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里关乎帝国西陲命运的激烈辩论尘埃落定,重臣们的身影消失在宫墙的阴影中。赵顼没有立即就寝,而是信步来到了皇后向氏所居的福宁殿后阁。
阁内暖意融融,烛火摇曳,驱散了正月夜的寒意。向皇后见官家面带倦色却目光炯炯,心知必有要事,便挥手屏退了左右宫女宦官,亲自为他斟上一盏刚沏好的热茶。
茶香袅袅中,赵顼没有像往常一样批阅奏章,而是罕见地靠在软榻上,望着跳跃的烛火,久久不语。向皇后安静地坐在一旁,没有出言打扰,只是默默地又为他续了一次热水。
终于,赵顼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白日里不曾显露的疲惫与感慨:“今日御书房中,司马光提到了一个人……汉武帝。”
向皇后微微一怔,柔声道:“汉武帝……一代雄主,北逐匈奴,开疆拓土。司马学士此时提及,是想劝诫官家莫要效仿其后期劳民伤财么?”
“劝诫是真。”赵顼端起茶盏,却没有喝,目光变得有些悠远,
“但他这一提,却让朕想起了太史公笔下,汉武帝初年,积攒了文景两代的财富,方能支撑卫霍横扫漠北的赫赫武功。而朕呢?”
他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将茶盏轻轻顿在案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朕也想来个横扫千军,踏破贺兰山缺!让西夏、契丹,再不敢南窥!”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激愤,但随即又迅速低沉下去,充满了无力感,“可朕有什么?”
他伸出手指,一项项地数着,像是在质问自己,又像是在向最亲近的人倾诉那无处宣泄的压抑:
“钱?三司的账簿,寅吃卯粮,空空如也!若非皇城司那点海外利入填补窟窿,朕连犒赏三军、施粥放赈都要捉襟见肘!”
“人?朝中老成持重者,但求安稳;锐意进取者,又难免树敌。能如王韶这般,既通晓边事、又有胆魄担当的干才,屈指可数!”
“兵?”他深吸一口气,语气中充满了痛切,
“账面是有着百万大军!可其中多少是吃空饷的冗员?多少是不堪战阵的老弱?禁军看似雄壮,却久疏战阵,厢军更是几近役夫!
这样的百万大军,非但不是臂助,反而是拖垮国库的沉疴重症!”
他越说越激动,最后几乎是从榻上站了起来,在阁内快步踱走:
“弊病!到处都是弊病!积重难返!朕空有扫荡寰宇之志,却似被无数道无形的绳索捆住了手脚,每一步都艰难无比!
有时候,朕真觉得,这艘帝国巨舰,已是千疮百孔,朕拼命舀水,却不知何时才能驶出这片泥沼!”
向皇后静静地听着,没有立刻用空洞的安慰之词打断。她知道,此刻的官家,需要的不是一个附和者,而是一个能理解他困境并给予实质支持的倾听者与伙伴。
直到赵顼的情绪稍稍平复,重新坐回榻上,她才缓缓起身,为他换了一盏更热的茶,声音温柔而坚定:
“官家,您的苦,臣妾明白。但您看,您已经在为这艘巨舰修补最重要的漏洞了,不是么?”
她目光清澈地看着他:“官家,当初东南盐政改制,不正是官家您力排众议,为韩绛创造机会,方才得以推行么?这便是‘造船’的第一步啊。”
“还有裁撤冗军、整顿漕运、内廷改制……这些事,一桩桩一件件,看似琐碎,却都是在更换腐朽的船板,加固脆弱的龙骨。”
“汉武帝有文景之基,方能成就霸业。官家您如今所做的,正是在为我大宋打造一个全新的、坚固的基业!这其中的艰难,远胜于一场漠北决战。”
“臣妾相信,只要官家持志不辍,君臣同心,待到这艘船修缮完毕,兵精粮足之时,何愁不能‘一扫胡尘,靖清寰宇’?”
赵顼凝视着皇后,看着她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心中翻涌的波澜渐渐平息。他握住皇后的手,长长地吁出了一口胸中的浊气。
“皇后所言极是。是朕……有些心急了。”他重新振作精神,眼中恢复了惯有的锐利,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扫天下,也需先扫一屋。眼下最要紧的,是把王韶的熙河之策落实好,把裁军省下的钱财,真正用到刀刃上。”
夜已深沉,福宁殿的烛火却依旧明亮。这对帝国最尊贵的年轻夫妻,在茶香与夜话中,彼此支撑,共同面对前路的艰难。
对于赵顼而言,向皇后的理解与鼓励,或许比千军万马,更能抚慰他无人可知的疲惫,也更能坚定他在这漫漫长夜中,继续前行的勇气。
这一刻,他不仅是锐意改革的皇帝,也是一个在妻子面前偶尔流露出脆弱、需要慰藉的年轻人。而这份真实,恰恰赋予了这位历史人物更加动人的力量。熙宁二年的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
正月十七,年节的喜庆尚未完全散去,汴京太学的大讲堂(明伦堂)内,却已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风暴。
照壁上,张贴出了本旬经筵的论题——《论汉武帝之功过》。起初,太学生们大多不以为意,这几乎是历代论史必谈的老生常谈,无非是“穷兵黩武”与“扬威塞外”的正反辩论。
然而,当主讲博士展开由皇帝赵顼亲自拟定并下发的“论述要旨”时,整个讲堂瞬间鸦雀无声,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低声惊呼。这次的论题框架,完全超越了传统的道德评判:
“本次论议,不当囿于武帝一人之得失。当置于此等格局下审之——”
“匈奴冒顿、老上、军臣、伊稚斜、乌维,五代雄主,历数十年,控弦数十万,其势如燎原之火,迫近中原。”
“对垒者,乃汉之高、惠、文、景、武、昭、宣,七世帝王,绵延百年。”
“此非寻常边衅,实为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之间,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总体战!”
“试问:若武帝不举全国之力,奋然一击,打断匈奴脊梁,则汉室能否存续?中原文明,是否会如昔日之西周,沦于犬戎之手?”
这不再是评价一个皇帝,而是在拷问一个文明的生存策略!议题的高度和锐度,让所有学子感到窒息般的震撼。
《宋神宗的新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宋神宗的新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