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设备的安装工作,在周青“误打误撞”提供的关键“猜想”指引下,紧张而有序地展开了。工程师和老师傅们对照着那份写满中文标注的德文资料,小心翼翼地开箱、清点、核对零件、然后按照“猜想”出的流程一步步进行安装。
周强忍着精神透支的疲惫感,全程跟在钱工程师身边。他不敢有丝毫松懈,每当安装遇到疑点或卡壳时,他便立刻集中所剩不多的精神,再次启动【信息库链接】,针对性地“破解”几个关键词或短句,以“我突然想到…”、“这个符号是不是代表…”的方式提示出来。
每一次提示,都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为安装团队指明了方向。虽然过程依旧磕磕绊绊,需要老师们凭借丰富的经验不断验证和调整,但大方向始终没错,最重要的步骤都得以正确执行。
两天后,当最后一根液压管对接完成,最后一组电路接通,那台庞大的、代表着先进技术的东德精密轧辊磨床,终于巍然屹立在车间指定位置时,所有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成功了!”
“装起来了!”
“太好了!”
虽然还没有进行最终调试和试运行,但主体安装完成,意味着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
李副厂长闻讯赶来,看着那台崭新的、泛着金属冷光的进口设备,激动得眼眶都有些发红。他用力拍着钱工程师和周青的肩膀,声音都有些哽咽:“好!好!老钱!小周!你们是厂里的功臣!大功臣啊!”
钱工程师连忙摆手:“厂长,这次多亏了周青!要不是他那些…那些神来之笔的猜想,我们根本不可能这么快完成安装!很多关键点都是他点破的!”
李副厂长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周青身上,那眼神已经不仅仅是赞赏,更带上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惊叹和器重。
“周青啊周青…”李副厂长摇着头,仿佛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个一次次带来惊喜的年轻人,“你说你是蒙的?你这蒙的也太准了!简直像是…像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
周青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精神力消耗过大),但精神却很振奋,他憨厚地笑着:“厂长,我就是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主要还是钱工和各位老师傅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不然我就算蒙对了,他们也实现不了。”
他不居功,把功劳让给集体,这让在场的所有工程师和老师傅心里都无比舒坦,看周青的眼神更加亲切和认可。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李副厂长一锤定音,“这次事件,充分证明了周青同志不仅善于发现和解决技术问题,更具备一种…一种难以言喻的技术直觉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我们厂的技术进步至关重要!”
他当场宣布:“鉴于周青同志在此次进口设备安装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厂里决定,额外奖励五十元!并且,正式将他纳入厂‘青年技术骨干培养计划’,由技术科钱总工程师亲自担任指导老师,系统学习机械设计和自动化控制知识!”
五十元奖金!青年技术骨干培养计划!钱总工亲自指导!
这三个奖励,一个比一个重磅!
奖金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而“青年技术骨干培养计划”则是通往更高层次的通行证,意味着厂里将投入资源重点培养他!至于钱总工亲自指导…这简直是无数技术员梦寐以求的机会!钱总工可是厂里技术上的定海神针,能得到他的指点,前途不可限量!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人都明白,经过这次事件,周青在轧钢厂的地位已经彻底稳固,并且踏上了一条飞速成长的快车道!
周青也是心潮澎湃,连忙立正,大声道:“谢谢厂长!谢谢厂里的培养!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好!我看好你!”李副厂长笑容满面。
接下来的几天,周青的生活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了技术科,有了自己的一张办公桌。钱总工果然没有食言,亲自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从最基础的机械制图、公差配合讲起,并给了他大量国内外技术资料(主要是英文和俄文,德文的暂时不敢碰了)进行学习。
周青如鱼得水。强大的精神属性和灵泉水的持续滋养,让他的学习能力达到了一个变态的程度。过目不忘,举一反三,理解力惊人。很多知识点钱总工一点就透,甚至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钱总工从一开始的“履行任务”,迅速转变为“惊喜发现”,最后甚至成了“倾囊相授”。他仿佛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teaching 的热情空前高涨。
周青也投桃报李,在学习之余,依旧利用系统能力,帮着技术科解决一些实际的小难题,或者提出一些优化建议,赢得了技术科上下的一致好感。
他在厂里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技术天才”、“钱总工爱徒”、“李副厂长眼前的红人”…各种光环加身。
下班回到四合院,待遇也截然不同。
阎埠贵见了他,恨不得把腰弯到地上,一口一个“周技术员”。
易中海看他的眼神,已经完全像是在看平辈甚至需要仰视的存在。
傻柱拉他喝酒的次数更多了,语气里带着佩服。
连许大茂,现在看见他都绕道走,眼神里充满了嫉妒、畏惧和一丝难以置信。
周青享受着这种变化,但内心却更加冷静和警惕。他深知这一切都建立在“价值”之上,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才能维持地位,走得更远。
他也开始有意识地利用“青年技术骨干”的身份和钱总工的资源,接触更高层次的技术信息和厂里的发展规划。
他了解到,厂里未来几年的重点将是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进口设备会越来越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同时,国家对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里面,处处是机遇!
周青默默规划着未来。他打算一边跟着钱总工扎实学习理论基础,一边继续寻找厂里可以优化改进的环节,积累更多的技术资本。
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对系统的探索和自身的提升。每天坚持饮用灵泉水,练习导引术,体能和精神仍在缓慢而坚定地增长。系统空间里的珍稀药材和“黑藓”孢子,也被他视为重要的战略储备。
他甚至开始利用【信息库链接】(冷却时间一好就用),尝试获取一些关于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模糊信息,虽然消耗巨大且信息破碎,但偶尔的灵光一闪,都能让他受益匪浅。
日子在忙碌和充实中飞逝。周青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知识、技能和经验,迅速成长着。
他不再是最初那个为了生存而挣扎的临时工,也不再是仅仅依靠系统直觉的“问题发现者”。
他正在向着一个真正的、有理论支撑、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思维的技术型人才转变。
而这一切,都只是开始。
周青站在技术科的窗户前,看着楼下繁忙的厂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豪情。
他知道,自己已经抓住了一张通往更高舞台的门票。
接下来的路,将会更加精彩。
喜欢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