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盛家那位历经风雨、慈爱睿智的老太太,即将迎来她的八十大寿。
八十高寿,在这世间已是难得的福气,堪称“人瑞”。对于盛家而言,这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喜事、盛事。老太太不仅是盛家的定海神针,更是连接着盛家过往荣耀与未来希望的象征。她的健康长寿,在子孙们看来,便是家族最大的福气。
消息最早是从宥阳传出的。明兰与顾廷烨商议,老太太的大寿,必要好生操办,不仅要办得热闹风光,更要办得贴心体面,让老人家真正感受到儿孙绕膝、福寿安康的喜悦。
“祖母年事已高,不喜过于喧闹,但八十大寿非同小可,是盛家的大体面,也是我们做儿孙的心意。”明兰倚在窗边,手中拿着一份初步拟定的章程,对顾廷烨道,“我的意思,寿宴还是在京城老宅办最为妥当。那里地方宽敞,亲戚旧交也多,祖母住着也习惯。我们提前些日子进京,帮着母亲一起张罗。”
顾廷烨自是赞同:“这是自然。老人家辛苦一辈子,如今儿孙皆有出息,正该好好热闹一番,让她老人家高兴高兴。需要什么,你尽管吩咐下去,不必计较花费。银钱、人手,府里全力支应。”
得了丈夫的支持,明兰便立刻行动起来。她先是修书一封,快马送至京城盛府,与父亲盛纮和主理中馈的王氏(虽华兰归家,但王氏仍是名义上的主母)商议。信中详细说明了欲为祖母大办寿宴的打算,并询问老宅修缮、宾客名单等事宜。
盛纮接到信,亦是高度重视。他如今官途平稳,儿女姻缘大多美满,尤其是长柏在朝中地位日重,顾家更是权势煊赫,正需借此机会彰显盛家门楣,巩固人际关系。他立刻回信,极力赞成,并表示京中老宅他会派人提前修缮布置,一应费用由公中出大头,其余细节交由明兰和王氏共同操持。
王氏虽有时糊涂,但在这种关乎家族体面的大事上却毫不含糊,更何况这也是她彰显自己盛家女主人体面的好机会。她很快回信,与明兰细细商量起来,信中充满了干劲。
于是,一场围绕盛老太太八十大寿的筹备工作,在宥阳和京城两地同时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明兰在宥阳坐镇指挥。她先是召来了府中大管家和几位得力的管事妈妈,将筹备事宜分门别类,一一交代下去。
“寿礼要精心准备,既要贵重显心意,又要合祖母的喜好。我记得库房里有一尊上好的羊脂白玉观音像,祖母礼佛,这个正合适。再备下江南进贡的云锦、软烟罗各二十匹,给祖母做新衣裳。还有长白山的老参、南海的珍珠、外藩的象牙席……都挑顶好的备下。”明兰细细吩咐,管家躬身应下,飞快地记录着。
“寿宴的食材也要早早预定。山珍海味,时鲜瓜果,都要最新鲜最好的。从宥阳带几个得力厨娘进京,再在京中请几位名厨,南北菜式都要有,务必精致可口。酒水就用府里窖藏的三十年女儿红和新酿的菊花酒。”
“宾客的名单我和父亲、母亲已初步拟定。”明兰拿出厚厚一叠信笺,“盛家各房亲戚、父亲与兄长在朝中的同僚好友、顾家旧部亲眷、还有与祖母有旧交的几户老亲……都要送到。请柬要用泥金帖子,请最好的工匠刻印,措辞要恭敬诚挚。此事交由外院管事负责,务必亲自送到各府,不得有误。”
“至于寿宴当日的布置、流程、戏班子、杂耍、烟火……”明兰一项项安排下去,思路清晰,考虑周全,无不显示出侯府主母的干练与气派。下人们领命而去,各自忙开。
顾廷烨则动用了自己的关系网络。他亲自修书几封,给几位交情极好、如今仍在朝中或地方担任要职的旧部,邀请他们届时前来捧场。有顾侯爷的面子在,这份请柬的重量自是不同。他甚至通过特殊渠道,向宫中透了一丝风声,暗示若能得宫中一二赏赐,便是天大的体面。这并非为了炫耀,而是想让老太太感受到无上的荣光。
与此同时,京中盛府也是一片忙碌。王氏带着华兰(华兰如今协助母亲管理家务)指挥下人清扫庭院,修缮屋舍,更换帘幔,定制器皿。盛纮则主要负责与外界的联络沟通,确认重要宾客的行程。
整个盛家,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为了老太太的八十大寿,高效而兴奋地运转起来。
喜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