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入口那面陌生的旗帜和工事后警惕的人影,让小队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绕路意味着时间和物资的额外消耗,以及更多不可预知的危险;直接接触则可能落入未知的陷阱。林枫趴在草丛中,望远镜仔细扫过工事的每一个细节:工事搭建得颇有章法,不是胡乱堆砌;那些守卫虽然衣着杂乱,但站位和警戒姿态却透着一股训练有素的痕迹,绝非乌合之众的土匪。
\"不像鬼子,也不像咱们的人。\"孙老蔫眯着眼,凭借老猎人的直觉低声道,\"看那旗子,灰不拉几的,没见过。\"
林枫心中快速权衡。他回忆起分区首长曾经提过,在敌后错综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除了日伪和八路军,还存在一些地方自卫武装、国民党溃兵组成的散兵游勇,甚至是一些立场模糊的民间团体。眼前这股力量,属于哪一种?
\"不能硬闯,也不能轻易暴露。\"林枫做出决定,\"先隐蔽观察,摸清他们的底细和活动规律。小川,老蔫叔,你们从两侧迂回,看看有没有其他入口或者观察点。其他人原地隐蔽,保持静默。\"
王小川和孙老蔫如同鬼魅般消失在树林中。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山谷里偶尔传出几声吆喝和犬吠,更添几分神秘和紧张。沈月兰默默检查着药箱,另外两名战士则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王小川和孙老蔫先后返回,带回了有价值的信息:山谷两侧山势陡峭,难以攀爬,入口是唯一通道。但他们发现了一条被灌木掩盖的、似乎是采药人踩出的小径,可以绕到山谷侧上方的一处断崖,从那里可以俯瞰山谷内部部分情况。
\"看到里面有不少人,有男有女,像是在开垦山地,还看到有铁匠炉在冒烟。\"王小川补充道,\"不像是专门打家劫舍的样子。\"
孙老蔫则注意到一个细节:\"他们用的家伙,杂得很,有老套筒,也有鬼子的三八大盖,但看起来保养得还行。\"
综合这些信息,林枫判断,这很可能是一支为了自保而聚集起来的民间武装,可能由当地百姓、溃兵等组成,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但政治立场不明。
\"试试接触。\"林枫最终拍板,\"但不能全部过去。我和小川过去,亮明身份,看看反应。老蔫叔,你带人在后面策应,如有不测,立刻掩护撤退。\"
这是一个谨慎而大胆的决定。林枫选择带上王小川,是因为他年轻敏捷,反应快,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已经沉稳了许多。
林枫和王小川将长枪留下,只随身携带短枪和手榴弹,整理了一下衣着(尽管依旧破旧),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像土匪流寇。他们举起双手,缓缓从藏身处走出,向着谷口工事走去。
\"站住!什么人?\"工事后的守卫立刻发现了他们,哗啦啦拉动了枪栓,厉声喝道。几支枪口对准了他们。
\"别开枪!我们是八路军!路过此地,想去山东根据地!\"林枫高声回答,语气尽量平和。
\"八路军?\"守卫们交换了一下疑惑的眼神,显然不太相信。\"有什么凭证?\"
林枫心中一动,凭证?他们除了内心的信念和使命,哪有什么正式的凭证?他想了想,示意王小川解开外衣,露出里面虽然破旧但依稀可辨的八路军军装内衬(这是出发前特意换上的),同时自己说道:\"兄弟,我们是从太行山黑龙沟根据地来的,有重要任务要去寻找分区司令部。身上没什么凭证,但这身衣服和打鬼子的心,就是凭证!\"
守卫头目打量了他们良久,尤其是看到王小川身上的军装内衬,神色稍缓,但依旧警惕:\"等着!我去通报我们队长!\"他吩咐其他人看住林枫二人,自己转身跑进了山谷。
等待的时间仿佛凝固了。林枫能感觉到背后王小川微微紧张的呼吸声。过了好一会儿,那个头目带着一个穿着旧军官服、面色黝黑、眼神精悍的中年汉子走了出来。
那汉子上下打量着林枫,目光锐利:\"你说你们是八路军?从太行山来?要去山东?这一路可不太平啊。\"
\"再不太平,也得走。任务在身。\"林枫不卑不亢地回答。
\"哦?什么任务这么要紧?\"那汉子似乎很有兴趣。
林枫沉吟了一下,决定透露部分实情,以换取信任:\"我们是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奉命前往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并寻求技术支持。\"
\"兵工厂?\"那汉子眼中精光一闪,明显来了兴趣,\"你们能造什么?\"
\"复装子弹,造手榴弹,修理枪械。\"林枫如实相告。
那汉子围着林枫和王小川转了两圈,突然问道:\"你们知道‘麻雀战’吗?\"
林枫一愣,随即明白这是在试探,他从容回答:\"知道。避实击虚,扰敌疲敌,积小胜为大胜。\"
那汉子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挥了挥手,让守卫放下了枪:\"有点意思。我是这‘卧虎岗’自卫团的团长,姓韩。以前在二十九军干过,鬼子来了,队伍打散了,就带着一帮弟兄和老乡占了这块地方,求个活路。你们八路军是真心打鬼子的,我佩服。进来喝口水吧,慢慢说。\"
危机似乎化解了。林枫暗中向后方打了个安全的手势,带着王小川,跟随韩团长走进了山谷。谷内果然别有洞天,开辟出了梯田,搭建了简陋的屋舍,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铁匠铺,确实是一处苦心经营的避难所。
韩团长颇为健谈,招待他们喝了热水,吃了点简单的食物。交谈中,林枫了解到,这支自卫团确实主要以自保为主,偶尔也会袭击小股日伪军夺取物资,但对加入八路军或国民党态度暧昧,保持着一种实际的孤立状态。
当林枫再次提出要借道前往山东根据地时,韩团长摸了摸下巴,说道:\"从这里往东,鬼子封锁得很严。不过,我知道一条少有人知的山路,可以绕过去,就是难走点。看你们是条汉子,又是去打鬼子的,我可以让我一个熟悉路的弟兄带你们一程。\"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林枫感激地答应下来。在\"卧虎岗\"休息了一晚后,第二天一早,小队在一位绰号\"山猴子\"的向导带领下,再次踏上征程。有了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接下来的路程顺利了许多,虽然依旧艰苦,但避开了许多日军的据点。
十几天后,当小队翻过最后一道山梁,看到前方山谷中飘扬着的、熟悉的八路军军旗,以及巡逻战士身上那亲切的灰蓝色军装时,所有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终于抵达了山东根据地!然而,新的环境意味着新的挑战。他们该如何找到分区司令部?山东的斗争形势与太行山有何不同?他们带来的技术和经验,能否在这里得到认可和发挥?新的篇章,在陌生的土地上即将展开。
(第三卷 第十八章 完)
喜欢铁血时代:我的1940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铁血时代:我的1940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