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麓汇合点的“物资集结广场”,在未时的电磁柔光里交织着紧张与希望。0.08Sv\/h的辐射已降至安全阈值下限,空气中的星核结晶化作细碎的淡金颗粒,轻轻落在堆积如山的物资上——抗辐棉捆成整齐的长方体,星核糖装在陶瓮里封着红布,阿木培育的“能源藤”“解辐藤”种子用竹编篮分类盛放,甚至还有孩子们手工制作的“新家挂饰”(用抗锈藤枝和淡金结晶串成),每样物资旁都贴着劳工手写的标签,标注着“数量”“用途”“分配区域”。
广场中央立着块临时搭建的“倒计时牌”,是老秦用星核钢片拼接的,表面嵌着十二根荧光管,组成跳动的红色数字:**02:00:00**——这是最终撤离的倒计时,目标是星核塔西北10公里处的“抗锈林新营地”。那里有星核泉延伸的支流,能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和净化水;有天然的抗辐岩层,可抵御可能的辐射反弹;更重要的是,那里没有星核塔的战争痕迹,是周明笔记里“红锈林新生的起点”。
“各小队汇报准备情况!”林野握着青铜刀站在倒计时牌下,刀身斜靠在牌柱上,刃口映着淡金颗粒的柔光,却依旧透着统领全局的坚定。他的左手拿着“撤离路线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注着各小队的行进路线:绿色为“老弱妇幼队”(走平缓土路,配3名医护劳工),蓝色为“物资运输队”(用改造的矿车托运,配5名机械劳工),红色为“先锋警戒队”(走山路探路,配2名感知劳工+3名战斗劳工)。
老弱妇幼队(张婶带队)
张婶提着装满热粥的陶瓮,从临时厨房快步走来,身后跟着二十多个老人和孩子,每个孩子手里都牵着一根“安全绳”(抗锈藤编织,一端系在大人手腕上)。“报告!老弱妇幼队32人全部到齐,每人携带1件抗辐棉、1块星核糖、1小瓶解辐藤汁液,医疗包已备足,能应对常见的划伤和辐射不适!”张婶的声音洪亮,她指了指队伍末尾的两个孩子,“这两个是昨天从旧辐射区救来的,已经安排了熟人事先安抚,不害怕了。”
林野点头,目光落在孩子们身上——他们有的抱着布偶,有的攥着新挂饰,眼神里虽有对未知的好奇,却没有了之前的恐惧。“路上慢些,每走2公里停5分钟休息,让老人孩子缓口气,有情况随时用通讯藤联系。”
物资运输队(老秦、周阳带队)
老秦和周阳站在五辆改造矿车旁,矿车的车厢用抗锈藤加固,上面堆满物资,车辕两侧各绑着一根“能量棒”(用星核泉液浸泡的藤枝,能为矿车的简易动力系统提供能量)。“报告!5辆矿车装满物资,每车配2名劳工推车,1名劳工检修动力,周阳还在每车底部装了‘防陷轮’(用星核钢片包裹车轮,避免陷入土路坑洼),能确保每小时走3公里!”老秦拍了拍周阳的肩膀,周阳正蹲在矿车旁检查动力系统,手里拿着父亲留下的旧扳手,动作熟练得不像刚加入不久的新人。
“好!注意矿车的能量棒续航,每走5公里换一次,周阳你多盯着点动力系统,有问题及时修。”林野的目光落在周阳身上,带着一丝期许——这个年轻人不仅继承了周明的技术天赋,更继承了那份对同伴的责任感。
先锋警戒队(苏晴、陈静带队)
苏晴抱着辐射绘图本,陈静提着便携监测仪,身后跟着3名战斗劳工,每人都扛着电磁步枪,腰间别着爆藤种子陶瓶。“报告!先锋警戒队7人准备就绪,我的感知已覆盖前方5公里路线,未发现大型辐射热点和傀儡残骸;陈静的监测仪已校准,能实时捕捉0.1Sv\/h以上的辐射波动;战斗劳工的武器已调试,爆藤种子充足,能应对突发的小型威胁!”苏晴的声音冷静,绘图本屏幕上弹出“先锋路线实时感知图”,淡绿的区域表示安全,没有任何红色预警。
林野点头,指着路线图上的“山腰休息点”:“到休息点后,你们先勘察周边环境,确认安全后再用通讯藤通知后续队伍跟进,别冒进。”
植物辅助队(阿木带队)
阿木蹲在倒计时牌旁,身边放着三个竹编盒,分别装着“标记藤”“应急解辐藤”“预警藤”种子。他用手语快速比划,绿色纹路泛着“就绪”的柔和:已在三条路线的关键位置撒下标记藤(芽尖泛绿表示方向,泛红表示需绕行);为每个小队准备了应急解辐藤种子(遇辐射热点可快速发芽中和);预警藤已交给先锋队,若遇到未知危险,藤须会卷曲发光示警——苏晴翻译完,补充道:“阿木还在新营地的入口处提前撒了‘生长藤’,等我们到了,藤须就能长成简易的营地围栏,提供临时防护。”
林野走到阿木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你了,植物是我们的重要保障,路上有需要随时调动。”
倒计时牌的数字跳动到01:30:00,各小队开始有序出发:
- 先锋警戒队率先踏上山路,苏晴走在最前,感知像细密的网般覆盖前方,陈静紧随其后,监测仪的屏幕始终亮着;
- 老弱妇幼队跟着出发,张婶走在队伍中间,不时回头清点人数,孩子们的笑声偶尔在土路上响起,冲淡了撤离的紧张;
- 物资运输队最后出发,矿车的车轮碾过土路,发出“咕噜咕噜”的轻响,周阳走在第一辆车旁,不时弯腰检查车轮,老秦则在队伍末尾压阵,确保没有物资掉落。
林野和阿木留在最后,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劳工或物资。广场上的临时帐篷已被拆除,地面的垃圾被清理干净,只留下几块淡金颗粒聚集的痕迹,像是在为这片战斗过的土地留下纪念。“还有谁没走?”林野对着空旷的广场喊了一声,回声在周围的抗锈藤林间回荡。
“林小哥!等等我们!”两个年轻劳工扛着一台“便携通讯器”从临时技术室跑来,通讯器的天线还在晃动,“老秦叔说这个得带上,新营地的临时通讯藤柱需要用它校准信号,不然没法和星核塔周边的探索队联系!”
