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也不早了,崇祯便回到东?阁。
只是回来的路上,看见的多是萧条与脏乱,地上到处都是污水横流。
崇祯原本以为,京城乃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
京城都是这种环境,就不难怪京师鼠疫,死了二十多万百姓了。
看来环境治理,也要在此战过后,尽快提上日程。
回到东?阁,完善了一些作战细节,命人传来晚膳,也就只有四菜一汤。
由此可见,崇祯有多节约,其实也不是想节约,单纯就是穷。
这事,要搁在清末,那个老女人身上,御膳房上上下下,全都得拖出去嘎了。
回想着今天的阅兵,明日的早朝,估计文官们又会发难。
明朝到了后期,开始越来越像南宋朝。
但凡有任何利益,倾向于武将,文官集团都会想方设法的干扰。
这也是封建王朝,一个逃脱不了的宿命,历来的王朝末年,都伴随着军事废弛。
朝中文官坐大,而且大多奸臣当道,偶尔出一个清流,也被一池子坏水给污染了。
就像袁崇焕,自己夸下海口五年平辽,眼见做不到了,又开始找皇太极议和。
皇太极也是苟,议和的条件就是,杀掉皮岛的毛文龙。
这又间接导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带着火炮和孙元化的火炮技术叛变。
这让鞑子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火炮,和火炮制造技术。
而在毛文龙被杀之后,后金没有后顾之忧,又有了火炮加持,正面战场压力更大。
眼见议和不成,又向崇祯要钱,准备大举抗清。
让袁崇焕万万没想到的是,此时不仅打不过,还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文官集团看到,在投入了大量钱财后,依然不能平定辽东。
但不管是原来的崇祯,还是现在的崇祯,都必杀袁崇焕。
就袁崇焕干的那些事,哪一件都足够砍他十八次了,他都干了些什么呢?
假传圣旨、通敌卖国,擅杀总兵,就凭这三条,袁崇焕死得是一点都不冤。
显然袁崇焕的死,是大明文官集团,与鞑子私下里,达成的某种共识。
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原来的崇祯不知道,原来的崇祯不知道没关系,现在的他可太了解了。
今日提到了靠军功,可获封异姓王的事,明日早朝,估计会有一大堆人跳出来反对。
光是想想,都觉得头疼,都不用想就知道,白天的事情,文官们早就获取到信息了。
一想到朝堂之上的乌烟瘴气,就算是个现代人,都颇感无力。
但想要改变,朝堂之上的风气,就得有军权握在手里,这事暂且只能徐徐图之。
次日早朝,在一阵严肃的气氛中,开始了。
在众臣三呼万岁参拜后,崇祯抬手淡淡的说了声:“平身。”
众臣站直身体,唱报太监高呼:“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在一阵轻声低语后,吏部尚书田维嘉,出班拱手道:“启奏陛下,臣有事启奏。”
看到吏部尚书出来,崇祯就知道,昨日的事情,怕是要来了。
但该来的,始终会来,崇祯只得无奈道:“准奏!”
田维嘉缓缓道:“谢陛下!陛下您昨日,去西直门阅兵。”
“提到过武将凭军功,最高可获封王爵,太祖皇帝曾立下祖训,非朱姓之人不得封王。”
“如若本朝,有武将因功,而获封异姓王,那是有违祖训,请陛下三思!”
崇祯佯装不悦道:“祖训!你个老匹夫,知道鞑子打到哪里了吗?先回答朕的问题。”
田维嘉梗着脖子道:“陛下!臣知道鞑子,已经越过长城入关了。”
“但,这跟违背祖训,是两码事情,请陛下三思!”
扶了扶额头,崇祯也颇为无奈。
其实,田维嘉为官,还是很有能力的的,就是脑瓜子,有点一根筋。
田维嘉接任吏部尚书后,其一直兢兢业业,也没有没结党营私。
要让这种古板的人,认可一件事恐怕不容易,但再不容易,崇祯也只能勉强一试。
崇祯放低声音道:“既然知道鞑子,已经打进了长城,那你可知,咱们大明快亡国了吗?”
田维嘉对此,依然表示不认同道:“陛下,要封异姓王有违祖训,望陛下三思!”
对于这种宁愿亡国,也要抱着‘祖训’,不撒手的‘老顽固’,属实是有点头痛。
崇祯只得再次出声道:“太祖爷,并不会知道,两百多年后的大明王朝,会强敌环伺。”
“想要军人用命,就得有,足够吸引人的奖励。”
“待朕清缴了鞑子,带着众将士,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就安排异姓王,去镇守一方,你是否能认同呢?”
田维嘉听到崇祯,有如此宏愿,其实心下,已经有些松动。
但信旧不服输道:“陛下,异姓王如若聚众谋逆,可就为时晚矣,还望陛下,三思!”
像田维嘉这种人,无非是对于新鲜事物,接触不够。
一旦新鲜事物接触够多,造成的冲击足够,他们就很好解决了。
念及于此,崇祯接着道:“田爱卿,你的出发点是怕国将不国,百姓会民不聊生。”
“似爱卿这等,拳拳爱国之心,朕心里如明镜一般。”
“反正,封异姓王之事尚早,不如等要封爵位时,再讨论此事如何?”
见皇帝不想再提及此事,现在讨论,也确实为时尚早,只得点头同意。
古人其实只是古,并不是傻,如果皇帝表示,明确不想讨论。
而你又非要逼皇帝,立马给出结果,这样的事,古往今来怕是只有一个,方孝如了。
崇祯也是被逼到,没办法了,只得采用拖字决。
等让这些石古不化的老头,见识到了各种新式的东西。
他们才能去接受新事物,那到时候,封异姓王之事,阻力会小很多。
结束此番话题后,户部尚书程国祥,出班拱手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崇祯点头同意道:“准奏!”
程国祥再次拱手谢恩道:“今夏,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出现罕见大旱。”
“常言道,大旱之后必有大涝。此事,钦天监也有证明,还望陛下早做准备!”
哪怕是现代人,对于极端恶劣天气,也是颇为头痛。
自然,我们只能敬畏它,不要想着完全被征服它。
崇祯只得无奈道:“钦天监,户部尚书所说,是否属实?”
钦天监监正朱裕出班道:“陛下!臣夜观星象,程大人所言不虚。”
“明年五月初,将有大量雨水降下,恐怕,会有洪涝现象的发生,望陛下早做打算。”
作为现代人是不太懂,凭借看天象,能辨别往后几个月天气的。
但俗话说大旱之后必有大涝,肯定错不了。
既然知道,会发生大型洪涝灾害,那就只能用,疏通河道加固堤坝,等方式了。
华北平原洪涝现象,主要河道就只有黄河了。
江淮地区的淮河,在早两年已经治理过,且还颇有成效。
想要治理黄河,就要趁现在是枯水季,此时最适合疏通河道。
喜欢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