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到商演的层次来看,其实就能看出幸福唱片是真的没啥人脉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王轩根本接触不到高于自身咖位的演出机会。
一个新人能拿到什么样的资源,往往取决于背后公司的实力。
如果幸福唱片的能量够大,那么即便王轩当时只是个新人,也完全有机会被硬塞进当红综艺节目刷脸,哪怕只是当个嘉宾,或者上去唱一首歌,都能迅速提高曝光度。
大家回忆一下,这在娱乐圈并不少见。比如我们经常会在《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甚至后来的《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里看到一些观众完全不熟悉的“生面孔”。
这些人不是因为突然爆红才被请去,而是他们背后的公司或者经纪人,花费了大量资源,甚至是通过关系运作,把他们送上台。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小环节,实际上这就是在“抬咖位”。
而这种“逆向匹配资源”的情况,往往正好说明了艺人背景不一般。要知道,一档顶级综艺请一个当红艺人都要经过层层沟通,还得掂量对方档期,更别说把一个新人硬生生推上去了。
能做到这一步,不管是唱片公司本身实力雄厚,还是艺人的经纪人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归根到底说明艺人背后有人在托举。
举个例子,当年某些二线歌手还没什么代表作时,就频繁出现在《快本》的舞台上,甚至和一线明星一起玩游戏、互动表演。
观众一开始觉得奇怪:“这人是谁?”但没过多久,等到这位歌手的新歌上线,宣传铺天盖地,大家就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综艺亮相,就是提前造势。
再比如一些偶像团体成员,单拎出来可能连十八线都算不上,但却能在《跑男》的游戏环节里露个脸。
对观众而言,可能只是个小插曲,但对艺人来说,却是公司实力的体现:同样是新人,有的人只能在商场巡演里唱三首歌;有的人却能在全国观众面前刷存在感,这背后差距不言而喻。
总结下来,艺人能不能出现在和自己咖位不符的场合,恰恰是检验公司和经纪人资源的一个标准。幸福唱片给不了王轩这样的机会,也就注定了他必须依靠自己一步步往上爬。
当王轩一想到“经纪人”这个行当,不得不承认,2000年前后,这个行业真正最有能力、最有人脉的,偏偏是三个女人。她们是开创者,也是后来者仰望的天花板。
第一个,王金花。
她在圈内的名号是“内地第一经纪人”,甚至可以说,她是这个时代内娱经纪人行业的开山鼻祖。
她率先提出并实践了所谓“保姆式管理模式”,什么叫保姆式?就是从艺人的生活起居,到剧本选择,再到金主饭局,几乎是全方位的包办。
艺人只需要负责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剩下的,王金花都帮你铺好路。
很多后来经纪人的所谓“全链条管理”,其实都是照着金花的路数学的。
王金花还有一点极强,那就是找金主的能力。她善于在资本与艺人之间穿针引线,哪怕是个毫无背景的新人,只要到了她手里,总能给你找出几笔启动资金来。
靠着这一点,她在圈子里积累了惊人的人脉资源。到后来,她手底下带出来的人,几乎各个领域都有话语权。
比如说,后世被称作“八十万水军”的杨单纯,就是金花一手调教出来的。
杨单纯后来成了范小胖的营销团队核心,也是鹿狍子巅峰时期的金牌经纪人。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王金花不只是培养了艺人,她还在培养下一代经纪人,等于是在奠定行业规则。
从人脉层面来看,王金花几乎是最强势的。
她背靠京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从一开始就站在了资源的富矿之地。
1993年,她决定把重心从音乐转向影视,当时正是陈稻明伸手帮了她一把。
陈稻明不仅给她牵了线,还干脆让王金花成了自己的经纪人。有了这一层关系,金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京圈。
要知道,当年的京圈,在电影圈几乎就是半壁江山,多少新人、多少导演,都得看京圈的脸色。
金花等于直接拿到了半张入场券,一下子从边缘人物跃升为圈子核心。
第二个,常继宏。
她和王金花完全是两个极端的风格。圈里人评价她,是靠“竭诚、敏锐、正直”的人格魅力吃饭的。
