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挫折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攻关小组初现的乐观,但也让所有人的头脑更加清醒。材料微观缺陷的“反噬”,让问题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小组再次陷入僵局。两位教授试图修正模型,将材料微观不均匀性纳入考量,但模型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几乎难以求解。张工那边,寻找能稳定监测微观应力变化且不影响加工精度的传感器,更是难如登天,现有的技术手段似乎都遇到了瓶颈。
会议室里的气氛再次变得沉闷压抑,争论也多了起来,有时甚至带着点火药味。理论的归理论,实践的归实践,两者似乎难以找到结合点。
周青同样感到巨大的压力。他的【能量扫描】能模糊感知到问题所在,但却无法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信息库链接】消耗巨大,得到的碎片信息也更加晦涩难懂:“…晶界能…界面工程…非平衡态…” 这些词汇超出了他当前的知识范畴。
他知道,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另辟蹊径。
他请了半天假,没有待在实验室或资料室,而是去了工业局的图书馆——一个拥有更多跨学科资料的宝库。他不再局限于机械和材料类书籍,而是开始翻阅物理化学、冶金工程、甚至一些基础的半导体工艺手册。
他像一块贪婪的海绵,吸收着不同领域的知识,寻找着可能的灵感火花。【信息库链接】冷却时间一到,他就立刻启动,不再执着于具体工艺,而是询问“如何稳定微观界面”、“如何消除微小应力集中”这类更本源的问题。
碎片化的信息艰难地汇聚:“…表面活性剂…选择性侵蚀…能量钝化…震荡处理…”
这些词语看似与精密加工风马牛不相及,却在他脑海中与观察到的现象慢慢碰撞。
几天后的项目讨论会上,争论再次陷入僵局。一位教授认为必须优先发展更精密的理论模型,否则就是盲人摸象。另一位教授则认为当务之急是找到或发明新的测量技术。张工则坚持工艺优化不能停,得靠经验一点点试。
就在争论不下时,周青再次举起了手。这一次,他的眼神更加沉稳,带着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坚定。
“郑组长,各位老师。”周青的声音清晰而平静,“我有个可能不太成熟,甚至有些离奇的想法,想请大家听听,看有没有一点参考价值。”
会议室安静下来,目光再次聚焦。现在没人再敢小看这个年轻人的“想法”。
“我们之前的思路,一直是如何‘对抗’或‘规避’这些微观缺陷,比如用更精密的模型预测它,用更厉害的传感器发现它,或者用更温柔的工艺绕过它。”周青缓缓说道,“但这很难,因为它们太小,太随机,反应太敏感。”
他顿了顿,抛出了思考已久的核心观点:“那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不想着去‘对抗’或‘规避’,而是尝试去‘安抚’或者‘转化’它?”
“安抚?转化?”众人都是一愣,没听明白。
“是的。”周青继续解释,语气带着探索性,“我查了一些其他领域的资料,比如化学抛光、电化学加工,甚至一些冶金领域的钝化处理…它们有时候会利用一些特殊的介质或能量场,不是去硬碰硬地去除材料,而是通过相对温和的化学反应或能量交互,让材料表面变得‘顺从’和‘稳定’,甚至能‘修复’一些极微小的损伤。”
他越说思路越清晰:“我在想,我们的超精密抛光,能不能也引入类似的思路?不是在现有抛光流程上打补丁,而是设计一个全新的、多步骤的复合工艺?”
他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一边画一边说:“比如,在正式超精密抛光之前,我们先增加一个‘预处理’环节:用一种极其温和的、可控的化学介质或能量场(比如某种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或低温等离子体),对工件表面进行极其短暂的‘预处理’。这个预处理的目的,不是去除材料,而是专门针对那些最敏感的微观缺陷区域——比如夹杂物边界、晶界脆弱点——进行一种‘能量钝化’或‘微区松弛’,让这些‘不稳定分子’先变得‘安静’下来,降低它们的活性。”
“然后,再进行常规的超精密抛光。这个时候,由于那些最不稳定的‘刺头’已经被提前‘安抚’过了,整个抛光过程的应力耦合就会变得温和很多,不容易诱发剧烈的连锁反应。甚至…”周青眼神发亮,“那种预处理产生的极薄、稳定的表面层,本身可能就是一个理想的抛光起始面!”
这个想法天马行空,完全跳出了传统机械加工的范畴,融合了化学、物理、材料等多学科的概念!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个大胆的、跨学科的思路震住了!
几秒钟后,那位一直坚持工艺路线的李教授猛地一拍桌子,激动地站了起来:“妙啊!化劲为柔!围点打援!周青,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思路太清奇了!这已经不是工艺优化,这简直是工艺革命!”
另一位理论派的王教授也推了推眼镜,眼中精光闪烁:“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这确实是更高维度的解决方案!不直接解决最难的问题(微观缺陷本身),而是改变问题的‘生态环境’,降低其危害性!这思路…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张工更是兴奋得搓手:“化学预处理!超声波!这个我们可以试试!有些老手艺里就有类似‘发蓝’、‘钝化’的土办法,虽然粗糙,但道理可能相通!周工,你具体觉得用什么介质或参数合适?”
周青连忙摆手:“各位老师,这只是我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具体用什么技术手段、参数如何,我完全没概念,需要各位专家深入研究。我只是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
郑组长看着周青,眼中充满了惊叹和激赏,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方向!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周青,你又一次给我们指明了道路!虽然这条路可能更难,更跨学科,但无疑是更有希望的!”
他立刻拍板:“调整计划!成立新的子课题:研究基于化学\/物理场预处理的超精密抛光复合新工艺!李教授,你负责理论可行性分析和介质筛选!王教授,你协助建模!张工,你负责联系化工厂和研究院所,寻找可能的合作和实验条件!周青…”
郑组长看向周青:“你作为思路提出者,全程跟进!你的任务就是继续发挥你的想象力,提供直觉判断,协助大家少走弯路!”
“是!组长!”周青大声应道,心中同样激动不已。他知道,自己又一次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跨学科的思路,像一道强光,照亮了迷雾重重的攻关之路。
虽然前路依然艰难,但希望之火已经重新点燃,而且燃烧得更加旺盛!
周青知道,他正在参与和推动的,可能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突破,更是一种全新的技术理念的诞生。
喜欢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