林野接过通讯器,掂了掂重量:“好样的,没忘了关键设备,快跟上物资队,别掉队。”
倒计时牌的数字跳动到01:00:00,林野和阿木终于踏上撤离路线。他们走在物资运输队的末尾,林野不时回头看向北麓汇合点的方向——那里曾是他们对抗赵衡的重要据点,有周明牺牲的记忆,有苏锐守护的身影,有无数劳工战斗的痕迹。青铜刀的刀柄被他攥得发热,心里却没有伤感,只有对未来的期许——新营地会有新的房屋、新的农田、新的希望,那些牺牲者的精神,会在新的土地上延续。
阿木似乎察觉到林野的情绪,用手语比划着指向远方的抗锈林——淡绿的林冠在电磁柔光里泛着生机,星核泉的支流像银色的丝带,缠绕在林间,新营地的方向隐约能看到“生长藤”的淡绿光。他从怀里掏出一颗“纪念藤”种子,递给林野,绿色纹路泛着“传承”的柔和:这颗种子是用周明牺牲地的土壤培育的,种在新营地的中央,等它发芽开花,就像周明一直在看着大家。
林野接过种子,小心地放进贴身的布袋里,布袋里还放着赵承业的半块木牌和周明的星核笔。“走吧,他们还在前面等着我们。”
倒计时牌的数字在他们身后跳动到00:30:00,山路渐渐平缓,前方传来先锋警戒队的通讯藤信号:“新营地入口已确认安全,生长藤已长成围栏,星核泉支流的水质检测合格,可直接饮用!”
林野加快脚步,阿木也跟着提速,淡金颗粒在他们身边飞舞,像在为他们引路。远处的抗锈林里,隐约能看到老弱妇幼队的身影,孩子们的笑声越来越清晰,张婶的吆喝声、老秦的指挥声、周阳的检修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充满生机的“新生活序曲”。
当林野和阿木走到新营地入口时,倒计时牌的数字刚好跳到00:00:00——最终撤离,圆满完成。
新营地的入口处,生长藤已长成两米高的围栏,藤叶间点缀着淡白的小花(纪念藤的变种,阿木特意培育的);星核泉支流旁,劳工们正用陶瓮接水,孩子们在水边嬉戏,溅起细碎的水花;物资运输队的矿车已停稳,劳工们开始卸物资,有的搭临时帐篷,有的整理医疗包,有的给能量棒充电。
苏晴走到林野身边,绘图本屏幕上弹出“新营地辐射检测结果”:“0.06Sv\/h,完全安全,星核泉的能量还在缓慢净化周边土壤,不出半个月,这里就能种抗辐作物了。”
陈静的监测仪也显示“通讯信号校准完成,能覆盖新营地周边10公里范围,可与星核塔探索队正常联系”。
周阳和老秦正蹲在营地中央,准备种下林野手里的纪念藤种子,周围围了不少劳工,有的递陶盆,有的找土壤,有的浇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林野看着眼前的景象,握紧了布袋里的纪念藤种子——周明的心愿,苏锐的守护,无数劳工的战斗,终于在这片土地上有了结果。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红锈林新生的开始,未来还有重建房屋、培育作物、研究辐射引导器碎片、寻找赵衡残余势力等任务,但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未时的电磁柔光渐渐变浓,淡金颗粒落在新营地的每个角落,像撒下的希望种子。林野站在营地中央,看着忙碌的劳工们,看着嬉戏的孩子们,看着远处的抗锈林和星核泉,嘴角轻轻上扬——最终撤离的倒计时结束了,而红锈林的新生倒计时,才刚刚开始。
喜欢残土纪元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残土纪元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