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收音机。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在王钦脑海里挥之不去。
当时,国内正规渠道的收音机产量有限,价格昂贵,尤其是带短波、音质好的型号,更是稀缺。而南方沿海地区,利用地理优势,已经开始从香港、日本等地流入大量的电子元器件(散件),催生了一大批家庭作坊式的组装厂。这些组装机价格便宜,功能多样,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利润空间巨大。
王钦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是无线电系科班出身,理论基础扎实;他有“求是电子”这个现成的平台和维修经验;他背靠浙大,可以获取技术资料甚至寻求技术支持;他还有南北贸易的渠道,可以获取更便宜、质量更好的元器件。
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具备了。
说干就干。王钦立刻开始市场调研。
他让吴建国和另一个员工跑遍了杭州所有的电子市场、五金店、甚至黑市,调查各种收音机散件的来源、价格和质量。他自己则泡在图书馆和系资料室,查阅国内外各种收音机电路图,比较其优缺点。
他还通过郑教授,结识了系里一位专门研究无线电接收技术的讲师,虚心请教,获益匪浅。
经过一番调研,王钦决定避开低端、竞争激烈的中波收音机市场,瞄准中高端一点的短波收音机市场。这种收音机能接收境外电台,在当时拥有巨大的吸引力,利润也更丰厚。
他选择了一款经典的六晶体管超外差式短波收音机电路作为蓝本。这款电路性能稳定,灵敏度高,音质不错,而且元器件相对容易获取。
接下来是元器件采购。王钦没有通过胡老板的渠道(他的货质量不稳定且贵),而是动用了南北贸易的线路。他让赵大军在东北寻找军工或国营大厂流出的优质晶体管、电阻电容;同时通过陈海洋表哥的关系,从上海的无器件厂搞到一些计划外的指标;甚至尝试给南方的郭强发电报,让他探索一下从深圳沙头角那边弄些进口元器件的可能性(风险极大,需谨慎)。
核心的磁棒天线和中周变压器,则通过浙大校办工厂的老师傅帮忙加工定制,质量有保证。
物料陆续到位,王钦在“求是电子”的后院开辟了一个工作区,带着吴建国和另一个技术好的员工,开始了试组装。
焊接、调试、测量……每一个步骤都精益求精。王钦对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远超那些家庭作坊。
经过几次失败和调整,第一台样机终于诞生了!
棕色的塑料外壳(委托校办工厂注塑),银色的刻度盘,黑色的喇叭网布,看起来有模有样。接通电源,旋转调谐旋钮,清晰的电台声音传了出来,中波广播洪亮饱满,短波波段也能清晰地收到好几个境外电台,杂音很小。
“成功了!”吴建国兴奋地喊道。
王钦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台样机的性能和音质,绝对超过市面上大多数的组装机,甚至逼近一些品牌产品。
成本核算下来,每台的材料和人工成本大约在二十八元左右。而同类性能的组装机市场售价在六七十元,品牌机则要上百元。
利润空间巨大!
“钦哥,咱们发财了!”吴建国激动地搓着手。
王钦却保持着冷静:“先别高兴太早。样机成功只是第一步。要实现量产,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元器件的稳定供应、外壳的批量开模、生产流程的标准化、质量的控制、以及最重要的——销售渠道。”
他立刻着手下一步行动。
他修改了电路设计,优化了部分元器件参数,使其更容易采购和替换,形成了最终版的电路图。
他找到校办工厂的领导,洽谈长期合作,批量加工外壳和部分非标零件。
他编写了详细的生产工艺文件和质检标准,培训吴建国和几名新招聘的工人。
他让赵大军在东北和南方同时加大元器件采购力度,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同时,销售渠道的开拓也在进行。他没有选择自己摆摊零售,那样效率太低。他采取了批发模式:
一方面,将收音机批发给胡老板等熟悉的倒爷,利用他们现有的销售网络快速铺货。
另一方面,他亲自出马,带着样品,拜访了杭州、上海、宁波等地的百货公司、五金交电商店,以“求是电子”的名义洽谈代销业务。他突出强调产品性能优异、质量可靠(有大学生技术背景背书),并提供售后维修服务,这对国营商店很有吸引力。
一些商店的采购人员试听了收音机后,对其性能感到惊讶,再对比价格,纷纷表示有兴趣试销。
订单开始像雪片一样飞来。
“求是电子”后院的小作坊开始满负荷运转。王钦又租下了相邻的一间房子作为生产车间,雇用了十来个工人,实行简单的流水线作业。
他负责核心技术把控和总体管理,吴建国负责生产,另一个员工负责采购和仓储,陈海洋偶尔过来帮忙联系运输和应付外部关系。
一个小小的收音机组装厂,初具雏形。
第一批两百台收音机很快生产出来,投放市场后,凭借优异的性价比和“大学生制造”的口碑,一炮而红,很快销售一空。
回笼的资金再次投入扩大生产。
王钦的事业,迎来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期。
他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上课、实验室、车间、跑客户……时间被压缩到了极致,但他却甘之如饴,享受着创造和征服的快感。
然而,就在“求是”收音机卖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麻烦也开始悄然临近。
一天,吴建国慌慌张张地跑来找他:“钦哥,不好了!工商局的人来了!”
王钦心里咯噔一下。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无证经营,私自组装销售电子产品,在这个年代,是可大可小的罪名。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平静地向外走去。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
喜欢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