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审风波有惊无险地度过,录取通知书仿佛已成囊中之物。但王钦并未掉以轻心,他知道,那个躲在暗处的孙干事和她的表亲科干事,就像两颗毒瘤,随时可能再次发脓。必须在离开之前,彻底扫清这个障碍。
他不再被动等待,开始主动收集信息。
赵大军的知青信息网络再次发挥了作用。关于孙干事的各种流言蜚语、工作纰漏、甚至一些占集体小便宜的事情,被有意无意地汇总到王钦这里。这些材料虽然琐碎,但积累起来,也足以描绘出一个利用职权、心胸狭窄、人缘不佳的基层干部形象。
但仅凭这些,还不足以扳倒她。王钦需要更确凿的证据。
他把目光投向了机械厂的刘副科长。孙干事最近和他走得近,这里面的猫腻,或许是个突破口。
王钦再次约见了刘胖子,这次是以“支付第二笔货款并商讨配件事宜”为名。
茶馆里,王钦将一叠现金推给刘胖子。刘胖子点数着钞票,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刘科长,设备拉走得顺利,多亏您打点。”王钦抿了口茶,看似随意地说,“不过最近听说,区里街道对集体资产处理抓得挺严?没什么麻烦吧?”
刘胖子点钱的手顿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能有什么麻烦?手续齐全,按废铁处理的,谁还能说出个不字?”
“那就好。”王钦笑了笑,话锋一转,“哦,对了,我们街道那个孙干事,好像还特意打听过这事?她没给您添麻烦吧?”
刘胖子的脸色微微一变,眼神有些闪烁:“孙干事?她……她打听这个干嘛?就是随便问问……关心一下厂里资产处理流程……”
他的反应证实了王钦的猜测:孙干事确实在通过刘胖子调查王家,甚至可能想从设备处理上找茬。
王钦故作轻松:“可能是我多心了。孙干事这人吧,就是太热心,什么事都爱打听。前几天还差点把我们街道一个临时工的工作给搅黄了,就因为那女同志家里成分有点问题。唉,有时候太较真,也容易得罪人。”
他轻描淡写地点出孙干事“爱打听”、“爱较真”、“针对成分问题”,像是在闲聊,实则是在刘胖子心里埋钉子。
刘胖子果然皱起了眉头。他这种常在灰色地带游走的人,最讨厌的就是“较真”和“爱打听”的人。孙干事打听设备处理的事,本就让他有些不快,现在听王钦这么一说,警惕心更重了。
“王状元你放心!”刘胖子立刻表忠心,“咱们这事合规合矩!谁要是乱嚼舌根,我第一个不答应!”
王钦要的就是这句话。他不再多说,又聊了几句配件的事,便起身告辞。
离开茶馆,王钦知道,刘胖子这边暂时稳住了,甚至可能因为忌惮而反过来对孙干事产生不满。
接下来,是时候给孙干事找点真正的“麻烦”了。
他让赵大军重点打听一件事:孙干事的儿子去年顶替她丈夫进了纺织厂,手续是否完全合规?当时有没有其他更符合条件的待业青年被挤掉?
这种岗位顶替,在当年是常事,但操作过程中难免有些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只要深挖,总能找到问题。
果然,几天后,赵大军带来了消息:孙干事的儿子当时体检有点小问题,是孙干事找了当时在医院工作的一个远房亲戚帮忙掩盖过去的。而另一个家庭更困难的退伍兵,却因为这个名额被顶替,至今还在家待业。
王钦眼中寒光一闪。就是它了!
他没有亲自出面,而是让赵大军想办法,将这个信息“无意中”透露给那个退伍兵的家人,并暗示他们可以去区信访办反映情况。
同时,他让孙卫东去找街道王主任,“偶然”说起听说区里最近在抓典型,严查利用职权安排子女工作的问题,提醒王主任注意影响。
两把火同时烧起来。
几天后,区信访办果然收到了实名举报信。几乎同时,街道王主任也“恰好”听说了孙干事儿子的事,把她叫去严厉询问。
孙干事顿时慌了神。她矢口否认,但眼神里的慌乱骗不了人。王主任本就对孙干事有些不满,趁机将她暂时停职,要求她“配合调查,说清问题”。
孙干事自身难保,哪里还有精力去撺掇她表亲找王钦的麻烦?那个科干事见风头不对,也立刻偃旗息鼓,甚至托人带话给王钦,表示之前都是“误会”。
困扰多时的暗箭,被王钦一番连环操作,轻易化解。
王钦听到消息时,只是淡淡一笑。碾死一只苍蝇,并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只需要找到合适的苍蝇拍和时机。
障碍扫清,前途一片光明。
录取通知书,也该到了。
---
喜欢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