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嘿嘿一笑,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炫耀:
“何止水壶!春夏秋冬四季工装、劳保手套、反光背心,全是公司发!
喏,你看那边。”他指着车场角落一个干净的小屋子:
“那是我们调度和司机的休息室,里面有暖炉有风扇,还有常备的急救药箱和……咖啡!
虽然是速溶的,但那味儿,提神!”
“咖啡?!”
几个市民代表同时惊呼。
在当时的韩国,咖啡对普通民众来说还是相当稀罕和昂贵的洋玩意儿。
一个年轻的、学生模样的考察团员好奇地问:“司机……也能喝咖啡?”
旁边一个正在填写出车单的调度员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地解释:
“会长说,调度和司机精神集中很重要,咖啡能提神,减少出错。
所以公司统一采购,不限量,随便喝。
就是别影响晚上睡觉就行。”
他说完,又低下头继续写单据,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不限量的咖啡?!还是给司机和调度喝的?!这……闻所未闻!
...
...
第二站:强盛纺织厂
与想象中昏暗嘈杂、棉絮飞舞的传统纺织厂不同。
强盛的纺织车间虽然机器声依旧轰鸣,但明显宽敞、明亮了许多,窗户都开着通风。
空气中虽然还有纤维的味道,但并不呛人。
女工们都戴着统一的帽子和口罩。
考察团注意到,车间里竟然划分了区域,有的女工在操作机器,有的则在旁边的“休息角”里喝水、低声交谈,墙上挂着生产进度表和安全须知。
一个之前参与过抗议、嗓门很大的女工代表忍不住拉住一个刚换下来休息的年轻女工问:
“姑娘,你们这……还能中间休息?工头不说?”
年轻女工眨了眨大眼睛,有些奇怪地看着她:
“为什么要说?这是我们强盛的规定啊?
干俩小时能休息一刻钟,上厕所喝水都行。
会长说了,机器都要保养,人更要休息好才能干好活。”
金大妈追问:“那……工钱呢?休息时间扣钱不?”
年轻女工笑了,露出一口白牙:
“阿姨,您真会开玩笑。
休息是规定,怎么会扣钱呢?
我们计件加底薪,干得多拿得多,但休息时间一分不少。
喏,你看那边,”
她指着车间尽头一扇门:
“那是母婴室,有孩子的姐姐们可以去喂奶。会长还说,以后条件好了,要盖托儿所呢!”
“母……母婴室?托儿所?”金大妈和几个女性考察团员都惊呆了。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时,纺织厂的厂长走过来,微笑着补充:
“不仅是母婴室。我们厂的女工,每个月还有一天‘生理假’,不扣工钱。
年底有全员体检,生病了厂里医务室先看,严重的送去大医院,公司有补贴。”
她语气平常,仿佛在介绍今天天气不错,却在考察团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生理假?女工体检?医疗补贴?
这还是那个视工人如牛马的韩国吗?
这强盛是开善堂的吧?!
...
...
第三站:七号建筑工地(李振宇曾亲自整顿的地方)
考察团到来时,正值工地上午间歇。
工人们没有像往常一样随便找个阴凉地瘫坐,而是井然有序地走向那个新搭的、宽敞的休息棚。
棚子里放着长条桌凳,几个巨大的保温桶冒着热气,旁边堆着干净的粗瓷碗。
工头老吴正拿着铁皮喇叭喊:“今天中午是猪肉炖粉条!管饱!都排队,别挤!”
考察团的成员们看着那油汪汪、香喷喷的猪肉炖粉条,闻着那诱人的香气,再看看工人们手里端着的、堆尖的米饭和菜,不少人都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
这伙食,比很多普通市民家里吃得都好!
之前那个学生模样的考察团员忍不住问一个正在大口吃饭的年轻工人,正是李东宇。
“兄弟,你们……天天都吃这么好?”
李东宇抬起头,认出了这个学生,他憨厚地笑了笑,手臂上的纱布已经拆了,留下淡淡的疤痕:
“差不多吧!一周起码两顿荤腥!
会长说了,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才能保证安全和质量。”
他指了指自己的手臂:
“你看我,之前受伤,工钱照发,鸡汤都没断过。咱们强盛的工人,有尊严!”
“尊严……”这个词从一个年轻工人嘴里如此自然地说出来,再次震撼了考察团。
朴老板凑到打饭的窗口,看着里面满满的肉和菜,啧啧称奇:“这得花多少钱啊……”
炊事班长老金一边给工人打菜,一边乐呵呵地搭话:
“花钱?会长说了,这钱花得值!
工友们吃好了,身体棒,不容易生病,干活出事也少,这省下来的医药费和耽误的工期,比这点伙食费多多了!
这叫……叫啥来着?哦对,叫‘效益’!”
...
...
第四站:强盛家属院
考察的最后一站,眼前的景象让所有考察团成员倒吸一口凉气,几乎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
矗立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低矮的韩式瓦房,也不是简陋的工棚,而是三栋崭新的、方方正正的三层楼高建筑!
外墙是干净的浅灰色水刷石墙面,整齐排列的窗户在阳光下反射着光,楼与楼之间是平整的碎石空地,预留出了走道和公共区域。
这风格,简洁、现代,带着一种与周围低矮传统建筑格格不入的“洋气”!
李相定平静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仿佛在介绍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这里是我们强盛家属院的一期,三栋楼,每栋三层,每层四户,目前入住率已超过九成。
主要是各分社的技术骨干、年度优秀员工和有特殊贡献的兄弟。
等高速公路项目顺利结束,盈利部分将优先投入二期建设,规模会比现在大一倍以上。”
之前那个开杂货铺的朴老板,张大了嘴巴,指着楼房,结结巴巴地问:
“这……这是给工人住的?楼……楼房?!还三层?!”
一个刚从楼洞里走出来的中年男人,穿着强盛运输的工装,手里提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饭盒,显然是去上工。
听到朴老板的话,他停下脚步,脸上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自豪,接过话头:
“对啊,老哥!咋了?不像啊?”
喜欢从赤贫到半岛财阀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从赤贫到半岛财阀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