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熟悉的东北家中,气氛温暖而感慨。父母看着已然完全褪去学生气、显得成熟沉稳的儿子,既自豪又难免有些担忧。王钦耐心地向父母解释了自己的选择和规划,最终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他立刻召集了赵大军、孙卫东、林晓霞等公司核心成员开会。
会上,他首先宣布了自己毕业后的全职安排:将常驻深圳,全力发展华创电子。东北公司进入稳健经营阶段,由赵大军全面负责,孙卫东辅助(考验期已过,表现良好),林晓霞负责财务和行政。
接着,他提出了“深耕东北,支援南方”的新战略:
1.业务聚焦:维修车间和农机配件仿制业务稳步发展,成为现金牛。贸易业务逐步收缩,除非利润特别丰厚。
2.新技术尝试:利用东北的工业基础,尝试开拓新的加工业务,例如为华创电子配套生产一些金属结构件或变压器。
3.人才输出:东北公司成为华创电子的人才培训基地,选拔踏实、好学的年轻员工,未来输送到深圳。
4.资金支持:在保证东北公司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资金支持深圳的发展。
赵大军等人虽然不舍王钦长期南下,但也理解这是大势所趋,纷纷表示会守好家业,全力支持深圳方面。
王钦特别找林晓霞单独谈了一次话。
“晓霞,东北这边,财务是核心,就交给你了。大军哥管业务没问题,但财务上你要帮他把好关。”王钦郑重嘱托。
“嗯,你放心,王钦哥。”林晓霞用力点头,眼神坚定。经过几年的锻炼,她早已不是那个怯懦的小姑娘,变得自信而干练。她甚至通过了成人高考,正在攻读会计专业。
“另外,多照顾一下我爸妈和小娟。”
“我会的。”
两人之间没有太多言语,却有一种深厚的信任和默契。
安排妥当东北的事务,王钦马不停蹄,再次南下,直奔深圳。
这一次,他不再是过客,而是真正的掌舵人。
回到华创电子,郭强和技术员向他汇报了近期情况:业务量稳步提升,但竞争也开始加剧,出现了几家类似的pcb小厂。香港客户对质量和交货期要求越来越高。
王钦意识到,必须进行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张,才能保持竞争力。
他带来的东北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他立刻决策:
5.购买关键设备:斥资从香港购入一台二手半自动曝光机,减少对外包的依赖,提升质量和控制成本。
6.扩建厂房:租下了相邻的另一个仓库,扩大生产面积。
7.引进人才:通过深圳的人才交流中心,招聘了两名有经验的电路板工程师,加强技术力量。
8.开拓新客户:不再局限于香港小厂,开始主动出击,联系国内的大型电子企业、通信研究所,寻求更高端、更稳定的订单。
王钦亲自带队跑客户,展示华创的技术实力和质量管控体系。过程依然艰难,但凭借扎实的技术和诚信的态度,终于敲开了几家大厂的大门,拿到了试订单。
华创电子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期。
王钦吃住在工厂,和工人们一起奋战。他不仅是管理者,更是技术核心和最大的销售员。
忙碌之余,他依然保持着学习。他订阅了大量国外电子技术期刊,密切关注着全球电子产业的最新动态。一个全新的名词开始频繁出现——个人计算机(pc)。他知道,这将是下一个巨大的浪潮,而pcb是pc主板的基础。
他的心中,开始酝酿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将来时机成熟,也许可以尝试生产pc主板?
梦想很遥远,但道路就在脚下。
他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壮大着华创电子,在这个南方前沿阵地,深深扎下了根。
喜欢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