝莓台《天龙八部》率先打出3.5的收视,气势如虹。
金庸的金字招牌,早已深入人心。
无论是黄日华版的《天龙》,还是tVb旧作,观众都看过不止一遍,但翻拍终究带着“情怀滤镜”,哪怕演员更替,观众依旧会守在电视机前。
相比之下,《天下第一》刚开播的2.1显得有些寂寥。
虽然王轩这段时间为了宣传跑遍了各大卫视,做访谈、上综艺,甚至不惜自曝幕后花絮,但原创武侠开局依旧是难以与金庸老爷子的江湖抗衡的。
很多观众心里想的就是:“没听过的故事,能好看吗?”
因此,开播初期的讨论声几乎一边倒——
? “还是看《天龙》稳妥。”
? “原创武侠能有啥看头?金庸才是江湖正统。”
? “王轩唱歌行,演皇帝怕不行吧?”
不少观众把《天下第一》当成“候补节目”,只有在广告或错过《天龙》的时候,才会随手切换过去。
然而,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
播到第十二集时,观众们发现了一件事:《天下第一》越来越上头了。
此前,观众都以为曹正淳是最大的反派,阴狠毒辣、心机深沉。
可剧情突然反转——原来曹正淳的一切心机,竟是为了辅佐皇帝;而皇帝,那个一直坐在幕后、看似战战兢兢的角色,才是真正的操盘手。
这时,王轩饰演的皇帝正式展露锋芒。
冷静、算计、微笑中藏着杀机,一场宫廷权谋的帷幕由此拉开。
观众们的反应是震惊的:
? “卧槽,原来幕后boSS是皇帝!”
? “曹正淳居然是忠臣?!”
? “这皇帝的气场,比乔峰还带劲啊。”
网络上讨论的热度骤然上升,收视率也随之水涨船高。
到第十二集,《天下第一》的收视率已追平《天龙八部》,双双来到4.6。
真正让《天下第一》逆袭的,是曹正淳之死。
这一集播出时,观众几乎屏住了呼吸。
曹正淳为了皇帝甘愿赴死,哪怕被世人唾骂为奸臣,也在临死一刻露出一丝释然。
他的一句“奴才愿为陛下赴死”,让不少观众心头一震。
随后,皇帝以曹正淳之死为由,故意对神侯示弱,暗中激起神侯的野心,挑动与四大密探之间的矛盾。
局势骤然复杂起来。
观众们一下子被拽进了皇帝布下的棋局里。
? “我去,这剧情太刺激了吧。”
? “编剧脑子有毒啊,怎么能这样玩?”
? “这可比天龙八部的套路精彩多了!”
口碑爆炸,收视也完成了反超。
《天下第一》正式压过《天龙八部》,成为荧屏焦点。
然而,剧情的走向却越来越黑暗。
上官海棠之死,让观众第一次情绪炸裂。
她是很多观众心里的白月光,结果却死得毫无尊严。
更离谱的是,杀死她的竟然是皇帝暗中派出的柳生飘絮,而三大密探却误以为是神侯所为,三人合力,与神侯生死相向。
神猴死后,皇帝又挑拨了段天涯、归海一刀、成是非,三人厮杀得你死我活,最后又被皇帝派来的高手一一耗死。
柳生飘絮在段天涯死后自尽,彻底终结了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角色。
而当观众发现,皇帝不仅逼死神侯,还逼疯了自己的亲妹妹云罗郡主时,愤怒彻底爆发了。
网上的留言铺天盖地:
? “编剧是魔鬼吗?把主角团全杀光了?”
? “上官海棠死得太憋屈了,我接受不了!”
? “这皇帝简直不是人,连亲妹妹都不放过。”
有人破口大骂,有人愤愤弃剧,可更多的人选择继续追下去。正如一位网友写道:
“气得牙痒痒,可是停不下来。”
“大家没有注意到,演素心的是张闵嘛。”
“你不提醒我还没发现呢,以往的印象都是在港片看到她。”
“那神猴被拿捏也属于合理了。”
观众的情绪起伏,反而成了收视的催化剂。
随着剧情推进,皇帝的形象成为了争议焦点。
一派观众认为,皇帝做得没错。
? “不杀神侯,皇权永远不稳。”
? “四大密探武功太强,放着就是祸患。”
? “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术,优秀帝王都差不多这样。”
另一派观众却愤怒至极:
? “杀了神侯就够了,何必赶尽杀绝?”
? “连亲妹妹都被逼疯了,简直禽兽!”
? “这种皇帝能算明君?简直就是魔头!”
两方吵得不可开交,论坛里一度刷屏,甚至上了门户网站的娱乐新闻。
但不管骂声有多大,收视率一路飙升。
观众嘴上骂“编剧脑子坏了”,可第二天依旧守在电视机前,想看这位冷血皇帝的棋局究竟如何收场。
当大结局播出,皇帝凭一己之力清除了所有武林势力,开始对外开疆拓土时,荧屏前的观众心情复杂至极。
有人感叹:
? “这是帝王的孤独。”
? “王轩演出了皇帝的狠辣和伟大。”
也有人怒骂:
? “这编剧纯粹恶心人!”
? “主角团死得不明不白,太烂尾了!”
可无论如何,收视率的数据已经摆在那里——大结局直接飙到11,最终平均收视达到7.7,比《天龙八部》整整高出两个点。
《天下第一》靠着争议、靠着反转、靠着观众的“又爱又恨”,赢下了这场荧屏大战。
多年后再提起2004年的武侠剧之争,不少观众依旧记得那种复杂的心情:
? 《天龙八部》是熟悉的江湖,是温吞的情怀。
? 《天下第一》是残酷的宫廷,是虐心的棋局。
有人怀念乔峰的豪气干云,有人忘不了皇帝那一抹冷笑。
而对于王轩来说,《天下第一》不仅仅是一部剧的胜负,而是他在观众心中彻底立下的标签——能唱能演,甚至能写出让人又骂又追的故事的狠角色。
喜欢华娱从02驻唱开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华娱从02驻唱开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