她并不喜欢把自己摆在台前,更不喜欢插手艺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始终认为,经纪人应该站在艺人背后,做支撑,而不是往前跑去抢风头。
她的造星方式和王金花也不一样。金花喜欢炒作,炒绯闻,拉金主,用资本换曝光。
而常继宏注重的是作品与实力。她更愿意帮助艺人做好长期规划,而不是用短期噱头来拔高热度。在她眼里,一个演员最重要的是作品,艺人要靠角色站稳,而不是靠花边新闻。
她的行业地位,同样建立在人脉上。事实上,常继宏比王金花入行更早。
早在80年代,她就已经开始在圈里打拼。真正的转折点,是1991年,她成为了蒋文利的经纪人。
蒋文利是谁?那可是西北圈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西北圈的核心,就是蒋的丈夫顾厂卫,以及老谋子。你可以理解为,常继宏等于是直接挂钩了整个“西北帮”。
西北帮的影响力在90年代几乎是压倒性的。无论是老谋子,还是后来的凯子哥,几乎都和西北圈脱不开关系。
而常继宏,就靠着这一层关系,在圈子里站稳了脚跟。她不需要靠炒作去博眼球,因为她手里握着真正的资源,那些能决定艺人前途的资源。
第三个,李晓婉。
她的出身和前两位又不同。她不只是经纪人,同时还是导演。她最大的标签,就是和李绍红合伙开了“荣信达”。从此,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荣信达旗下艺人的经纪人。
但她的能量,不只是荣信达这一个壳子。李晓婉本身就是厂二代,她的父辈就是北影厂的。
换句话说,她和凯子哥一样,从小就是在剧组、在片厂里长大的。
别的人进组需要找关系、要混资历,但李晓婉不一样,她生来就在体制内,根本不需要“敲门砖”。
改革开放后,她没考上北电,但这并没有阻挡她的路。她随手就能进组,直接给凯子哥的父亲当导演助理。
这背后折射的,就是她天然的圈内背景。更重要的是,她的合作伙伴李绍红,本身就是老谋子、凯子哥的同学。
你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同学关系,往往就是一辈子的资源捆绑。这就让李晓婉在进入90年代之后,迅速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人脉网络。
李晓婉的优势,在于她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她是经纪人,能给旗下艺人提供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她本身是导演,能直接创造机会。
很多时候,她不需要去求人,因为她自己就能拍戏,就能给艺人安排角色。
荣信达的艺人为什么能在一段时间内全面开花?就是因为李晓婉和李绍红联手,资源和创作双管齐下。
如果把这三个人放在一起对比,就能看出一个清晰的格局:
? 王金花:最会经营人脉、最擅长资本运作,她用“保姆式管理”和金主资源,把经纪人这一行硬生生开辟成了一个产业。她的模式更商业,更现实,也更功利。
? 常继宏:最有职业理想,最注重艺人本身的成长与作品质量。她像是艺人的守护者,不争风头,却能为艺人争来最大的尊重。她代表着“艺术至上”的一派,是少数能在资本与艺术间保持平衡的经纪人。
? 李晓婉:最具复合身份,既是经纪人,又是导演,还背靠荣信达这个大平台。她有资源、有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她有创作力。她和李绍红搭档,相当于自己搭建了一个造星工厂。
从人脉层面来分析:
? 金花靠的是京圈。陈稻明是她的踏板,华艺现在是她的靠山,她的路线是资本+人情+饭局。
? 常继宏靠的是西北帮。老谋子、顾厂卫、蒋文利,这一整条线,确保她在电影圈一直有位置。
? 李晓婉靠的是厂二代+同学网。她的父辈给了她体制内的起点,而李绍红、老谋子、凯子哥等人的关系,又让她在创作层面有了稳定盟友。
可以说,2000年前后的中国娱乐圈,经纪人行业虽然看似刚起步,但实际上已经被这三位女人定下了基本格局。
王金花代表着市场化的趋势,常继宏代表着艺术与职业道德的坚守,而李晓婉则是“体制与市场结合”的代表。
更重要的是,这三个人并不是孤立的。她们背后的圈子,分别是京圈、西北帮、北影厂。
说白了,三个人就是三个圈子的缩影。艺人要想在这个年代出头,几乎绕不开这三条线。
喜欢华娱从02驻唱开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华娱从02驻唱开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