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依附公孙瓒后,并未因寄人篱下而消沉。每日清晨,昌平县郊的校场上,高顺亲率士卒演练阵型,长矛手与盾牌手交替配合,马蹄声与呐喊声震彻旷野;张飞则带着骑兵小队模拟白马义从的冲锋战术,虽马匹不及对方精良,却也练得进退有度。同时,简雍常出入蓟县的酒肆茶馆,与当地名士崔州平、石广元等人纵论时局,不仅探听到袁绍暗中拉拢公孙瓒部将的消息,还为刘备引荐了几位擅长农耕的乡绅,为日后筹粮埋下伏笔。在此期间,刘备深刻感受到了公孙瓒军队的强悍,尤其是白马义从的来去如风,但也察觉到公孙瓒性格中的刚愎自用与对士族的猜忌——某次议事时,公孙瓒因部将提及“与袁绍和解”,便当场怒斥其“通敌”,吓得众人噤声,这一幕让刘备暗自警醒,知道此处终究非长久之地。
机会很快到来。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黄巾余孽复起,裹挟数十万流民,所过之处城池残破。他们先攻北海相孔融,将其困于都昌,孔融派太史慈星夜突围求援,先至平原见刘备,再转赴公孙瓒处;后又转攻渤海郡,威胁袁绍根基。此时已与公孙瓒结盟的徐州牧陶谦,担心黄巾蔓延至徐州,屡次遣使催促公孙瓒出兵;袁绍更是怕后院起火,派使者提议“共讨黄巾,分守青冀”。公孙瓒见各方需求契合,又想让刘备替自己掌控青州门户,便顺势表奏刘备为平原令,后不久又晋升为平原国相(平原国为郡级封国,国相相当于太守)。
这是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平原国虽地处青州,毗邻黄河,常受黄巾与黄河水患困扰,但终究是一郡之地,有了真正的治权和稳定的赋税来源。刘备兄弟几人欣然受命,立刻带领经过数年征战和训练已扩充至近千人的核心队伍,前往平原赴任。
赴任途中,黄河沿岸的柳丝已抽新绿,却见沿途村落多有残垣断壁,偶有流民蜷缩在路边。张飞勒住马,望着刘备大笑:“哥哥如今是一国相了,看谁还敢小觑!”刘备却俯身扶起一位饥肠辘辘的老妇,递过干粮后对张飞道:“翼德,我等任平原相,非为虚名,是要让此处百姓能安居,切不可骄躁。”
高顺此时策马上前,冷静分析:“平原北接幽州,西邻冀州袁绍,南面是错综复杂的青州势力,黄巾肆虐,民生困苦。此地虽是机遇,更是险地。需内修政理,外结盟友,谨慎应对。”
刘备深以为然。到达平原后,他外御黄巾,内施仁政,选拔贤能,与民秋毫无犯。高顺负责军事,先带人勘察城墙,修补因水患坍塌的段落,增设瓮城与弓弩岗哨,又亲率三百精锐清剿乡间匪患,不到半月便让境内安定;简雍则协助处理政务,在城郭外开辟荒田,安抚流民定居耕种;张飞依旧是冲锋陷阵的利器,每逢黄巾来犯,必率部先登,杀得敌兵胆寒。刘备本人更是礼贤下士,无论士人庶民,皆以诚相待,甚至与普通士卒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有次士卒负伤,他亲自为其敷药,此事传开后,百姓与士卒愈发归心。
在平原任上,刘备的仁德之名开始广泛传播,吸引了不少人才来投,虽然尚未有顶尖的谋士大将,但势力的根基正在一点点夯实。他也借此机会,与北面的公孙瓒、南面的陶谦都维持着良好的关系,小心翼翼地在这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他像一颗顽强的种子,在乱世的土壤中,悄然生根发芽。
喜欢三国穿越,兴复汉室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三国穿越,兴复汉室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