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四年正月,料峭春寒尚未散尽,大靖的田野上已泛起勃勃生机。农桑司的官员们带着印刷成册的轮作技术指南,奔波在全国各地的乡村田埂间,一场关于种植技术的革新,随着春耕的脚步悄然铺开。“轮作种植,就是让土地‘休养生息’,”农桑司郎中在田间宣讲时,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道,“今年种玉米,明年种大豆;今年种小麦,明年种红薯,两种作物轮换着种,既能让土壤肥力不枯竭,又能少生病虫害,亩产还能再涨一成!”
这是苏清鸢结合前世农业知识与大靖实际情况,主导推行的农桑新政。此前她巡查各地农田时发现,不少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连年种植单一作物,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频发,虽不断施肥,亩产却逐年递减。燕云的玉米田连作三年后,亩产从三石降至两石五;河南的小麦田连作五年,病虫害发生率激增,农户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喷洒草药,却收效甚微。
“土地就像人一样,总吃一种饭会营养不良,轮换着吃才能精力充沛。”苏清鸢在农桑司议事时提出,“大豆能固氮养地,玉米需肥量大;红薯耐贫瘠,小麦需肥均衡,将这些作物搭配轮作,正好互补。”她亲自拟定了两套核心轮作模式:北方以“小麦+大豆”为主,南方以“玉米+红薯”为主,同时组织农桑司官员在燕云、江南进行试点,积累数据后再向全国推广。
景和三年,燕云率先试点“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农桑司官员指导农户将农田分成两半,一半种玉米,一半种大豆,次年再互换种植。秋收时数据显示,轮作田的玉米亩产达三石二,比连作田多收两石;大豆不仅亩产达一石五,还让土壤肥力明显提升,第三年种小麦时,麦苗长势比连作田粗壮许多。江南试点的“玉米+红薯”轮作田,也取得了亩产增长一成的好成绩。
有了试点数据支撑,农桑司在景和四年正月正式向全国推广轮作技术。苏清鸢特意派心腹幕僚陈默前往东北——东北黑土地肥沃,是大靖重要的粮仓,但农户们仍沿用传统连作模式,未能充分发挥黑土优势。“东北黑土是‘金土地’,但连年种单一作物,肥力也会慢慢流失。”陈默临行前,苏清鸢特意叮嘱,“你要亲自下田指导,让农户们亲眼看到轮作的好处,把黑土地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陈默抵达东北后,立刻带着农桑司官员深入乡村。东北的农户们大多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听闻轮作技术能让亩产再增一成,纷纷围拢过来请教。“陈大人,俺们种了一辈子地,都是年年种玉米,从没听说过还能和大豆换着种。”老农王大爷搓着双手,满脸疑惑,“这大豆种下去,会不会影响玉米的收成啊?”
“王大爷,您放心,这轮作不仅不影响,还能让玉米长得更好!”陈默笑着拿出燕云的试点数据,“您看,燕云去年的轮作田,玉米亩产比您这连作田还多两石,大豆还能肥地,来年再种玉米,产量还能涨!”他说着,亲自带着农户们丈量土地、规划种植区域,教他们如何按比例搭配玉米与大豆的种植密度,如何根据两种作物的生长周期安排播种时间。
在陈默的指导下,东北的黑土地上,一排排整齐的田垄划分出来,玉米种子与大豆种子间隔播种。“玉米喜光,大豆耐阴,这样搭配着种,互不耽误;玉米需氮多,大豆能固氮,正好给玉米提供养分。”陈默一边示范播种,一边讲解其中的道理,“等秋天收获时,您就知道这轮作技术的好处了!”
与东北农户的积极响应不同,河南商丘的老农们起初对轮作技术半信半疑。商丘是传统农业区,农户们世代种植小麦、玉米,对新技术有着天然的抵触。“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法,怎么能说改就改?”老农李大叔摇头摆手,“万一换着种,产量降了,一家人的口粮可就没着落了!”
