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的清晨,“山海花田”的积雪已渐渐融化,泥土里透着湿润的气息,田埂边的枯草下,几株嫩绿的草芽悄悄探出头,像是在宣告春天的到来。故事阁的院子里,乡亲们早早便聚在一起,手里拿着锄头、铁锹,还有老水手精心挑选的新花籽——今年不仅要种虞美人、向日葵,还多了些从镇上换来的格桑花籽,要让花田更热闹些。
“开耕啦!”老水手手里拿着一把系着红绸的锄头,朝着花田的方向挥了挥,“今年咱们要先把去年的秸秆翻进土里当肥料,再把花籽种下去,趁着春汛前的好天气,让种子早点发芽。”谢怜和花城也拿起锄头,小海娃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一个小铲子,墨尾的尾巴上还系着去年的小红绸,蹦蹦跳跳地跟着,像是也在为新岁开耕添喜气。
一行人走进花田,老水手率先举起锄头,往地里挖了第一锄,湿润的泥土翻起来,带着清新的气息。“大家注意间距,花籽不能种太密,不然会抢养分。”老水手一边示范,一边叮嘱,“虞美人的籽小,要浅种;向日葵的籽大,要种深些,还要盖层薄土。”
谢怜和花城负责播种,谢怜把花籽均匀地撒在土里,花城则拿着小铲子,轻轻把土盖在种子上,动作轻柔,像是在呵护易碎的珍宝。小海娃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把格桑花籽撒在田埂边,虽然撒得有些零散,却格外认真:“谢怜哥哥!我种的格桑花明年肯定能开得特别好看!”
墨尾也没闲着,它蹲在田埂边,要是发现有散落的花籽,就会用鼻子轻轻推到谢怜面前,像是在帮忙,却偶尔会把花籽埋进土里,惹得众人笑作一团。小海娃见状,笑着抓了一把没种的花籽放在墨尾面前:“墨尾别捣乱,这些花籽要种在地里才能发芽哦!”
正午时分,太阳渐渐暖起来,大家也渐渐累了。绣娘带着姑娘们提着食盒来了,里面装着刚煮好的小米粥和葱油饼。“大家快歇会儿,喝点粥暖暖身子,吃个饼垫垫肚子。”绣娘把小米粥递给谢怜,笑着说,“这葱油饼是用新磨的面粉做的,还加了咱们自己种的葱,香得很。”
小海娃接过葱油饼,咬了一口,脆得掉渣,眼睛一亮:“好吃!比去年的还香!”老水手坐在田埂上,喝着小米粥,看着眼前翻耕好的土地,笑着说:“今年的开耕很顺利,等过几天再浇次水,种子就能发芽了。到了夏天,咱们的花田肯定能开满五颜六色的花,赏花宴也能办得更热闹。”
午后,乡亲们继续忙碌,有的帮着平整土地,有的帮着浇水,还有的帮着在田埂边插上小木牌,上面写着花的品种,方便日后打理。文书拿着花田分布图,一边核对位置,一边和大家商量:“今年咱们把花田分了区,这边种虞美人,那边种向日葵,田埂边种格桑花,等开花的时候,肯定特别好看,还能吸引更多人来咱们花田。”
小海娃和几个小伙伴则在田埂边插小木牌,他们还在木牌上画了小花,虽然画得歪歪扭扭,却满是童趣:“谢怜哥哥!你看我们画的花好不好看?明年花开了,咱们就知道这是什么花了!”谢怜笑着点头:“好看!等明年花开了,咱们还要在木牌上挂个小灯笼,晚上肯定特别漂亮。”
傍晚时分,夕阳把花田染成了金色,开耕的活儿也基本完成了。大家扛着农具往回走,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满脸笑意。小海娃走在最后,手里拿着一个小木牌,上面画着一朵向日葵,他说要把木牌放在自己种的格桑花旁边,等明年一起长大。
回到故事阁,谢怜把今日开耕的事记在四季花事册上,还贴上了一颗格桑花籽,作为纪念。花城则在厨房煮着蔬菜汤,里面放了刚从菜窖里拿出来的萝卜和白菜,鲜美的味道弥漫了整个屋子。
两人坐在窗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花田,听着远处传来的蛙鸣声,手里捧着温热的蔬菜汤。“三郎,”谢怜轻声说,“看着翻耕好的土地,感觉心里满是希望。”花城握紧他的手,温柔地说:“这是新岁的开始,也是咱们花田新的希望。以后的每一年,咱们都要一起开耕、播种、收获,看着花田越来越好,和乡亲们一起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月光洒在花田上,翻耕好的土地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蛙鸣声,像是在为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岁奏响乐章。谢怜望着身边的人,心里满是幸福——原来最动人的期待,便是与重要的人一起,在这片土地上开启新的篇章,把每个季节的努力,都酿成岁月里的甜,让新岁的花田,绽放出更美的风景。
喜欢天官赐福:与君共赴烟火长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天官赐福:与君共赴烟火长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