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冬,江南的寒意裹挟着连绵阴雨,笼罩着这片富庶却多愁的土地。苏清鸢身着素色锦袍,外罩一件厚实的貂裘披风,带着农桑司的官员、燕云老农与两名贴身侍女,乘坐马车踏上了江南农桑巡查之路。此次巡查,既是为了查看高产作物在江南的推广情况,更是为了倾听百姓心声,解决农桑生产中的实际难题——萧玦忙于朝堂整顿,苏清鸢便主动扛起了民生巡查的重任,誓要让燕云的惠民之法,真正在江南落地生根。
车队一路南下,越靠近江南,阴雨越密。车窗外,原本应是绿油油的小麦田,此刻却一片枯黄,不少麦苗倒伏在泥泞中,看得苏清鸢眉头紧锁。“皇后娘娘,江南这几日一直下雨,地里积水排不出去,小麦根系都泡烂了,长势越来越差。”随行的农桑司主事李大人叹了口气,“我们之前推广的玉米、红薯耐涝,但小麦本就怕湿,遇上这种连阴雨天气,实在难办。”
苏清鸢掀开马车帘子,冰冷的雨丝夹杂着寒风扑面而来,她却毫不在意,目光紧紧盯着田间:“不能让百姓的辛苦白费。立刻传我的命令,让人快马加鞭赶回燕云,调运十万斤耐寒耐涝的小麦种子过来;同时通知江南各地官府,组织农户开展‘开沟排水’,尽快把田里的积水排出去。”
抵达苏州府后,苏清鸢没有先去府衙休息,而是直接前往乡下田间。泥泞的田埂上,农户们正愁眉苦脸地看着倒伏的麦苗,有的甚至蹲在田边抹眼泪。看到苏清鸢一行人走来,农户们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困境:“皇后娘娘,这雨下得太不是时候了,再这样下去,今年的小麦就全毁了!”“我们全家就指望这几亩麦田过冬,要是收成没了,可怎么活啊!”
苏清鸢走到田边,蹲下身子,仔细查看麦苗的长势。她捡起一株倒伏的麦苗,发现根系已经部分腐烂,但还有挽救的余地。“乡亲们,大家不要急,小麦还有救!”苏清鸢站起身,声音温和却坚定,“第一,立刻按我教的方法,在麦田里开挖深沟,把积水排到沟渠里,让土壤透气;第二,用干枯的秸秆覆盖在麦苗根部,既能保温,又能防止土壤板结;第三,等雨停后,施加少量草木灰,补充养分,促进麦苗恢复。”
为了让农户们更好地掌握方法,苏清鸢亲自示范,拿起锄头在田边开挖沟渠,动作娴熟利落——在燕云的五年,她早已不是那个只懂诗书的女子,而是深耕农桑的实干家。随行的燕云老农也纷纷散开,手把手地教农户们如何开沟、如何覆盖秸秆,农桑司的官员则记录下受灾情况,统计需要补种的种子数量。
农户们看着皇后娘娘亲自下地示范,心中既感动又振奋,纷纷拿起农具,按照教的方法行动起来。苏州知府得知后,也立刻调派衙役与粮草,协助农户排水补种,原本死气沉沉的麦田里,渐渐恢复了忙碌的景象。
解决了小麦长势不佳的问题,苏清鸢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其他州县巡查。在苏州府下辖的昆山县,她却意外发现了一桩令人愤慨的事——当地豪强张大户,看中了农户们种植高产玉米的十亩良田,竟勾结县衙的差役,以“田地权属不清”为由,强行将良田占为己有,还殴打了反抗的农户。
被占田的农户王老汉,儿子因病去世,家中只有老两口和一个年幼的孙子,全靠这十亩玉米地糊口。张大户强占田地后,王老汉多次到县衙告状,却被差役驱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在家中以泪洗面。
苏清鸢得知此事后,当即怒火中烧:“百姓的田地是命根子,这张大户竟敢强取豪夺,简直无法无天!”她立刻命随行的御史前往县衙调查,同时传讯张大户与相关差役。
证据确凿之下,张大户与勾结他的差役无从抵赖。苏清鸢当着全村百姓的面,下令将张大户杖责五十,没收其非法侵占的所有田地,归还农户,同时罚银千两,用于补偿受灾农户;将勾结豪强的差役革职查办,流放三千里;对不作为的昆山县令,降职三级,调离昆山。
王老汉拿回自己的田地,接过官府发放的补偿银两,激动得老泪纵横,带着家人跪在苏清鸢面前,连连磕头:“皇后娘娘为我们做主,真是活菩萨啊!您就是我们百姓的再生父母!”周围的农户们也纷纷跪地,齐声高喊:“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苏清鸢连忙扶起王老汉,温声道:“乡亲们,保护百姓的田地与生计,是朕与皇后的责任。往后若再有人强占你们的田地、欺压你们,只管去谏言司申诉,或直接找巡查官员,朕与皇后定会为你们做主!”
巡查途中,苏清鸢将各地发现的农桑问题一一记录在册:江南部分地区缺乏水利设施,雨季易涝、旱季易旱;农户种植高产作物缺乏技术指导,产量未能达到预期;部分地主欺压农户,侵占田地;农具供应不足,影响耕作效率……每一个问题,她都详细标注了地点、涉及人员与解决方案,厚厚的册子上,写满了对百姓的牵挂。
回到京城后,苏清鸢立刻将巡查记录交给萧玦,两人在御书房商议到深夜。“江南是赋税重地,农桑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萧玦看着册子上的问题,语气凝重,“水利设施建设需要朝廷拨款,技术指导需要农桑司加大力度,而调动百姓种植积极性,还需要出台更优惠的政策。”
最终,两人商议推出“农桑补贴政策”,由苏清鸢牵头执行:其一,凡种植玉米、红薯、耐寒小麦等高产作物的农户,可凭种植面积向官府领取补贴,每亩补贴白银五钱;其二,对修建水利设施的地区,朝廷拨款三成,地方官府出资三成,农户集资四成,确保水利设施尽快建成;其三,扩大农具工坊规模,加快改良农具生产,确保每户农户至少能配备一套改良农具,买不起的农户可先领用,秋收后再分期缴纳费用。
政策推行后,江南百姓的种植积极性被彻底调动起来。农户们纷纷扩大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主动参与水利设施建设,不少原本观望的农户,也加入到种植高产作物的行列中。苏州府的农户们说:“皇后娘娘不仅帮我们解决难题,还发放补贴,我们种地更有底气了!”
景和二年春,江南地区风调雨顺,加上水利设施的改善、技术指导的加强与补贴政策的激励,高产作物迎来了大丰收。玉米亩产达到四百斤,红薯亩产超过千斤,较往年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农户们看着金灿灿的玉米、沉甸甸的红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说:“这都是皇后娘娘的功劳,没有她的巡查与帮助,我们哪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苏清鸢的农桑巡查,不仅解决了江南百姓的燃眉之急,更推动了农桑政策的优化完善。此后,萧玦与苏清鸢规定,农桑司每半年需组织一次全国性的农桑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各地的农桑问题,确保高产作物的推广与农桑生产的顺利进行。而苏清鸢“亲力亲为、为民解忧”的形象,也深深烙印在百姓心中,成为大靖百姓口中“最懂民生的皇后”。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