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二年年末,岁暮天寒,鹅毛大雪覆盖了大靖的山川田野,紫禁城的琉璃瓦在白雪的映衬下,透着一股静谧而庄重的气息。御书房内,却暖意融融,地龙烧得正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萧玦与苏清鸢相对而坐,案上摊着厚厚的一叠文书,皆是户部、礼部、工部、太医院、农桑司等部门呈报的年度民生总结。
窗外寒风呼啸,卷起积雪拍打窗棂,御书房内却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萧玦拿起一份户部的粮食产量报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清鸢,你看,景和二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较元年增长三成,江南地区因阶梯税制与水利改善,增长近四成;北方流民返乡垦荒,新增耕地百万亩,粮食增收千万石。百姓的饭碗,终于端得更稳了。”
苏清鸢接过报告,细细翻阅,眼中满是笑意:“这多亏了农桑司的技术推广与‘春耕计划’的落实。高产种子、科学耕种方法与改良农具,三者结合,才能让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我听说江南不少农户今年都有余粮,还能拿到集市上售卖,日子比以前宽裕多了。”
她放下粮食报告,拿起礼部呈递的蒙学建设总结:“官办蒙学已达千所,覆盖全国所有州县,入学儿童超过十万人。其中,女子蒙学已推广至三十座城市,入学女孩八千余人。这些孩子中,有七成是寒门子弟,他们以前连学堂的门都进不了,如今终于能免费读书识字,靠知识改变命运了。”
萧玦看着蒙学总结中的数据,想起了西北月牙村的牧童王小二。那个曾经趴在学堂窗外听课的孩子,如今已是蒙学中的优等生,能熟练背诵《三字经》《百家姓》,还能做复杂的算术题。萧玦轻声道:“教育是国之根本,这些孩子,都是大靖未来的希望。再过十年、二十年,他们中或许会出现贤臣良将、名医巧匠,为大靖的繁荣添砖加瓦。”
苏清鸢点头,又拿起太医院的惠民医馆总结:“全国惠民医馆已达三百余所,乡级医点一千余个,景和二年全年救治百姓超过百万人次,其中免费救治贫困百姓十五万人次。更重要的是,瘟疫发生率较元年下降七成,江南、西北等以往易爆发瘟疫的地区,全年无大规模疫情。”
她想起了四川巫山县的惠民医馆,李大夫用针灸治好了数百名老人的风湿顽疾,百姓自发立起的“功德碑”;想起了江南瘟疫时,医馆医生们深入疫区,日夜救治患者,最终控制疫情的场景。苏清鸢感慨道:“医者仁心,惠民医馆不仅救死扶伤,更让百姓感受到了朝廷的温暖。以前百姓生病,要么没钱医治,要么只能求助于江湖郎中,如今家门口就有正规医馆,看病免费、药材低价,这才是真正的为民办事。”
萧玦拿起工部的水利与农具报告:“景和二年,全国修缮加固黄河、长江大堤两千余里,修建灌溉渠三千余条,新增灌溉农田五百万亩;改良农具已普及至全国八成农户,春耕效率提升五成。水利与农具的改善,不仅保障了粮食生产,也减轻了百姓的劳作负担。”
他想起了北方青州的农户王老三,流民返乡后垦荒二十亩,靠着高产种子、科学耕种与改良农具,第一年便获得大丰收,不仅填饱了肚子,还向官府缴纳了粮食五十石。萧玦笑道:“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吃饱饭、看好病、读上书,便能安居乐业。我们这两年推行的新政,正是围绕这几点展开。”
苏清鸢拿起户部的赋税与流民报告:“景和二年全国税收增长两成,国库充盈,但百姓税负反而平均减轻一成五;百万流民全部返乡垦荒,全国耕地面积增加百万亩,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偷盗、斗殴等案件较元年下降六成。这正是‘藏富于民,民富则国强’的道理。”
她看着案上的一份份总结,心中满是感慨。景和元年,萧玦刚登基时,大靖还面临着朝堂混乱、民生凋敝、边境不稳的局面。短短两年时间,在两人的携手努力下,在百官的通力协作下,大靖已然焕然一新:粮食充盈,百姓温饱无忧;学堂遍布,孩童皆有书读;医馆林立,百姓看病不难;边防稳固,无外患侵扰;官场清明,贪腐之风收敛;宗室规范,皇族形象改善。
萧玦放下手中的文书,目光温柔地落在苏清鸢脸上。从燕云的烽火岁月,到京城的朝堂理政,无论遇到多少困难,苏清鸢始终站在他身边,与他并肩作战。推行惠民医馆,她亲自编写诊疗规范、解决药材短缺;普及官办蒙学,她推动劝学政策、关爱寒门子弟;推广女子蒙学,她力排众议、打破性别桎梏;制定春耕计划,她心系农户、统筹种子技术农具;开展药材普查,她牵头组织、完善医疗体系。每一项新政的背后,都有她的心血与付出。
萧玦伸出手,轻轻握住苏清鸢的手,她的手因常年处理政务、翻阅典籍,带着一丝薄茧,却温暖而坚定。萧玦轻声道:“从燕云到京城,幸好有你一路陪我。若没有你,这些新政难以推行得如此顺利;若没有你,我也难以坚持初心,始终以百姓为重。”
苏清鸢心中一暖,靠在萧玦的肩上,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与沉稳的心跳。窗外的寒风似乎不再凛冽,御书房内的暖意愈发浓厚。她轻声说道:“陛下言重了。我们是夫妻,更是战友,理应同心同德,共护大靖。我们的目标,是让大靖所有百姓都能吃饱饭、看好病、读上书,都能安居乐业、远离疾苦。现在,我们只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萧玦收紧手臂,将她拥入怀中,目光望向窗外漫天的飞雪。他知道,苏清鸢说得对,景和二年的成效,只是景和盛世的开端。未来,他们还要继续完善医疗体系,编撰《大靖医典》;还要继续扩建蒙学,推广女子教育;还要继续优化赋税制度,让百姓负担更轻;还要继续加固边防,确保边境永久和平;还要继续规范朝堂,让决策更加透明务实。
“是啊,只是开始。”萧玦的声音坚定而充满希望,“但只要我们始终坚守初心,始终以百姓为本,始终携手同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相信,终有一天,大靖的每一寸土地都会五谷丰登,每一个孩子都能走进学堂,每一位百姓都能健康平安,每一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
苏清鸢闭上眼睛,嘴角带着温柔的笑容。她能想象到那样的画面:江南水乡,农户们丰收后脸上洋溢着喜悦;西北草原,孩子们在学堂里朗朗读书;京城集市,百姓们安居乐业、笑语盈盈;边境线上,边防军严阵以待,守护着家国安宁。那是景和盛世最美好的模样,是他们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映照着两人相依的身影。案上的民生总结,如同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记录着他们两年的付出与成效;窗外的大雪,如同上天降下的祥瑞,预示着大靖的未来一片光明。
萧玦与苏清鸢都清楚,前路或许还会有挑战,还会有困难,但只要他们初心不改、携手同心,只要百官勤政为民、百姓积极响应,大靖的盛世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而景和二年的这份民生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将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行,为了大靖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幸福安宁,不懈奋斗。
夜深了,雪还在下,覆盖着大靖的山川田野,也覆盖着无数百姓的家园。御书房内的暖意与灯火,如同黑暗中的星光,照亮了大靖的盛世之路,也温暖了无数百姓的心房。景和二年,初见成效;景和盛世,未来可期。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皮皮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皮皮读书!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