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华创的新能源自研团队刚刚完成初步搭建,并购团队也正在马不停蹄地寻找合适的目标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暗战”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降临。
这一天,华创法务与知识产权部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忙碌着。突然,一封来自欧洲某老牌电气巨头的律师函,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办公室的平静。
这封律师函措辞严厉,声称华创在新能源领域的某些技术研发涉嫌侵犯了该巨头的知识产权。这一指控让华创的法务团队感到十分震惊,因为他们一直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在研发过程中也进行了严格的自查和审核。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华创的法务团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仔细研究了律师函中的指控内容,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对。同时,他们还与公司的技术团队紧密合作,共同商讨应对策略。
函件措辞礼貌但立场强硬,声称华创新能源实验室正在研发的某种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侵犯了其拥有的多项核心专利,要求华创立即停止相关研发,并保留索赔的权利。
几乎同时,投资部在接触一家拥有独特电池管理算法的美国初创公司时,也发现其核心技术被一层复杂的专利网所包围,许多基础性专利掌握在几家日韩和德国公司手中,想要绕过极其困难。
“王总,新能源领域的专利壁垒,比我们想象的要森严得多!”知识产权部总监面色凝重地汇报,“这些国际巨头,通过几十年布局,已经在关键技术上构建了密不透风的‘专利墙’。我们无论是自研还是并购,都很难避开。这比我们当初在通信领域遭遇的专利战,可能更加棘手。”
王钦意识到,他低估了传统能源巨头和先行者在知识产权上的积累。新能源战场,不仅是资金和技术的较量,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知识产权战争。如果处理不当,华创可能尚未推出产品,就已陷入无尽的法律纠纷中,或者被迫缴纳高昂的专利许可费,彻底丧失成本优势。
他立刻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应对策略:
1.全面专利排查与风险评估: 聘请顶尖的第三方专利咨询机构,对华创规划的技术路线进行全面的专利地图分析,精准识别潜在侵权风险,评估绕开可能性。
2.组建专利应对专项组: 汇集技术、法务、知识产权专家,对收到的律师函进行专业评估。如果对方专利稳固,则寻求谈判,争取合理的许可条件;如果存在无效可能,则积极准备提起专利无效宣告请求。
3.加速自身专利布局: 要求自研团队,不仅要攻克技术难题,更要第一时间将创新点申请国内外专利,尤其是在一些新的技术方向(如AI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新型拓扑结构等)上进行前瞻性布局,构建自己的专利池,为未来的交叉许可谈判积累筹码。
4.将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提升为并购首要条件: 严令投资部,在任何并购项目中,必须对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最严格的审查,确保其技术的自由实施(Fto)状态,避免买入“侵权炸弹”。
这场无声的专利战,给华创的新能源征程浇了一盆冷水,但也迫使华创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战略。王钦明白,要想在新能源领域立足,就必须学会在专利的雷区中穿行,甚至参与制定未来的技术规则。这注定是一场持久而复杂的法律与技术博弈。
喜欢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