农桑司官员们没有急于说服,而是把燕云的试点数据打印成册,挨家挨户发放,还组织老农们前往附近的轮作示范田参观。示范田里,去年种过大豆的地块上,小麦苗长得郁郁葱葱、整齐粗壮;而旁边的连作田,麦苗则有些稀疏发黄。“李大叔,您看这示范田的小麦,就是去年种过大豆的轮作田。”农桑司官员指着麦田,“您再看看连作田的麦苗,差距是不是很明显?”
李大叔蹲下身,仔细对比着两块田的麦苗,用手捏了捏轮作田的麦苗茎秆,果然比连作田的粗壮许多。“这轮作田的麦苗,看着就有精气神。”李大叔喃喃自语。农桑司官员趁机补充:“去年燕云的轮作玉米田,亩产比连作田多收两石,大豆还能卖钱,一亩地能多赚不少银子呢!”
看着实实在在的对比,听着诱人的试点数据,商丘的老农们终于松了口。“既然燕云都试成功了,俺们也试试!”李大叔率先表态,“就算产量没涨,能让土壤不板结,也是好事!”
春耕时节,商丘的田野上热闹起来。农户们按照农桑司的指导,将农田规划成“小麦+大豆”轮作田,有的地块今年种小麦,明年种大豆;有的地块则间隔种植小麦与大豆,形成“麦豆套种”的轮作模式。田地里不再是单一的小麦苗,而是错落分布的小麦苗与大豆苗,绿油油的叶片在春风中摇曳,呈现出别样的生机。
农桑司官员们穿梭在田间地头,随时解答农户们的疑问,指导他们进行田间管理。“小麦要多浇水,大豆耐旱,浇水时要注意别淹了大豆苗。”“施肥时,小麦要多施氮肥,大豆少施氮肥,多施磷肥、钾肥。”官员们的耐心指导,让农户们心里更有底了。
李大叔的田里,小麦与大豆间隔种植,他每天都要去田里查看好几遍。“这大豆苗长得真快,才半个月就长这么高了!”李大叔看着绿油油的大豆苗,脸上露出了笑容,“以前种单一小麦,田里病虫害多,今年种了大豆,好像虫子都少了不少。”
除了东北、河南,江南、燕云、西南等各地的农户们也纷纷采用轮作技术。江南的“玉米+红薯”轮作田,玉米苗长得挺拔,红薯藤蔓延开来,覆盖了田垄;燕云的轮作田,去年种大豆的地块上,小麦长势喜人;西南山区的梯田里,农户们采用“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
春耕结束后,各地农桑司官员纷纷向朝廷奏报推广情况:“景和四年春耕,全国已有七成农户采用轮作种植技术,东北黑土地、河南平原、江南水乡等主要产粮区,轮作覆盖率已达八成以上。”“农户们通过学习轮作技术,不仅掌握了新的种植方法,还学会了根据土壤条件搭配作物,种田的科学性明显提升。”
苏清鸢收到奏报后,欣慰地说道:“农业是国之根本,只有让农户们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才能实现粮食持续丰收,让百姓吃饱穿暖。”她随后下令,农桑司要持续跟踪各地轮作田的生长情况,及时解决农户们遇到的问题,同时收集更多轮作数据,优化轮作模式,为来年推广更多样化的轮作方案做准备。
春风拂面,阳光正好,大靖的田野上,一片片轮作田生机勃勃。玉米苗舒展叶片,大豆苗茁壮成长,小麦苗亭亭玉立,红薯藤蔓延生长。这些错落分布的作物,不仅承载着农户们的丰收期盼,更标志着大靖农业从传统经验种植向科学种植的转变。
景和四年的春耕,因轮作技术的落地,变得格外有意义。它不仅为大靖的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让农户们感受到了科学种植的力量。随着轮作技术的广泛推广,大靖的农田将更加肥沃,粮食产量将持续增长,百姓的日子也将如同这田野上的作物,愈发红火、愈发兴旺,为景和盛世的长治久安,筑牢最坚实的农业根基。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